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谧”據考最早出自“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琴賦》,“竦肅肅以靜谧,密微微其清閑。”是以靜谧從一開始便與音樂發生了某種隐在的關聯,是心靈滌蕩的序曲、是心境祥和的梵音、也是神往自然的旖旎淨界。
《兄弟》紙面水粉150cm×150cm2009年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首屆中國美術獎金獎 中國美術館收藏)
陸慶龍先生創作了大量的蘇北風景,故園雪景、湖岸小景,黃土高原和高山雪峰等系列作品,但在他差不多所有的風景作品中都是不見人影的寂靜,這種寂靜的風景不是荒野,僅是對喧嚣浮躁塵世的回避,恰如王維在詩中所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甚至連他畫面中的水面都是平靜如鏡的,難得有一絲波瀾,沒有風,沒有光影,甚至沒有時間性,一切都是凝固在巨大的天穹之下的景象,恰如夢境,充滿詩性的靜谧。這種靜谧的風景是心靈過濾後的淡然和澄明,是靜守的歲月,飄蕩在如朗月垂光的心海,獨享那份冬日肅清的靜雅。陸慶龍先生的故園鄉野和澤國雪景系列作品是他多年來對故土的迷戀和追憶,而黃土高原和崇山雪峰系列作品則是他内心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情境的抒發,鄉野故土是他内心的柔情,而高原蒼山則是他精神的脊柱。此時的靜谧是一種心靈的領悟和境界,一種心性的豁達和品格,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望和擔當。
《格桑花開》布面油畫180cmx200cm2019年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銀獎 中國美術館收藏)
陸慶龍先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藝術家,樸質而内斂,但在其藝術作品中無論是人物畫創作還是風景畫作品,都能在平凡甚至是可能會被忽略的日常景域中尋找到能引起人們内心跌宕的情愫。他早期以畫“民工”而著稱,他筆下的“民工”是一個新時代背景下的新的社會群體,以農民的身份進城務工的大軍,在新時代大潮下充斥工地、工廠、餐館和街頭,他們在城市居無定所,四處漂泊,努力在陌生的環境中尋找着生存的空間,成為了城市的塑造者和街道的美容師。陸慶龍先生以“兄弟”稱呼他們,以平視甚至是仰視的視角關注和描繪他們的生活和生存狀況。其實,陸慶龍先生筆下的“兄弟”就是養育他的家鄉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是凝聚在畫布上的溫暖鄉情。毫無疑問,他内心凝聚的這股鄉情同樣也會慢慢轉化為一抹淡淡的鄉愁,滲透到他的每一幅故土家園的風景畫作品中,并把這種平淡無奇的鄉野故園描繪成一幅幅飽含濃郁鄉情的畫卷,勾動起人們對故土的深深眷念。
《我們的父輩》布面油畫 200cmx180cm2017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人們常說,三歲前的味蕾是人們一生追尋的記憶,在外生活再久,夢中或閑暇時不經意腦海中浮現的依然是兒時的記憶和纏綿的鄉愁。是以才會“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葉落歸根更是一個難以舍離的宿命。陸慶龍先生經常和我開玩笑說:“你整天研究江南,但在你的畫中依然充滿着我們蘇北山芋幹的味道。”在前不久參觀莊弘醒先生畫展時,從他半個多世紀創作主題中更是驗證了這個“宿命”,雖然少小離家,而故鄉“南浔”終是其創作中愈演愈烈的飽含鄉情的母體。同樣“兄弟”及“故土”便毫無懸念的成為了陸慶龍先生内心永恒的眷念和鄉愁。隻是故土家園、田野鄉道、河岸人家、老樹鵲鴉都成為了凝固的場景,逝去的記憶,并是以引發了人們的共同記憶和情感共鳴,此時靜谧的風景成為了承載人們精神寄往的夢境。
