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潛水航母,颠覆戰場?

潛射無人機

潛水航母,颠覆戰場?

美國“黑翼”10C無人機

盡管文章提到的潛水航母仍處于理論階段,但潛射無人機已成為軍事大國研發的重點,美國海軍就測試過“紅鲂”“黑翼”等潛射無人機。

軍事觀察員崔轶亮分析,潛射無人機對提升未來海軍作戰能力作用有限。

崔轶亮:

“紅鲂”無人機試驗成功後,美國在此基礎上研發了“黑翼”無人機。“黑翼”無人機體積不大,作戰半徑在10公裡左右,能有效改善潛艇的水面視野。但是,要有效接收無人機傳回的偵察資料,就需要有通信桅杆露出水面,這就會增加潛艇的安全風險。

配備潛射無人機,相當于給“高度近視”的潛艇“配了一副眼鏡”,但是,這遠遠不夠。

潛水航母

潛水航母,颠覆戰場?

日本伊-400型潛艇

崔轶亮指出,潛水航母并不是一個新生事物,最早的“潛水航母”出現在二戰後期。

崔轶亮:

日本曾經設計過一型潛艇,可以搭載有人駕駛的戰鬥機,但是使用效果不好。

如果把飛行器的概念從無人機拓展為所有能飛的東西,就會發現,冷戰時期,蘇聯海軍和美國海軍都嘗試過這個“路子”,即搭載巡航飛彈的潛艇——巡航飛彈射程非常遠,其構型就是一架小型飛機,隻不過是一次性使用的。

水下戰争

潛水航母,颠覆戰場?

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軍事觀察員崔轶亮分析了長久以來水下作戰的痛點問題,并介紹了水下戰争的發展趨勢。

崔轶亮:

水下作戰有一個很大的痛點,聲波在水這種媒體中的傳播衰減非常嚴重。潛艇在水下作戰時,是“高度的近視眼”,且處于“半聾”狀态,必須近距離“遞話”,潛艇才能“聽到”,這就導緻水下作戰的距離和效能嚴重受限。另外,水下作戰的作戰域與其他作戰域是脫節的,不能與水面、空中實時協同,隻能單打獨鬥。

潛水航母,颠覆戰場?

現在,處于水下戰争“革命的前夜”,可以通過水下、水面甚至空中的無人裝備組成一個水下探測的網絡,解決探測問題、通信問題,使水下作戰的兵力能夠融入水面、空中、水下聯合作戰的态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