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巨鹿之戰前,章邯達到自己戰功的頂峰
章邯率骊山役徒和少量正規軍臨時拼湊起來的秦軍不僅将進入關中的陳楚義軍趕了出去,而且在關東大殺四方。先後滅掉了陳勝的張楚政權、魏咎的魏國、擊殺齊王田儋、楚軍領袖項梁、攻破趙都邯鄲,把張耳和趙王歇趕入巨鹿城。巨鹿之戰後,章邯敗多勝少。
在楚漢争霸中,作為雍王的章邯首先遭到漢王劉邦的攻擊,困守都城廢丘。但章邯的軍事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在漢兵水灌廢丘,章邯自殺前,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遼東王韓廣先後被殺;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降漢;常山王張耳奔漢;殷王司馬卬為漢軍所俘、齊王田都奔楚,在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中章邯算堅持的比較久的。
02秦北方軍團去向之謎
胡亥矯诏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将蒙恬時,蒙恬曾對扶蘇說,陛下讓臣率三十萬衆守邊。
秦北方軍團實力龐大,秦末時,強大的北方軍團怎麼不見蹤迹了呢?
其實不是他們堅守北方邊境,坐看風雲起,而是他們已經被分批派往内地鎮壓義軍了。蒙恬被收監後,北方軍團由裨将王離接管。圍攻巨鹿的部隊就是王離的部隊,由此可知,北方軍團的精銳主力被王離帶到關東地區平亂來了。随着巨鹿城下王離部隊被圍殲,秦北方軍團被打殘。
03章邯與王離的關系之謎
章邯與王離的關系似乎并不友好。
王離的爺爺王翦位列戰國四大名将,父親王贲也是秦國名将,爺爺和父親兩人滅掉了除南韓之外的其餘五國。
王離與蒙恬均出身名門望族,屬于始皇帝倚重的重要勳貴将領,長期手握重兵,雄據一方,蒙恬自殺,王離雖未遭殃,但仍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章邯則是在秦朝内部權力鬥争中由少府轉而成為統兵大将,權威顯赫,是二世眼中的紅人,是耀眼的政治新星。章邯指令王離圍攻巨鹿,同時又給予其糧饷支援,說明王離受章邯節制。但章邯對王離的支援顯然沒有盡全力。甬道被截斷,導緻王離軍缺糧;章邯軍退卻,導緻諸侯援兵才敢放心地出擊王離部隊。後來二世多次派使者向章邯問責,其中就有救援王離不力的因素。
04項羽與楚懷王之間的恩怨之謎
聽到項梁被秦軍所殺的消息,楚懷王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楚軍的頂梁柱倒了,楚軍群龍無首,楚國名義上是楚懷王說了算,實際大家都知道項梁才是當家人。
當家人去世了,家裡肯定是要亂一陣的;當然地球缺了誰都照樣轉。在沉痛哀悼楚軍的偉大領袖項梁去逝的同時,楚懷王也欣喜異常,他這個媳婦終于熬到頭了,楚國有機會重回他們楚國王室手中。
秦軍主力都在關東平亂,關中地區兵力空虛,隻要能通過函谷關或者武關,關中地區将是一馬平川。項羽請求率軍西進直搗鹹陽,楚懷王否決了他的請示,而是派劉邦西進,同時把項羽明升暗降。
項羽原以為叔父去世後,叔父的位置應由他繼承,不料楚懷王卻任命宋義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領兵去援救趙國,并指令各路部隊都歸宋義統領。
宋義率領軍隊到達安陽後,停了下來。項羽提出要迅速渡過黃河,内外夾擊秦軍。宋義否定了項羽的提議,說要讓秦趙相鬥,等他們一方打輸,另一方打殘,自己再收拾殘局。
兩人對作戰政策有分歧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宋義接下來卻說:“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義。”并下令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這是對項羽的羞辱和赤裸裸的威脅。
項羽敢殺掉宋義,是因為項羽不是一個人,他獲得了項氏家族和項梁帶出的江東子弟的支援。早一天殺掉宋義,項羽就能夠接手項梁的軍事和政治遺産,成為楚國真正的話事人,結果确如所料,項羽矯诏殺掉宋義後,楚懷王隻得任命其為上将軍,但兩人的關系自此惡化。
05 張耳、陳馀的塑膠兄弟情
張耳和陳馀二人結拜為生死兄弟,由于不願事秦,在秦滅魏後,一起隐姓改名共同逃亡。在秦始皇統治天下的十餘年間,兩人同生死、共患難,兄弟情深讓人可歌可泣。陳勝起事後,兩人一同去拜會陳勝,得到任用,然後共同開拓在趙國的事業。
期間趙國名義上先後由趙王武臣和趙王趙歇主政,但實際權力掌握在二人手中。當張耳和趙王歇被困巨鹿城内時,陳馀從常山收集了幾萬人的隊伍駐紮在巨鹿的北面。張耳多次向陳馀求援,陳馀卻拒絕進攻秦軍。
過了幾個月,張耳派陳澤去責備陳馀:“當初我和你結為生死之交,而今你擁兵數萬,卻不肯出手救援,赴難同死的精神在哪裡啊!”
