天天看點

為戰士唱歌,為觀衆着想——記“歌壇雙星”耿蓮鳳、張振富

作者:作家沙金成
為戰士唱歌,為觀衆着想——記“歌壇雙星”耿蓮鳳、張振富

哎。。。。。。。。。。。。

山上也笑着水也笑着,

你看祖國是滿是花園的春天,情況是無限好哇!

新的日子是新的,新的,

一代革命新人正在成長,新面貌哇!

............

走在海邊,熟悉的歌聲在我耳邊響起。原來,一位老人手上正在彈奏老歌《祖國的新面貌》。這首由耿連峰、張振福演唱的歌曲,展現了祖國的新面貌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與向往,20世紀70年代幾乎每天都在廣播電台播出,可以說,女人和孩子都知道,每個人都能唱幾句話。聽着這首歌,我回想起35年前對耿連峰和張振甫的采訪。

1986年9月11日,被譽為"音樂界的二星"的耿連峰和張振福來到長春參加"音樂與幽默晚會"演出。我在演出期間在背景遇到了他們。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張振甫與耿連峰合作了《祖國新面貌》、《毛主席派人》等二重唱,在當時的中國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它們就這樣成為戰友工藝美術團的金座,紅着江南北,創造了中國男女聲樂二重奏的巅峰時期。在20世紀80年代,他們沿着自己的藝術道路前進,在軍營,前哨和庭院的舞台上唱歌。張振甫和耿連峰來到長春演出,在輕音樂流行在國内音樂界已經壟斷的舞台,他們的歌聲還能被廣大觀衆所喜愛嗎?聽到我的提問,耿連峰笑着說:"我們倆都曾擔心過,輕音樂紅杆,影響着音樂界,還會有這麼多人聽我們唱民族歌曲嗎?事實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去年,我們受邀與演唱香港和台灣流行歌曲的演員一起在舞台上表演。我們不想參加比賽,但我們想再次戰鬥,是以我們帶着比賽的能量登上了舞台。結果,觀衆的掌聲格外響亮。藝術應該充滿鮮花和豐富多彩。我們不否認流行音樂,各種演唱方式應該相輔相成。本着這一理念,我們在歌曲演唱加工、舞台表演和服裝、配樂方面也不斷完善,提升了時代氛圍,滿足了觀衆新的審美需求,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為戰士唱歌,為觀衆着想——記“歌壇雙星”耿蓮鳳、張振富

仿佛在為耿連峰的話做個注腳,張振甫告訴記者以下兩件事:

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他們通路了日本民歌"La Net Minor"的發源地北海道。在這裡唱這首名曲無疑是一個難題。但他們以男女二重奏的形式唱歌,吸引了許多漁場的漁民。這些人聽得如醉如醉,放下雙手的工作計劃,滿是活魚的漁網被抛了上來,與中國歌手一起歌舞......

在中國對外開放的視窗深圳,他們試圖在一家著名的酒莊演出。面對在淺紅酒綠中娛樂的酒商,他們真的捏了一身汗:這些人都習慣了迪斯科音樂,能聽國歌嗎?令人驚訝的是,從他們唱歌的一開始,他們很快就吸引了在場的人。許多人放下眼鏡,站着不動地走了過來。

談到大陸年輕人的欣賞興趣,耿連峰,張振福不贊成一些人盲目指責一些年輕人喜歡港台歌曲。在他們看來,關鍵是要正确引導年輕人欣賞好的,消除壞的。他們說,為了觀衆,我們想唱出更多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感的優秀歌曲。"為了觀衆着想",這句話包含了兩位歌手對普通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的多少了解啊!了解是通往情感的橋梁。難怪他們去他們所知道的任何地方!

那次分手後,再也沒見過耿連峰、張振甫,隻是時不時在螢幕上看到他們的身影,聽到他們優美的歌聲。2000年1月17日,張振甫因肺癌去世,享年60歲。之後,耿連峰繼續活躍在大舞台上,多次在"春節晚會"上,直到古年仍未退出音樂界。今年她77歲了,祝她長壽健康!

為戰士唱歌,為觀衆着想——記“歌壇雙星”耿蓮鳳、張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