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記者從高山冰雪變化及其影響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據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的觀測研究表明:西北幹旱區部分冰川融水徑流“拐點”已經出現,面積小于0.5k㎡的冰川将在本世紀中葉消融消亡。
據介紹,冰川加速消融會使徑流增加,随後出現冰川徑流“拐點”,即:冰川融水達到最大值,随後開始逐漸減少。目前:
西北幹旱區以小冰川為主的流域,其冰川融水徑流“拐點”已經出現。如天山的烏魯木齊河、頭屯河、三屯河、庫車河、呼圖壁河、吐哈盆地諸小河流、祁連山的石羊河和黑河等。
冰川規模較大的流域“拐點”出現較晚,預估在2050年前,融水徑流仍将呈現持續穩定的增加趨勢。如塔河流域的阿克蘇河、和田河和葉爾羌河等。
冰川規模介于二者之間的流域,會在未來10—20年出現冰川融水徑流“拐點”。如天山和祁連山的瑪納斯河、霍爾果斯河、安集海河、木紮爾特河、疏勒河等。
研究表明:
未來無論哪種氣候情景,降水量是否增加,西北幹旱區面積小于0.5k㎡的冰川在本世紀中葉會因為消融而消亡。到本世紀末,面積小于2.0k㎡的冰川也會消亡。面積小于10k㎡的冰川剩餘冰量很可能低于30%。
小冰川大量消失對河川徑流的貢獻和調節作用、氣候的回報作用、景觀和旅遊資源四個方面産生潛在影響。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湯維
稽核:鐘玲
終審: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