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說起咱們乒乓球界新一代的女單一姐陳夢,前段時間她在巴黎奧運會上成功蟬聯女單冠軍,這麼漂亮的勝利,我們作為吃瓜群衆的肯定都為之鼓掌叫好。但最近,前國乒大滿貫選手李曉霞在某節目裡透露了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内幕。原來,我們這位“國球擔當”在過去的三年裡,也經曆了人生的迷茫和掙紮。
東京奧運會,陳夢拿下女單金牌後的那句“我的時代到來了”,一不小心就觸動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經,引來了一波又一波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在這個自媒體橫行的年代,公衆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燈下無所遁形,光環加身的同時,随之而來的輿論壓力也是與日俱增。稍有不慎,一不留神說錯了什麼,立馬就會被無限放大,遭受各路鍵盤俠的“口水”攻擊。
可别忘了,咱們70,80年代的老國乒選手們當年何曾受過這種委屈?想當年“不敗戰神”王楠和“乒壇一姐”張怡甯的巅峰對決時,大家都把輸赢看作賽場上的常事兒。賽場下,該喝酒喝酒,該唱歌唱歌,誰也沒扯上“時代”二字,更沒把區區的輸赢上升到什麼人生價值觀的高度。可現如今呢?運動員年輕氣盛,一句略顯張狂的話就被無限解讀,被無理質疑。某些人啊,是不是有點矯情過頭了?
試問,哪個站在世界之巅的頂尖選手不渴望在最高舞台證明自己,問鼎桂冠?年輕人偶爾說兩句狠話,立兩個Flag,不就是給自己加加油,鼓鼓勁兒嘛。退一萬步講,就算陳夢當時言辭欠妥,年少輕狂了些,可這也隻是一時失言,至于讓一個小丫頭背負巨大壓力,甚至影響備戰狀态嗎?
作為一個過來人,李曉霞的話我聽着都心疼。她說,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陳夢的心理狀态一度低迷,備戰節奏被打亂,狀态時好時壞。這個昔日的奧運冠軍甚至一度萌生了退意。試想,如果當時的陳夢就這麼銷聲匿迹,黯然退役,那才是中國乒乓球界的一大損失呀。
作為一名體育迷,我不禁要問:我們愛看的,難道不應該是運動員在賽場上揮汗如雨、奮勇拼搏的飒爽英姿嗎?非要等到他們賽後獨自舔舐傷口,黯然神傷的時候才肯罷休?
令人欣慰的是,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鬥志,陳夢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用了整整三年的時光,一點一滴地重拾信心,慢慢調整心态,直到今天,用實力捍衛了個人榮譽,用勝利來回應所有的質疑。
在我看來,這種蛻變的過程,這份不服輸的勁兒,才是陳夢身上最耀眼,最動人的閃光點。此番衛冕,對她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救贖?這場勝利的分量,恐怕隻有陳夢自己能體會得到吧。
三年前,也曾有另一個女孩,在賽場上豪言要把中國女排精神發揚光大,結果同樣遭到了不少非議。如今,曾春蕾率領新一代女排姑娘 們力克群雄,勇奪世界冠軍,又用實力打臉了所有曾經的“酸言酸語”。試問,她們做錯了什麼?
這也提醒我們,其實不隻是運動員,很多領域的佼佼者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注定都要曆經荊棘坎坷。因為優秀的人,總是與衆不同的。他們敢于放飛夢想,敢說敢做,是以才會承受常人無法想象的非議和壓力。但這些終究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腳步,因為内心的熾熱,眼中的光芒,注定要熠熠生輝。
是以,各位運動健兒們,請繼續譜寫屬于你們的熱血篇章吧,不必理會那些刻薄的質疑和悠悠衆口。哪怕罵聲一片,終有掌聲響起。你們需要做的,就是在賽場上“啪”地跺一跺腳,繼續用羽毛球拍劃出一道亮眼的弧線,用乒乓球拍“咚”地敲醒桌上的白球。用汗水澆灌夢想之花,終有一天,它會在世人面前綻放,昭示你們的榮光。
至于各位看官,或許我們應該學會用更加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運動員的不完美。畢竟換做你我,在聚光燈下,在萬衆矚目的舞台上,又怎能時時刻刻低調内斂,不露鋒芒呢?更何況他們還這麼年輕。有棱有角,閃閃發光,是這個年紀的特權。給他們一點時間,給他們一些空間,讓成長自己發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陳夢,就像曾春蕾,雖然年少輕狂時說錯過話,做錯過事,可她們從未停止過對夢想的渴望和對勝利的追逐。而當她們用汗水和淚水鑄就最終的榮光時,曾經的質疑和誤解,還重要嗎?
這就是體育的魅力,這就是青春的力量。以愛之名,且看她們登頂的風景。而對于那些以訛傳訛的流言蜚語,讓它随風而逝吧。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