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十三壯士

▓ 張道康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巍巍太行山連綿數百裡,最美的一段在河南。那蜿蜒起伏的山峰上,聳立着大大小小的人形石柱,就像一個個來自凡間的仙神。人們形象的把這片群山命名為萬仙山,郭亮山就是這萬仙山中最險峻的一座。

前兩篇太行紀行話說當代愚公支書申明信、烈士王懷堂,今天表一表當年首批開山鑿洞的十三壯士。

“古聞愚公移太行,今有郭亮十三勇,五年鑿開頑石路,昔日天塹變通途。” 1972年農曆二月二龍擡頭之日(3月19号),郭亮村黨支書申明信親自率領十三壯士上山,打響了開山築路的第一炮,郭亮人這一驚天動地的壯舉理應載入史冊。

十三名壯士由大隊支書和六個生産小隊每隊派兩人組成,其中既有黨員隊幹部,也有普通村民。時過境遷,要完全準确無誤地說出這十三人的姓名,确實有一點困難。數年前,中央電視台四套和廣東衛視采訪親曆者時,就出現過不同的版本,究竟是什麼原因,會使當年親身參加施工的當事人的認知會有差别呢?

我從衆多詳實的訪談資料中,找到了其中的緣由。

郭亮洞這座絕壁長廊的建設,前後曆經五年零兩個月,在這期間,最初确實是由13名村民組成的突擊隊施工,但這是一支先鋒隊,後面還有預備隊,後援隊等等。當時全郭亮村僅80多戶人家,人口共200餘人。精壯的勞力僅70多位,開山鑿路去了十三位。每隔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突擊隊的人員需要調整,因為家中的農田水利、綠化養殖也需要正常進行,首批十三壯士的确是存在的,後來者又不斷的加入,使這十三壯士的範圍逐漸擴大。現在看來,十三壯士已不是一個固定的人員範圍,而是一個英雄的群體符号。

根據當年郭亮大隊長、目前健在的當事人申明凱講述,最初這十三名壯士的名單如下:

申明信、申明凱、王懷堂(犧牲)、趙啟昌、王啟昌、王雙印、申明玉、申明有、申喜山、申林、張文明、趙啟青、侯高玉、侯啟秀……

這個名單不一定100%準确,但我願意相信這基本上還原了曆史。應該說當年郭亮村的大部分青壯年,或多或少都參與了挂壁公路的建設。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絕壁長廊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水滴石穿

被稱為絕壁長廊、人間奇迹的郭亮洞,曆時5年,曆經千難萬險終于打通,郭亮村人實作了上山下山自由暢行的願望。有人感慨道:砌古長城是舉全國之力,築大運河舉數省之力,開紅旗渠舉全縣之力,而鑿郭亮洞絕壁是舉一村之力!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十三勇士展覽館設在老村長舊居内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我們今天欲為十三壯士立傳,重要的是崇尚這個敢為天下先的英雄集體,這個不怕天不服輸的大無畏氣概,這個渴望改變自身命運的強烈信念,這個團結協助前赴後繼的自強不息的團隊精神。

我強烈建議為申明信、王懷堂塑像;為十三壯士樹碑;為絕壁長廊這一世界性的壯舉立傳!已建設尚未開放的郭亮世界公路博物館抓緊開放,把這些活生生的革命曆史傳統教育的絕佳内容,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傳發揚光大。

有詩雲:

一山一塹一絕壁,

一洞一路一索求,

一錘一釺一滴汗,

一鍬一鎬一信念……

我也續上幾句:

一心一意十三勇,

你鑿我撬來挖洞。

衆人奮力成坦途,

大道終圓中國夢!

據說,開山鑿洞的十三壯士中,有人74歲了,還在做環衛勞工,并且擔心年紀再大了,不讓幹了,沒有收入,缺乏了經濟來源。村委會集體經濟是否應對這些老英雄适當的補助,讓他們過好幸福的晚年,不能讓老功臣們流血流汗還流淚?要形成一個崇尚英雄,尊重英雄,愛護英雄的良好風氣,行路不忘開山者,喝水不忘掘井人!

風光绮麗的萬仙山啊,因為有了郭亮峰而更加高峻,勤勞勇敢的郭亮人啊,因為有了十三壯士的英雄之舉而更加揚名,千千萬萬的海内外遊客紛紛的來到這裡,瞻仰着舉世聞名的絕壁長廊,把當代愚公郭亮英雄的故事到處傳揚。

2024年7月27日于南京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校友與英雄後人合影。前排左四申明信三子申長青、前排左三王懷堂女兒王春蓮(兩人系夫妻)。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彩色旅圖|郭亮洞十三勇士中有人74歲還在當環衛工,請善待老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