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文/郭亮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第五章 解放後

第一節 初小階段

1948年冬天,北辛堡第二次解放。這時候劉仕俊老師就從懷師附小回到了北辛堡,嶽老師和侯老師都不見了。後來聽說嶽老師喝硫酸自殺,死得很慘。解放後學校又在黨的上司下辦學,這時候蠶房營的董慧智老師,北辛堡的張得慶老師都到本校來任教。

1948年這一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解放軍到處打勝仗。解放各地的消息不斷傳來,特别是百萬大軍渡長江,蔣介石的老巢南京解放了,全村人都到村北大沙河裡搭起來的席棚前,召開慶祝大會。會後,學校放假三天。

課雖在上,但是沒有課本。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除國文、算術外,還有珠算、唱歌和體育,毛筆書法大小楷是每天必寫的。當時劉仕俊老師主要是教四年級的國文和算術,兼任全校的音樂、體育和珠算。當時教唱歌用的風琴是從高樓莊傳教士老冉那裡買來的一架舊式腳踏風琴。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劉瑞年老師仍在這個學校裡教書,董慧智老師教三年級,張得慶老師教二年級。

我記得當時有一課課文說:“一棵樹上落着十隻鳥,用槍打下來一隻,問樹上還剩幾隻鳥?”答:“還有九隻。”“錯了!都飛了。”還有一課課文叫“一個方桌有四個角,用鋸子鋸下來一個角,問還有幾個角?”答:“還有三個角。”“又錯了!還有五個角。”

那時候劉瑞年老師還教我們猜謎語:

百萬大軍卷白旗,

天下大事無人知。

秦王不識人和禾,

罵出殿來沒馬騎。

(打四個字)

“一、二、三、四”

我們還學過一課課文說的是:

匡衡窮,匡衡窮。

匡衡人窮志不窮,

從小讀書用苦功。

家中無錢買燈火,

鑿壁借光照光明。

那年春節前夕,四年級就算初小畢業了,他們大部分同學都到“懷師附小”去讀高小。去的人有張得泰、張得安、楊青業、丁奇璋、劉漢文、高奇先等六人。

1949年我讀四年級,這一年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10月1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慶祝大會的規模更大。在慶祝大會上要唱國歌,我們大家都不會,于是劉仕俊老師就親自教我們。當時是學會了,可是等到開大會那天真唱起來又磕磕巴巴的,就這樣開完了慶祝大會。

那年冬天沒怎麼好好學習,盡排戲了。我們先後排演了“歸隊”“紡棉花”“小放牛”“小兩口上冬學”“光榮夫妻”“一夜到天明”等六出歌劇和快闆戲。都是劉仕俊、劉瑞年、張得慶老師共同導演出來的。

在這六出戲中我飾過四個角色。在“歸隊”中我飾農會劉主任,在“光榮夫妻”中我飾王寶生,在“小兩口上冬學”中我飾春妮。在“一夜到天明”中,我又飾區長。這六出戲演出後很受群衆歡迎,特别是歌劇“歸隊”和快闆戲“小兩口上冬學”兩出特别受歡迎。尤其是“歸隊”給我的印象最深,大部分台詞我至今仍記憶猶新。現在我發給大家看看。

《歸隊》

内容說的是1947年冬天,我東北野戰軍,先後解放了長春、四平、沈陽等地,隊伍向南挺進。說這一天,部隊來到了戰士張金彩家鄉附近的趙家莊村臨時駐紮。

第一場

張金彩在崗哨上,說了一段快闆:我(叫闆,脆鼓聲起,叭叭叭叭吃不叭叭),我張金彩,來放哨,把咱們這次作戰勝利的事情表一表。咱們的隊伍接到指令出發去打運動戰,得到的勝利可不少。美國槍,美國炮,說抓俘虜,更熱鬧,那時敵人滿山遍野跑。我張金彩一見哈哈笑,找了個地形就卧倒。說時遲,那時快,敵人們來到三十米外。我這裡端起槍來一聲喊:站住!繳槍!敵人他一聽跑得快。我!三八式啪的一聲響!一個陣亡一個挂彩。還有一個害了怕,跪在地上他不起來。叫聲老爺你饒了我,兩眼一閉他頭也不擡。我帶着兩個俘虜三支槍,把他們送回連部來是連部來。

