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8年,金門炮戰罕見的鏡頭,40分鐘發射百噸炮彈,敵人目瞪口呆

1958年,金門炮戰罕見的鏡頭,40分鐘發射百噸炮彈,敵人目瞪口呆

1958年,金門炮戰結束後,蔣軍記者拍下的鏡頭,照片中一個年輕的士兵孤獨地坐在地上,他穿着一件短褲,仿佛剛從激烈的戰鬥中撤離。他的額頭上,明顯挂着一絲傷痕,一塊簡單的紗布緊貼着皮膚,顯得那麼刺眼。面對鏡頭,他的眼神裡流露出一種難以言表的疲憊和迷茫,仿佛他的靈魂已經離開了他的身體,隻剩下無精打采的軀殼。

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這位士兵的背後,還有一個同樣年輕的士兵,他光着腳丫,靜靜地躺在擔架上,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睡。

這張照片,無疑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和疑惑。畢竟,那時的新中國已經走過了近十年的曆程,早已遠離了戰争的硝煙,大陸境内也已經肅清了匪患,百姓安居樂業。那麼,這張照片究竟是在哪裡拍攝的?這位士兵的身上又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原來,這張照片拍攝于福建的金門島。1958年的8月23日,為了打擊敵人的嚣張氣焰,同時也是為了教訓那些仍然對我新生政權虎視眈眈的敵人,我軍發起了對金門島的大規模炮擊。萬炮齊發,炮火連天,那一刻,金門島成為了烈火與硝煙的海洋。經過激烈的戰鬥,我軍取得了預期的戰果,敵軍死傷慘重,士氣大挫。

1958年,金門炮戰罕見的鏡頭,40分鐘發射百噸炮彈,敵人目瞪口呆

然而,許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當時不一鼓作氣,拿下金門島呢?事實上,前線的指揮官收到的指令是“隻打不登”。這個指令的背後,有着上級深思熟慮的考慮。在1949年的金門戰役中,我軍因為輕敵冒進,準備不足,最終導緻了戰役的失利,數千名優秀的指戰員犧牲在了那片土地上。這次的失敗,對我軍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是以,在金門炮戰中,我軍吸取了教訓,最終下達了隻打不登的指令。這樣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也減少了我軍的傷亡。

如今的金門島,早已恢複了和平與甯靜。兩岸之間的硝煙已經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和平與友好的氛圍,而和平統一,仍然是每一個國人心目中的心願。

1958年,金門炮戰罕見的鏡頭,40分鐘發射百噸炮彈,敵人目瞪口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