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代搶”亂象:黃牛幫忙牽線買,裡應外合拿回扣
中國經營報
2024-08-03 07:32釋出于北京中國經營報官方賬号
全文2822字,閱讀約需9分鐘,幫我劃重點
劃重點
01随着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大額存單“斷貨”已成常态,一些黃牛做起了大額存單“代搶”生意。
02代搶大額存單可能違反銀行的銷售規定和金融監管政策,投資者和代搶者都将可能面臨處罰。
03此外,投資者将資金交給代搶者,存在資金被挪用或詐騙的風險,增加了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
04由于此,投資者應增強個人資訊保護意識,避免向不明身份的中介提供敏感資訊。
05同時,銀行也應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
以上内容由騰訊混元大模型生成,僅供參考
本報記者 郝亞娟 秦玉芳 上海 廣州報道
“一單難搶”“買到全憑手速”……目前,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大額存單“斷貨”已成常态,一些黃牛做起了大額存單“代搶”生意。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某平台出現多條代搶代買大額存單的文章。文章内容顯示:“出某銀行3.65%大額存單搶購方法,搶到機率100%。”
有銀行業内人士告訴記者:“因為額度管控,大額存單成了稀缺資源。銀行一般把它作為鈎子産品,要‘配貨’才會給一些大額存單的額度。一般人買不到,是以會有黃牛幫忙牽線買,裡應外合,拿回扣。”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指出,代搶大額存單可能違反銀行的銷售規定和金融監管政策,如果内部人員違規操作,可能會觸犯法律法規,投資者和代搶者都将可能面臨處罰。此外,投資者将資金交給代搶者,存在資金被挪用或詐騙的風險,在代搶過程中,投資者需要提供個人銀行賬戶資訊,增加了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可能導緻資金被盜或身份被冒用。
“一票難求”的大額存單
“原來買的(大額存單)都是4.2%、4%的(利率),額度很多。現在3%的(利率)都得搶。”投資者王先生感慨道。
投資者趙女士表示:“定好鬧鐘也搶不到大額存單,現在能買到的都是轉讓的,剩餘期限都達不到三年。”
7月下旬,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紛紛落地,存款利率進入“1”時代。記者注意到,目前多數銀行已停售大額存單,一些中小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三年期利率超過3%,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饽饽”。
艾亞文告訴記者:“目前大額存單市場呈現出供需緊張的态勢,尤其是三年期以上産品,多家銀行貨架上已難覓其蹤,部分銀行也對大額存單起存金額和購買資格有所限制。”
某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人士也向記者透露,目前該行針對個人客戶的大額存單已經停售了,停售前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已經降到2.3%左右,現在隻有針對企業客戶的大額存單還有部分額度。“但額度管控也非常嚴,算是稀缺資源。我們一般把這種大額存單産品作為鈎子産品,給企業做産品組合的配比。”
“哪裡有交易,哪裡就有黃牛。”代搶大額存單已成為一種新玩法,有人賣攻略,也有人直接幫忙代搶賺服務費。
上述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人士透露,目前大額存單對各家銀行來說都算是稀缺資源,一般客戶買不到,就可能會出現幫忙牽線撮合的黃牛。
在某平台上,有使用者發帖:“出某銀行3.65%大額存單搶購方法,100%搶到,從未失手,标價隻要8.8元。”記者聯系後,對方表示,需單獨加微信,在轉賬後發搶購教程。
據媒體報道,有黃牛表示可“代搶”大額存單,從中收取客服手續費,價格在150元~500元之間,以200元左右的價格居多。但需要客戶提供賬戶、密碼等資訊,黃牛直接在客戶賬戶中操作,利用工具搶單。
在康德智庫專家、北京市兩高(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郭鳳麗看來,代搶大額存單現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資訊不對稱和投機行為的泛濫。黃牛利用技術手段和快速反應能力,搶占市場先機,從中牟取利益。
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表示,代搶大額存單正是其供給和需求不比對的一種展現。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行,非對稱的下調模式導緻利率曲線日趨平坦化,較高利率的中長期大額存單變得更加稀缺,購買難度有所增大,部分投資者試圖通過其他管道購買這些産品。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黃牛進行大額存單産品的代購,風險也須警惕。邵科指出,代搶過程中,投資者需要向代購者提供個人身份、銀行賬号等敏感資訊,這些資訊可能會被濫用,給投資者帶來風險隐患。