X Ⅹ Ⅹ

說講作戰,我是勇敢,沖鋒殺敵我走在前,可就是有一個想家的壞觀念。提起家,我是想念,白天黑夜我心不安來我心不安。

張金彩下場。上場的是跟張金彩同時參軍的同村好友王班長。他的唱詞是:

張金彩,他想家,精神痛苦影響他。在班裡,不見進步。莫不是,我能力小不會照顧?莫不是,同志們不會幫助?指導員講的話我要記住!我還得有耐心來把他說服。

王班長下場。

第二場

背景是東北某解放區農村。土改後農民翻身做主人,到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張金彩的妻子,興高采烈地走上場。她的唱詞是:

眼看着就要過新年,

今年和往年不一般。

家中有吃又有穿,

農會幫助咱寫春聯。

政府裡派人送米面,

雞鴨成群飛滿院。

哎嗨哎嗨喲噢噢噢,

不由我心中好喜歡嗯哎哎嗨喲。

太陽出來烏雲散,

受苦的窮苦人把身翻。

丈夫參軍在前線,

家中事情我照管。

婦女工作我去幹,

大家把咱另眼看。

我家分地三畝半,

算回糧食一擔三。

家中日子大轉變,

窮人個個歡笑臉。

哎嗨哎嗨喲噢噢噢,

不由我心中好喜歡嗯哎哎嗨喲。

與此同時王班長的妻子寶他媽卻面帶愁容,上場後的唱詞是:

八月十五月不明,

過新年我心中不安甯。

寶兒他爹參軍一年整,

總不見捎回一封書信嗯嗯一封書信。

不由得叫我挂心中,

挂心中。

莫不是他在隊伍裡得了重病?

莫不是他在戰場上挂彩喪了命?

我夜裡睡不着盡作怪夢,

但願他平平安安沒災沒病嗯嗯,

沒災沒病。

隻盼他回家來走一程嗯嗯,

走一程。

第三場

張金彩下崗後回到班裡,趁晚上大家都入睡之際,悄悄起床,把大槍放在被窩裡,偷偷地溜出了軍營,在回家的路上唱道:

天上月不明,

夜裡路不平。

摸着小路我往前行,

忽聽一聲狗咬,

怕有人看見,

怕有人見哪!

慢點行!

慢點行。

張金彩的妻子聽說丈夫所在的部隊開到了趙家莊,心中十分高興。于是她準備了一籃雞蛋,到隊伍上去看望丈夫。上台後的一段唱詞是:

隊伍開到趙家莊,

叫我心中好喜歡。

這一回夫妻見了面,

歡歡喜喜說一番哪說一番。

沒想到當她來到部隊上之後卻不見自己的丈夫。指導員告訴她說:“張已經不辭而别,我們正派王班長回家去找他。”

張妻一聽非常生氣,于是把雞蛋給指導員留下來,急匆匆地往回趕。她在路上的一段唱詞是:

一路上我越走越不高興,

聽說他開小差跑回家中。

急急忙忙我往前行!

回家去看見他把話說清嗯嗯,

把話說清。

村農會主任劉某某,為了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左手提着兩盞光榮燈,右手拿着旱煙袋,嘴裡還抽着煙走上場後的一段道白是:農會上開了個會,要我給老張家、老王家去送光榮燈。興興去去,去去興興,拐彎抹角,來到門廳。噢到了!“金彩家裡的!在家嗎?”

金彩妻聽到之後給劉主任打開了門。但是當劉主任剛一進家門,就聽到屋裡吵成一鍋粥。劉主任走進屋中,隻見張金彩兩口子和王班長兩口子都在屋内。他們一見劉主任來了,就好像來了大救星,争先恐後地向劉主任叙說各人的心情。

張妻唱道:劉主任!劉主任!你是聽:金彩他開小差回到家中,我勸他回隊伍去他不聽?他不該不聽勸,死皮賴臉他不回去。

寶他媽唱道:劉主任!劉主任!你聽我說:寶兒他爹太糊塗。一年四季他不回一趟家呵呵,他不該不聽勸,馬上就要回到那隊伍去。

張金彩唱道:我這裡叫大叔,這事你可與我做主,金彩我太糊塗,不該離開隊伍。

劉主任聽了大家一番話全明白了。于是在劉主任的勸說下,大家都明白了。張金彩看到家鄉土改後,家中過上了幸福生活,也不再惦記家中了。寶他媽看到自己的丈夫很好,還當上了班長,心中也不再惦記了。于是王班長帶領張金彩順利歸隊。小歌劇到此結束。