《冬韻》布面油畫40cmx50cm2021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在陸慶龍先生靜谧的故園鄉野的風景作品中,那曾經繁忙的鄉路,曾經喧鬧的農舍,都沉寂于曆史的記憶中。“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留守的老人守望者近乎于廢棄的村社,在時代變遷的滾滾車輪面前,一切都變得是那麼的脆弱,也許是基于此,殘存的記憶才變得那麼的珍貴和溫馨。此時,即使是他筆下的雪景也沒有了一絲枯草荒蕪的寒意,更多的是抒情的詩意。“侵陵雪花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在陸慶龍先生的雪景中充滿了即将冰雪消融的春的氣息,在不經意的雪地裡露出的一點綠,似乎暗示了新生力量的輪回,和其故園風景那聳立在畫面中心的雜樹一樣,是一種頑強的堅持。陸慶龍先生描繪的故園風景是田園牧歌般的心靈歸鄉,是兒時記憶中的時代大風景。他描繪的鄉原雪景,則是他用銀裝素裹重新呈現出的故園溫潤的優雅詩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故園雪景畫面更加的單純簡練,甚至大量的留白,呈現出一種空靈的超脫,遠處細密的枯草樹枝倒影在如鏡的河面上,虛與實、松與緊、平與密、白與黑,以書寫的流暢筆觸呈現了雪景的意象之美。
《鄉野1》布面油畫30x40cm2022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兄弟》、《漂泊》、《鄉愁》、《鄉路系列》、《雪景系列》等等民工故園鄉野題材作品是陸慶龍先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辨別性創作主題,而百家金陵畫展獲金獎的《望果節》、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獲銀獎的《格桑花開》以及《高原印象》、《黃土系列》、《紅河谷系列》等等高原題材作品成為他另一個重要的創作主題,建構了陸慶龍先生精神深處的新的關注點和創作高地。無論是蘇北平原的故土鄉情還是人煙罕至的高原峻嶺,都不是陸慶龍先生選擇獵奇的創作圖像,而是一種真切質樸醇厚的鄉情眷戀和并進升華的精神寄寓。
《土塬風骨之一》布面油畫180cmx360cm2017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如果說故園鄉野表現的是陸慶龍先生内心萦繞的鄉愁,那麼,他的黃土高原和崇山河谷系列則是他抒發胸意的精神圖像,充滿雲氣的天空,磅礴縱橫的山脈,用書寫性的描繪手法,使山體充滿了流暢的氣韻,畫面升騰起豁然的崇高。“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高聳入雲的峻嶺、奔騰而下的紅河谷,無不呈現出他當下内在的精神氣象,他内斂的性格背後正如看似平靜的紅河谷水面下宣洩的暗流,暗涵着激蕩的熱情。此時如斧劈險峻的崇山是他内心自覺的文化擔當與曆史使命的精神隐喻,而他的高原系列就是他内心品性的超然隐現。
《村頭系列之一》布面油畫30x24cm2022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陸慶龍先生低調又略帶憂郁的性格,使他的作品中增加了更多的詩性。他淡然地把自我放的很低,以期更多的融入這個社會,但卻把大我放的很高,以便更好的讓自己直抵藝術之峰。他日常的隐忍并沒有減少對社會與生活的關切,他用無字的詩,無聲的歌,以靜谧的風景,頌贊着自然之美和對生活的敬畏之情,并迸發出人文精神的力量。
孫俊
江蘇油畫雕塑院院長、江蘇省油畫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2023年6月21日夜
藝術家簡介:
陸慶龍,出生于1964年,江蘇射陽人,現為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協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委會委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油畫學會副主席。
先後榮獲江蘇省委省政府第四屆“紫金文化獎章”、江蘇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江蘇省首批紫金文化藝術英才、江蘇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名師等榮譽稱号。
曾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美術獎”金獎,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美術獎”銀獎,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作品,“2015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金獎、首屆全國水粉畫大展藝委會提名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