郭鳳麗強調,投資者應增強個人資訊保護意識,避免向不明身份的中介提供敏感資訊。同時,銀行也應加強客戶資訊安全保護,防止資訊洩露。
邵科還表示,代購過程缺乏資金的監控機制,可能出現投資者的資金或存單被盜用的風險,其間的資金安全風險須警惕。
在郭鳳麗看來,代搶大額存單現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投資者的需求,但其背後存在的風險不容忽視。投資者應保持理性投資态度,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選擇正規管道進行交易。同時,銀行也應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
截至記者發稿,此前多個“代購大額存單”的帖文内容已改為“出售大額存單搶購方法”。
替代産品受青睐
大額存單如此緊俏,更反映出在利率持續下調環境下,投資者兼具安全穩健和高收益的投資需求難以被滿足的現狀。
華寶證券研報顯示,截至7月29日,六大國有銀行與12家股份制銀行均完成了存款利率下調,一年期以下定存利率下調10BP,一年期以上定存利率下調20BP。
利率新一輪下調後,理财産品收益率進一步下降。普益标準資料監測顯示,2024年7月22日~7月28日一周新發行理财産品中,開放式産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59%,封閉式産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90%。
上述股份銀行零售業務人士強調,目前居民風險偏好仍然較低,更傾向低波穩健、持有期較短且相對收益高的産品。“相比理财産品的淨值波動,收益率能達到3%以上的大額存單産品自然是投資者最青睐的首選。但在低利率、低息差的環境下,銀行都在盡可能降低負債成本,很多銀行選擇停售大額存單,或者調降大額存單利率。”
華寶證券在研報中進一步分析指出,就銀行而言,通過停售長期限大額存單,可以降低高負債成本,優化負債結構,穩定息差水準。從行業整體來看,截至2023年年末,銀行淨息差下滑至1.69%,跌破1.7%關口。将成本較高的中長期定期存款或存單壓降,有利于緩解淨息差壓力,改善銀行經營水準。
不過,上述研報也強調,部分區域中小銀行反其道而行之,逆勢增加大額存單産品以增加獲客。這是由于不同銀行負債結構、市場競争地位的差異,是以調整節奏、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從市場表現來看,受存款利率下調影響,大額存單“量價齊跌”,不同類型銀行的大額存單發行利率出現了一定分化。邵科指出,大中型銀行的息差水準持續下降,亟須控制高成本負債,大額存單發行動機有所下降,特别是利率較高的中長期産品,整體利率水準也跟随存款挂牌利率下調而相應下降。部分中小型銀行的息差處于較高水準,資金需求相對旺盛,大額存單發行熱情不減,不僅額度充足、期限靈活多樣,而且利率也相對較高。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存款利率普遍下調,大額存單利率相對較高且支援轉讓,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安全性,仍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睐。”邵科指出。
與此同時,替代大額存單的産品也越來越受投資者和金融機構關注。前述華寶證券研報分析指出,流動性較好的日開型非現金管理的固定收益類理财産品,其近1月年化收益率仍在2.5%以上,而替代大額存單的封閉式1年~3年期的理财産品,近1年年化收益均在3%以上,高出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100BP以上,對投資者而言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總體來看,利率持續下行趨勢難改,在此環境下投資者要如何做好資産配置?
“由于經濟增速的下行,投資回報率下降帶動各類資管産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續走低。存款利率下行,也會進一步帶來投資于高息存款類資産的理财産品收益的走低。”上述研報指出,低利率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應盡量調整好投資心态。首先,調整及降低對投資收益的預期。其次,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對每一筆錢的投資風險收益要求,綜合進行資産配置。對于穩健型投資者而言除了存款類産品之外,替代中長期限大額存單的“缺位”,可以适當配置期限在半年到三年期的低波穩健的固收類理财産品和部分保本政策的結構性理财産品。
不少投資人士認為,“固收+”理财産品因其相對穩健和高收益特性,對低波穩健投資偏好的投資更有吸引力。
普益标準研究員王傑表示,今年以來,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純固收類理财産品已難以滿足部分投資者的收益需求。“固收+”政策通過固定收益類資産作為底倉,搭配股、債等低相關性資産進行風險分散,通過多元化資産配置,在控制波動與回撤的前提下增厚産品收益,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