劇中演員:

劉主任- -郭 亮飾

張金彩- -高占德飾

王班長- -劉永賢飾

金彩妻- -劉慧欣飾

寶他媽- -劉永鳳飾

當時在村子的俱樂部裡,還演出了三部大型的歌舞劇,其中包括晉劇《小二黑結婚》、評劇《小女婿》和《劉巧兒》。當時群衆的思想情緒非常高漲,到處是一片歡天喜地的景象。

1949年冬天我們兒童團除去排演節目以外,還要學習扭秧歌。村子裡的婦女們也在學習扭秧歌,民兵們在練習踩高跷。

1950年春節那天,已經廢除了解放前迎喜神的那種舊習俗,取而代之的是給軍烈屬家中去拜年。到時候婦女們的秧歌隊,兒童團的秧歌隊還有民兵的高跷隊,在一片鑼鼓聲和唢呐聲中到各軍烈屬家中去拜年。拜完年之後,回到家中正好是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剛吃完,戲台上的開場鑼聲就響了,于是趕快收拾準備去看戲。等到了晚上,大型的康樂活動就開始了。成年人的跑旱船、老漢推車,婦女兒童的秧歌隊,民兵的高跷隊,再加以鑼鼓聲、唢呐聲、鞭炮聲,整個隊伍占滿了半條街。當時參加遊行的人,每人手上端着一盞燈籠。所謂燈籠就是像乒乓球拍那樣大的一個木闆,上面釘上一個釘子,釘子上插上一支蠟燭,外面用紙糊上一個罩。罩上面再畫上一些圖案,既保護了蠟燭不會熄滅又顯得非常好看。

當時我化裝成一個女孩子的模樣。下身穿的棉褲,外面再套上我未婚妻的那條醬紫色的夾褲,然後穿上我那件毛藍色的棉旗袍。讓高斌他姐給我搽上胭脂摸上粉。然後再戴上一頂女孩子的小花帽,打扮出來還真像個女孩子的模樣。

看熱鬧的群衆,擠得水洩不通。當時從南廟門前出發,先向東行,當走到大沙河之後再向北轉,然後從後街又折向西。到了村西頭再向南行,通過梁家後坑繼續前行,過了老劉庚的家門之後,再向南行就到了西大街。然後在劉保章的場院裡再繞場一周之後,就地休息。這時候村幹部給我們擡出來一框新鮮的賓子,每人一個算是慰問。我吃起來,又甜又脆非常可口。從大年初一到初三大鬧三天。正月十五還要大鬧三天。

正月十五過後,天氣轉暖。農民們該開始農業生産了,學生們也該開學了。1949年春節前夕,我們稀裡糊塗地就算初小畢業了。這時候我們班的好多同學都到懷師附小去報名。當時劉仕俊老師就盯在報名處,看看北辛堡、蠶房營等村到底有多少學生要上高小。最後看來有十幾個。于是他決定在北辛堡村創辦一所正式高小。消息傳開,在懷師附小報名的同學都回到了北辛堡,最後有14人報名。其中包括蠶房營的李元泉、劉運春、董慧仁,甘子堡的常大安。北辛堡的人最多,他們是高占德、劉保瑞、劉世敏、丁成儒、丁成武、姜正業、劉永賢、高有富、劉榮聲和郭亮,全班共14人。于是劉仕俊老師就向懷來縣教育局打報告,申請成立“北辛堡完全國小校”。後經縣教育局準許,北辛堡完全國小正式挂牌成立。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第二節 北辛堡完小

北辛堡完小剛剛成立的時候,辦學條件非常艱苦。學校當時僅有的教學裝置就是從火燒洋學堂時搶救出來的那些桌椅闆凳和從高樓莊買來的那架舊式腳踏琴。

劉校長本來就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但他對自己的筆體還不夠滿意。于是他請家住懷來縣城的前清進士梅老先生給寫的校牌。校牌上寫着“北辛堡完全國小”七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後來學校又從懷來縣城買來了一根長約十餘米的杉木杆作為旗杆,由同學們自己動手,挖坑豎立起來,這就是當時最好的旗杆。