陳馀則回答:“我覺得去了也是死。我之是以不和張耳同歸于盡,是為了要保留實力将來好為趙王、張耳向秦軍報仇。”
但陳澤堅持要陳馀一同去死,陳馀當然不幹,便給陳澤五千人讓他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果是羊如虎口,幫秦軍打怪更新了。
後來巨鹿之圍被解後,張耳懷疑陳澤為陳馀所害,陳馀賭氣把印信绶帶解下塞給了張耳;張耳趁機接收了陳馀的軍隊,陳馀怨恨張耳的不辭讓,帶着自己的親信幾百人走了,從此兄弟反目。
06張耳、張敖的父子情
父親被困巨鹿,作為兒子的張敖從代地募到士卒一萬多人,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張敖作為未來的趙王,劉邦的女婿,也擔心自己的隊伍被團滅,隻好忍辱負重,默默等待進攻秦軍的良機。
老話講智子疑鄰,自己孩子不進攻秦軍是理性客觀,結拜兄弟不進攻秦軍則是薄情寡義。後面趕來救趙的齊軍、燕軍也有樣學樣,紛紛在陳馀軍隊的大營旁安營紮寨,忍辱負重,默默等待進攻秦軍的良機。
07不一般的齊、燕援軍
齊王田儋被章邯攻殺後,齊國内亂,齊人立末代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王,田儋的弟弟田榮不服氣,起兵把田假趕走。田假逃到楚國後,田榮立田儋之子田巿(fu)為齊王,并要求楚國交出田假,楚國根本不理會他的無理要求,作為報複,等楚懷王要求各路諸侯一塊救援趙國時,田榮拒絕出兵。田榮拒絕出兵,但齊國有人願意,齊将田都背叛田榮帶領部分齊軍來到巨鹿城下與秦軍對峙,田都後被項羽封為齊王(臨淄王)。
在項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趙時,末代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攻下濟北數城,并率所部投奔項羽。田安後被項羽封為濟北王。想不到吧,田安是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直系先祖。
燕王韓廣派大将臧荼率軍救援趙國,巨鹿之戰後臧荼追随項羽入關,後被項羽封為燕王,不久滅掉項羽封的遼東王韓廣,占有了燕、遼兩地。臧荼有一個孫女叫臧兒,臧兒有一個外孫叫劉徹,人稱漢武帝。
08巨鹿之戰的本質是糧食争奪戰
打仗打的是後勤供應,誰糧食充足,士兵吃得飽飯才有力氣幹活。
眼看巨鹿城内的存糧越來越少,張耳是憂心如焚;圍城的王離也在為糧食發愁。當時整個關東地區遍地烽火,關東人民把秦軍看成侵略軍,是秦國鬼子,這種情況下想從當地征糧非常不現實。
秦軍海量的糧食主要是從關中長途運送到前線的。章邯駐軍在棘原,主要負責為王離輸送軍糧,為此專門修築甬道連接配接黃河,前期甬道确實保障了王離軍能夠吃飽喝足,戰鬥力爆滿。後期項羽派部隊截斷章邯所修的甬道,使王離的軍隊糧食短缺,士兵吃不飽,戰鬥力直線下降。
09 破釜沉舟的真相
項羽率全軍渡過黃河後,把乘坐的船隻鑿沉,把鍋碗砸碎,隻攜帶三天的口糧,以此表示軍隊将決一死戰,毫無退還之意。楚軍如虎狼之師,以一當十,大敗秦軍,楚軍的勇猛戰力讓各路諸侯驚恐不已。
項羽帶領的是大軍,通常軍隊數量與品質成反比,小股部隊可以稱是精銳,不斷有新人加入的楚軍大部隊都是精銳是說不過去的。
破釜沉舟萬一沒有打敗秦軍,怎麼辦?搞孤注一擲嗎?
項羽是軍事家,不是賭徒,他已經謀劃好了,隻要能做到兵貴神速,就能夠斷糧道、退章邯、滅王離。
沉船是為了防止為秦軍所用,避免秦軍利用船隻為王離輸送補給。丢掉瓶瓶罐罐是為了輕裝上陣,加快行軍速度,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章邯、王離和糧道構成了兩點一線,破巨鹿之圍需要斷糧道,打糧道可能會被章邯和王離前後包抄。得到糧道被毀、章邯回守棘原的消息,望着有如神兵天降的楚軍,看着身邊餓的有氣無力的部下,王離有了一種要變天的預感。
10 - 巨鹿之戰項羽最大的收獲
看到王離的軍隊被虐,周圍的各路援軍也紛紛痛打落水狗。楚軍三天的口糧還沒吃完,王離的部隊就被全殲,王離被俘,巨鹿勝利解圍。
打仗靠的是實力,巨鹿之戰項羽最大的收獲是實力大增,救援趙國的各路諸侯的軍隊全部被項羽收編。之前各路諸侯互不統屬,而今全部聽從項羽的号令,以項羽為首的軍事集團的實力已經遠超當時任何一個王國的軍事實力。
圖檔來源于網絡
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