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字解象(213)能

漢字解象(213)能

能 甲骨文字形

漢字解象(213)能

能 金文字形

漢字解象(213)能

能 小篆字形

能,第一款甲骨文字形,第二款金文字形,第三款小篆字形。

說文,熊屬。足似鹿。從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強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從能。奴登切。注,臣铉等曰:㠯非聲。疑皆象形。

能,屬于熊一類。足似鹿,需要分析。丁福保說,熊掌,似人掌,肉名蹯(fán 獸足掌),味中最美。鹿足稱蹄,有角質保護物,與㲋、彘(豬)足相同,而且是小小的。可見并非熊與鹿的足相像,而是說從字形上看,能字表示足的□(上下匕)像鹿字表示足的比。是以徐灏說,足似鹿,蓋以其從□(上下匕)與鹿篆同也。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字象超越物象,轉化為字形,構成特别的表意體系。

關于從肉㠯聲。從肉,熊的口與齒後來形變作月(肉);㠯聲,㠯(厶),熊頭部的厶高高豎起,加上足□(上下匕),就構成小篆以後能的字形。

王筠,㠯以象其頭,肉以象其胸。此字與身字一類,兼會意形聲以為形,乃象形之别一類。這就引發造字法的讨論。

漢字解象(213)能

攝影 江備

于省吾,……以前文所引能字初文來看,則以厶為首,以肉為身,以比為足,其象獸形是無疑的。說文:熊屬,㠯聲。但是,既象熊屬,則為獨體象形字,㠯象頭部,為什麼還用之為聲符呢?是以,徐铉謂:㠯非聲,疑皆象形。我認為,能是個獨體象形字而用㠯為音符。獨體象形字而具有部分表音,乃是一種新的發現。

馬叙倫,王筠蓋亦有疑于能之形而未能為合理之決定,故姑演舊說以為有所兼。其曰能字即就意聲以為形,理不可通。獸有實體可象,豈可憑意聲虛拟而為其形乎?若謂此乃文字非繪事,則文皆象形即繪事也。徐以為能即熊羆之熊本字,而熊為火光之熊本字,理極可成。而以宗周鐘之□為能之古象形字,則又非是,蓋□為從泉㲋聲之形聲字。熊不得從□也。能為象形字,可以龍字為例證。饒謂象形是已,而以已字象頭,肉字象身,比字象足,借字形為物形,又适與王同誤。林謂能是三足鼈,以毛公鼎作□為證,其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馬氏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林義光,爾雅釋魚:鼈三足能。此當為能之本義。段注,左傳、國語皆雲晉侯夢黃能入于寝門。子産曰:昔堯殛鲧于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山與淵,熊與鼈,發生沖突。是以以下觀點很重要:既為神何妨是獸?但以神之所化不可以常而言之。凡為字象皆不可拘泥。

漢字解象(213)能

攝影 詩酒年華

說文接下來解釋能的字義。能獸堅中,故稱賢能。堅中,裡面的骨節堅實,段注,賢,古文作臤;臤,堅也。是以引伸作賢能。能獸強壯,是以引伸作能傑。賢能,能傑之義行而本義幾廢矣。徐灏,能,古熊字。假借為賢能之能,後為借義所專,遂以火光之熊為獸名之能。

薛俊武,能是熊的本字。熊,身強體壯為能力;攀援涉水為能幹;彪悍飛猛為能行,跌打滾爬為能事;抗寒耐饑為能耐。後來,能在字典裡就變成了沒有辦不到的事。

能的這些意義通行了,能本來所指的能獸,由一個新造的熊字來替代。熊字且聽下回分解。

為您連結

漢字解象(212)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