當初辦學非常艱難。因為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剛剛誕生不久,國家經過連年戰争,一窮二白,民不聊生,老百姓的生活還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辦學,自然是很不容易的。這時候劉校長就找村幹部商量。村上司決定派木匠給學校做了一批課桌和闆凳。但沒上油漆,桌面是光的。

當時學校還沒有操場,上體育課要到被燒毀的洋學堂舊址去上。洋學堂被燒毀後,把那個舊址平了平,就是操場。那時的教師隊伍很不穩定,一會這個來,一會那個走。後來來了一個叫張恩敏的老師,但他過去是做肥皂出身的,教我們國文還可以,教算術他講不好,同學們都有意見。最後,定格在張得賢老師身上。

張得賢,1948年北平朝陽大學法律系畢業。當時蔣介石要帶他們到台灣,他沒去就回到了家鄉北辛堡。這時候劉校長正在招兵買馬,聽說他在家待着沒事幹,于是就把他請出來了。一個大學畢業生來教國小,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但他在家閑着沒事幹,于是他就來了。

那時候學校已經走入正規,學生也有了正式教科書。我們五年級正課六門,即國文、算術、政治、地理、曆史和自然,副課有體育、音樂和珠算。當時還沒有美術課,更談不上英語(其實張得賢老師的英語就很好,隻是當時的學校不開英文課)。毛筆書法大小楷是每天必須寫的。那時候進行的是複式教學,也就是說四五年級合班在一個教室裡上課。

我們的班主任是張得賢老師。他負責教我們的算術、政治、曆史和自然四門課,另外他還兼任四年級的算術和全校的體育課。

張思敏,四年級的班主任兼任我們的國文課。

那時候劉校長除管理好全校的教學工作外,還要兼任我們的地理和珠算。他講地理,有個特點,就是講到哪個省時,首先要用一張大紙把這個省的地圖畫下來,并畫上這個省的山脈,河流、公路和鐵路。還要标明省會、地級市和各區縣以及物産等等,使你一目了然,印象很深。比如我一想到甘肅時就想到它像一個大骨頭棒子,一想到湖南湖北就想象它是一個大蓋帽。劉校長講珠算也有他的特點。他經常讓我們帶上算盤到野外的大樹蔭下去上課。每年的10月份是農民們在地裡賣大白菜的季節,劉校長就讓我們拿上算盤到菜地裡為鄉親們算大白菜賣了多少錢。這樣就起到了學以緻用的作用。

在學校建設上面:我們把現在教室後面的那片空白地平了平作為操場,又在那裡修了一個籃球場。籃球架是本村木匠給做的,球框是鐵匠給打的。籃球及球網是張得賢老師托他在北京上中學的四弟張得泰從北京給買回來的。

張老師打得一手好籃球,在他的教練下,訓練出了一支很像樣的籃球隊。在1950年召開的全縣“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大會上,北辛堡完小以26 : 4的優異成績戰勝了懷師附小,為北辛堡完小奪得了一面錦旗。我們感到很光榮,打着勝利的鑼鼓,傳回了學校。

但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之後,我們也看到了北辛堡完小與懷師附小的差距。人家在入場式上,前面是打着校旗的旗手,後面緊跟着的是由三名打大鼓、十六名打小鼓及二十四名吹軍号的軍樂隊,跟在後面走的學生全部穿的是校服。是以,入場式他們得了第一名。

我們回來後也想跟他們學,但是我們缺乏資金。這時候劉校長又找村幹部商量,村上司通過研究之後,決定在西灘地裡給我們撥了二畝上等好菜地,讓我們學生自己種地,自力更生。于是,一個大搞積肥的群衆性運動就這樣的開展起來了。

我們首先在東牆根起用高粱稈圍起來一個大廁所,以積攢人糞尿,再墊上些黃土就成為很好的有機肥料。積攢的肥料多了,學生教師一起上,往地裡擡糞。

中伏到了,正是種大白菜的好季節。村子裡派民工給我們刨坑施肥和兜堆,大白菜終于種上了。以後的經營管理全是師生們自己的事。

秋後大白菜豐收了,一顆足有十多斤。這二畝大白菜一共收獲了兩萬多斤,賣了一千多塊錢。這些錢怎麼花?師生們坐下來大家一起商量。最後研究決定:

1.把我們的籃球隊武裝起來。于是買褲頭,買背心,印号碼等。這樣,這支籃球隊就很像樣了。

2.買軍樂,把學校的軍樂隊建立起來。(是以又從北京買來了一個大鼓,兩個小鼓和四把軍号。還是劉校長親自教,大鼓怎打?小鼓怎麼敲?軍号怎麼吹?他都親自做示範,手把手地教。首先從老三套學起,接着又學了一些打法和吹法。于是我們再去參加村子裡召開的什麼大會,走在大街上就顯得雄赳赳氣昂昂、非常威武。)

3.建立一支小樂隊。(那時候又買來了四把二胡、兩支笛子、一對碰鈴,又是劉校長親自教。這樣,一支很像樣的小樂隊就算建立起來了。)

4.為低年級的同學買克朗棋和跳繩。

這樣北辛堡國小辦得就很像樣了。但是,原來的校址又不夠占用了。這時候又開辟了西院,村公所也遷出去了。改造後的結果是:一年級教室仍在東屋,二年級北屋,搬出去的村公所辦公室變成了教師辦公室,裡面的那間未改造的屋子變成了住校生宿舍。西面的三間北房為三年級教室,四五年級合班教室在西屋那兩間。西邊臨街的西房為夥房。學校也有了夫役陳昇,專管買菜做飯和上下課搖鈴。這時,劉存考老師調到了黃家沖任教,又從張家口配置設定來了兩名剛畢業的女教師。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教室的後面是操場,操場中間有籃球場,西頭中間是旗杆,東牆根起是廁所。每天早晨升國旗,唱國歌,然後隊形散開做早操。完了之後才上早自習。

有一天上早自習時,張老師他說了一句“今天下午要考試”,就聽得下面有人說了一句“愛考不考”。這句話立刻激怒了張老師,他立馬追問是誰說的?下面沒人吭聲。張立追不舍,下面始終沒人吭聲。最後把矛頭對準了我。說心裡話到現在一輩子快過去了,我也沒有想起來我說過這句話沒有?但是當時迫于形勢的壓力,我不得不承認是我說的。也許是我說的,因為同學們都聽到了。即使是我說的,那也是因為我胸有成竹,對考試當家常便飯,才那樣說的。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張老師就是不放過我。其他班級的同學早就下課回家吃早飯去了,可我們的班會還開起來沒完。

好容易下課了。張老師又把我留了下來進行個别談話,說我這是藐視老師。我敢嗎? 但我隻能規規矩矩地站在那裡聽着。

好容易讓我回家吃飯去了。我爹很生氣說:“這書咱不念了,回家跟我種地去”。我讀書心切,怎麼可以是以就不念書了呢?

我以為這事就算過去了。沒想到張老師還不放過我,他在劉校長那裡告了我的狀,要求劉校長非要給我個處分不可。劉校長又找我個别談話。我不承認是藐視老師,劉校長也承認,但張老師非要堅持給我處分。劉校長在無奈之下,不得不給我個“撤銷少年兒童隊大隊副的職務”才算了結。這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傷疤。

後來,在懷來縣全縣會考中,六門功課我得了六個100分,取得了全縣會考第一名。這時候,張老師又開始喜歡上我了。

1950年,懷來縣召開全縣“民兵婦女教師兒童代表大會”。選舉兒童代表時,張老師又主動地推薦了我。同學們有人反映說:“郭亮受過處分,不能選他。”張老師還主動做了同學們的說服,“改了就是好學生”。最後選舉我為兒童代表,跟劉校長和董慧智老師一起出席了那次代表大會。

張老師的教學品質很高。1950年全縣會考,北辛堡完小總分得了第一名,懷師附小隻好屈居第二,狼山第三。

這一下,劉校長和張得賢老師都為北辛堡完小做出了大貢獻,也為北辛堡完小争了光。

1950年,美帝國主義在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授意下,趁我新中國剛剛誕生不久,立足未穩之機,企圖以北韓為跳闆侵犯大陸東北各地,然後占領我全國領土。美帝國主義還調動了八個國家的聯合國軍,配合南北韓的李承晚進軍北韓,很快就打過了北緯三八線以北,并在北韓西岸的仁川登陸。由于北韓國小力微,抵抗力弱,很快就會兵臨鴨綠江邊。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毛主席讓彭德懷帶兵入朝,援助北韓。彭德懷馬上指令他手下的部隊于1950年10月25日,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與金日成将軍直接上司下的北韓人民軍并肩作戰。

