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潭家門口的體育公園 讓市民健身“舉步可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

近年來,平潭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着力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群衆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健身需求,增強群衆的體育獲得感、幸福感。

平潭家門口的體育公園 讓市民健身“舉步可就”

翠園

每天上午,海壇街道上樓村村民丁達康都會從家裡步行10分鐘到上樓體育公園運動健身。上樓體育公園于今年年初建成開放,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主要有室外籠式多功能運動場、三人制籃球場及其他運動配套服務設施,讓群衆充分享受運動的快樂。

“我們村這幾年變化非常大,現在還有了體育公園,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我覺得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一切從老百姓出發,讓我們老百姓受益。”丁達康說。

平潭家門口的體育公園 讓市民健身“舉步可就”

上樓體育公園

上樓村的變化正是政府職能整合等改革實踐帶來的成果。在上樓體育公園建成前,上樓村隻有一個籠式籃球場,沒有綜合的健身場所,不少群衆紛紛提出建設一個功能齊全健身場所的需求。

老百姓的民生“心願單”,就是政府部門的工作“施工圖”。街道辦事處、村委會等負責挖掘空間資源,審批部門負責政策指導,文旅部門負責資金争取及設施規劃,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功能齊全的社群體育公園順利建成。

“建成體育公園的意義不在于建築是否華麗,而在于能不能回應老百姓的期待。當老百姓感覺到他們的每一次訴求都能有回應,他們的幸福感就能得到提升,對我們的信任也就加深了。”海壇街道上樓村黨支部委員曾若男說。

平潭家門口的體育公園 讓市民健身“舉步可就”

小朋友在公園遊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改革推向前進。實驗區始終堅持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衆帶來更多獲得感。近年來,實驗區積極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将城市的荒地、邊角地、閑置地等進行改造,因地制宜建設滿足不同年齡段群衆需要的體育公園、休閑健身場所,建構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圍繞解決群衆“健身去哪兒”的問題,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着力打造社群運動角示範項目,結合城市功能布局,通過建立、改造等方式,向居民科學供給運動場地,讓市民健身“舉步可就”。

在海壇街道佳林社群的一處居民樓空地,這裡的運動角剛剛完成場地硬化。佳林社群居委會副主任翁婷感歎:“運動角建設完成後,将滿足社群居民的運動健身需求,還能為社群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新征程上,實驗區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體育處科技副處長陳敏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作為實驗區體育部門,将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建構更高水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品牌賽事活力島”而努力奮鬥。

來源:平潭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