當時我們兒童團的任務是搞宣傳。宣傳有兩種方式:即屋頂廣播和入戶宣傳。

屋頂廣播就是用大喇叭(話筒)在屋頂上進行喊話宣傳。我們當時選擇了五個制高點。

第一個制高點就設在學校東牆根的最高處。先在這裡敲一陣鑼鼓,然後停下來用大喇叭喊:“各位父老鄉親們請注意了,現在開始廣播。”接着第二個點也這樣喊,然後第三個點、第四個點、第五個點都同樣地喊。完了之後第一個點又開始喊第二句:“現在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志願軍某部又攻克了美軍某某陣地”。接着如此這般地喊下去,一直到把你手中的稿件喊完為止。

我記得當時有個制高點,設在大菏廊的東影壁牆頭上。因為,那是我喊話的制高點。

第二種方式是入戶宣傳。那時候,我們都是選擇晚飯後深入各家各戶進行宣傳,而且還要求他們記住我們宣傳的内容。

當時,我們隔壁大黑眼他娘因為記不住宣傳的内容而急得火燒火燎地找上了我們家的門。“大兄弟,你看我該怎麼辦?”我說:“大嫂子别着急!你隻要記住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唇亡齒寒這幾句話就行了”。這時候,她心裡才有了底。

還有一次,是我們到南大道的劉家大院裡的南屋去宣傳。那時候人家已經睡下了,我們又把人家叫起來進行宣傳。人家隻好點着燈、穿好衣服、開開門,讓我們進屋、坐在炕上進行宣傳。

當時家中沒有青壯年要去當兵的戶,你進行宣傳時,他們是熱情接待你,又說又笑。如果他們家有适齡青年,你越說他越哭。生怕讓自家的兒子去當兵打仗到前線去送死。

但當時也有許多熱血青年,報名參加志願軍,入朝去打美國佬。當時我們懷來縣還捐獻了一架飛機,命名為“存瑞号”。

當時我老叔郭連選也入朝參戰。他為北韓人民奉獻出了一條腿。我們村的樊建忠也入朝參戰,在戰場上他負了傷。傷好後還帶回來一支英雄牌金筆和一個“贈給最可愛的人”搪瓷缸子。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當時,毛主席為了給全國人民樹立表率,讓自己的親生兒子毛岸英赴朝參戰,在北韓不幸犧牲。

轉眼來到了1951年,我們升到六年級,學校的地方又不夠占用了。

這時候又開辟了東跨院。東跨院有北房三間,西房三間。西房北面兩間為六年級教室,南面一間為五年級班主任張思敏老師和六年級班主任張得賢老師的辦公室。北房三間為五年級教室。這個東跨院原來是富農高志榮家的房院,土改後歸村裡所有。

上到六年級,我們要開始上晚自習了。但是,那個時候我們那裡還沒有電燈。于是,我們就把一個洋煤油燈吊在屋頂上,大家都圍坐在燈底下上自習。

那時候我們班的13名同學,值日排班兩個人一組,還剩下一個人沒事兒幹,就讓他天天去擦燈罩。

有一天,我在我們家的後院裡面劈柴火。當時有一個樹枝子,我一斧子下去,沒把它砍斷。我一生氣,接着一狠勁又給了它一斧子。結果,這一斧子下去,不但把它砍斷了,而且斧子又砍到了我的腳腕子上了,把我的腳腕子砍了一個大口子,當時流了好多血。我們那個地方有個土辦法,就是上一點馬屁包(一種真菌類的孢子粉),然後包紮起來。這下我走不了路了,我爹每天早上用毛驢馱着我,把我送到學校去上學。中午我娘又把飯給我送到學校,我在學校裡吃了午飯,休息一會兒,下午照樣堅持上課。下午放學後,我爹再用毛驢把我接回來。

我們牆南老冬紅家住着一個西醫,他叫劉景和。他妻子看到我這種情況說:“這樣下去可不成!傷口會逐漸地發炎潰爛。還是讓我給處理一下吧。”于是,她給我清理了傷口,又上了刀傷藥,包紮起來。換了幾次藥,這樣一天天地就好起來了。

那個時候,我們學校還進行過一次作文比賽。當時為了避免老師判卷有私情,讓同學們交上去的作文,不寫名字,隻是自己做個暗号。結果我的作文還是得了第一名,學校獎給我一支毛筆。連同上一次縣裡獎給的那個銅墨盒,我把這兩樣東西視為珍寶,一直儲存了十多年。後來那個銅墨盒的底自己被腐蝕得爛掉了,我才把它扔掉了。

那個時候還進行過一次全縣會考。考題中有一道題是問緬甸、寮國、泰國是什麼性質的國家?

這道題目同學們都不會回答。我也回答不上來。

那時候我們的班主任張得賢老師,故意坐在我身邊,把答案放在他的臉前。意思就是讓我能看到答案。

我當時看不清楚,他又把答案往我這邊推了推,我還是看不清楚。最後,他在我耳邊悄聲地說:“半殖”。

最後,我回答對了,他又在同學們面前誇獎我。

但是,這次會考我沒有取得第一名。因為這次會考的題目,超出了我們課本上所學的内容。

第三節 老中學

1951年年底,我們高小畢業了。畢業班共有13人(董慧仁中途參軍了),畢業後大家都要去考中學。

我要去考中學,我爹不讓我去,讓我回家跟他一塊兒種地去。我不幹!他不準!我就鬧,躺在炕上打滾不起來,也不吃飯。最後我爹沒辦法,這才讓我去。

當時我們一塊兒到張家口去報考中學的同學有六人,其中有蠶房營的李元泉、甘字堡的常大安、北辛堡的丁成儒、劉永賢、劉榮聲和我。結果有四人考入了張家口市中學校,即常大安、丁成儒、劉永賢、李元泉。而且常大安在1000多名考生中還考取了第8名,就是劉榮聲也是考取第十五名,而我卻名落孫山。我沒有考上市中的原因我知道,是因為一道大算術題我做錯了,丢了20分。這道大題是求一個圓環的面積。他給出了這個圓環的内徑是多少,外徑是多少,求它的面積是多少?這道大題我做錯了。還有一個小題是背一年二十四節氣歌,我背錯了,又丢了分。

我沒有考上中學無顔回家去見江東父老。正在這時,張家口農業學校打出了招生廣告。我看到之後非常高興,我和劉榮聲就又住了下來,再等兩天我們就可以去報考張家口農校。

結果出乎我意外。同樣在1000多名考生中,我考取了第5名,劉榮聲考取了第53名。

這樣我們回家就可以作個交代了。我爹也很滿意,因為這個學校吃飯是不要飯錢的,費用就省了。

其他同學有四人考入懷來師範,即高占德、劉世敏、姜正業和丁成武。三人考入宣化會計學校,即劉寶瑞、劉運春和高友富。

夫役陳昇自學成才,在他當夫役時,抽時間拿個小闆凳,坐在我們後邊聽課,後來考入了懷來師範。這樣,我們的升學率100%。

我們這個班51年年底畢業之後,張得賢老師因教學成績突出,被提升到懷來縣中學任教。校長劉仕俊老師因辛勤辦學的精神和出色的辦學成效,被評為懷來縣首屆模範教育工作者,并提升了工資,每月64.5元,這是當時國小教師隊伍中工資最高的。劉瑞年老師因工作勤奮,任勞任怨,被任命為北辛堡完小教導主任。

尾 聲

如果我用時間如白駒過隙這個名詞,現在顯得太過時了。那我就用時間如人造衛星、時間如巡航飛彈來形容吧!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五十七年過去了。我們51年第一屆高小畢業班的同學于2009年4月19日,正值春暖花開之際,又在母校聚會了。

分别時青春正年少,重逢時已經蒼白了頭。同學們相見有些人都不認識了。4月19日那天上午八點半,全體師生都在北辛堡中心國小校的二層會議室裡聚會,開了茶話會。同學們來自祖國各地:遠的有生活在新疆烏魯木齊地質職工子弟學校的劉永賢和丁麗珍兩口子,有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地震局的丁成儒,有來自浙江衢州機械廠的丁成武兩口子;近至張家口晉劇團黨委書記常大安和工作在張家口南站的劉運春,有來自北京首都師大的高友富以及山東勝利油田的我,其他就是一直生活在北辛堡的高占德、劉保瑞和劉世敏,還有工作在赤城的陳昇。特邀懷來縣教育局局長賀天壽參加了這次同學聚會。出席這次聚會的還有當時已經八十四歲高齡的老班主任張得賢老師。李元泉、劉戎聲因病未能出席,姜正業少亡。

聚會開始之後,首先由北辛堡中心國小校長丁德琴老師介紹了北辛堡中心國小這五十多年來的發展變化情況,以及學校所取得的成就,然後大家互相交流各自在這幾十年來的工作情況,會後,大家在二層小樓前合影留念。中午,在北辛堡最出名的大酒店會餐。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上面照片後排左起依次是:高占德、陳異、丁麗珍、劉運春、郭亮、劉保瑞、劉世敏、高友富、劉永賢、丁成武、常大安、丁成儒。前排就座中間的是我們的老班主任張得賢老師,左邊是北辛堡中心國小校長丁德琴,右邊是懷來縣教育局長賀天壽)

我原本想贊助這次聚會3000塊錢,事先我已把錢交給了高占德。結果這次聚會實行AA制,我也沒有贊助成。後來,高占德又把多餘的錢給我退回來了。

下午我們進行了個别交流。

第二天他們集體旅遊了五道壺。那時候我沒去,而是和高友富、丁成儒我們三個人去了沙城,去看望我們上一個年級同學丁奇璋和當時因腰椎間盤突出未能出席這次聚會的同學劉戎聲。

第三天,大部分同學就各奔東西了。僅剩下劉永賢兩口子和丁成武兩口子。那時候我們又進行了一次小型的會餐,參加這次小型會餐的除去上面所說的那四個人外,還有我們村的高占德、劉世敏、劉保瑞和我。當然,我們的老班主任是一定要出席的。

上一次我要贊助,人家不收。這一次,我不能不出點血了。我本來想買一瓶200來塊錢一斤的好酒,但在北辛堡買不到。我隻好買了一瓶50塊錢一斤的沙城幹紅,又買了一條100塊錢的“雲煙”。當走到大酒店門口時,正好碰見了一個賣黃杏的。四月份的天氣杏花剛落,而那個酒店門口卻有一個賣熟得很好的黃杏的。15元一斤,我又買了50塊錢的黃杏,拿到酒店,讓服務員洗了洗,端上來供大家分享。

這次同學聚會到此圓滿結束,最後我以一首七言律詩來結束我的回憶。

七言律詩·叙友情

郭亮

同學六年實難求,

為了前程來分手;

假期雖然能相會,

時間不長又得走;

人生道路多坎坷,

艱難歲月度春秋;

七八改革來開放,

大家終于熬出頭;

不覺已到退休日,

回家養老度春秋;

幾次回家把親探,

酒店相聚互敬酒;

知心話兒說不夠,

短暫相會又分手;

零九師生大聚會,

五十七年歲月久;

同學相見不相識,

隻因分别太長久;

母校當年啥模樣,

大家時刻記心頭;

如今已經現代化,

學校建築很講究;

聚會二樓會議室,

寬敞明亮又舒服;

八十四歲張老師,

上位就座很威武;

同學不分兩邊坐,

知心話兒說從頭;

辦公樓前來合影,

永久留念不要丢;

北辛堡有大酒店,

中午會餐不發愁;

頭杯酒敬張老師,

誨人不倦記心頭;

推杯換盞來祝賀,

久别重逢話不休;

春暖花開把花賞,

五道壺内來旅遊;

會餐實行AA制,

誰也不必強出頭;

不管誰官當多大,

不管誰又更富有;

誰也别把苦來叫,

誰也不必誇己有;

有緣今夕能相會,

同學永遠是好友;

在此悼念姜正業,

五十年前就分手;

元泉戎聲未出席,

疾病纏身沒法走;

他們也深感遺憾,

唯一會面機會丢;

三天相聚時間短,

匆忙各奔東西走;

一十四年已過去,

歲月如梭不回頭;

轉眼已是耄耋至,

微信聯系互交流;

大家共同來祝願,

但願活到九十九。

雪絨花文學||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一)

郭亮:我小時候那些事(二)

作者簡介:

郭亮 ,1936年生人,現在88周歲,河北省懷來縣北辛堡人,學曆大學,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退休前工作機關:勝利油田勝利采油廠采油工藝研究所,技術職稱:副進階工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