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現代快報訊 最近,晴熱高溫成為江蘇天氣的主旋律。8月1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随省交建局走進張靖臯長江大橋建設現場。在這裡,既有八九十米高空的吊裝焊接作業,也有深入地下40多米的小隔艙開挖作業。面對高溫、高濕的作業環境,項目部采取了“抓兩頭、歇中間”,配置冷風機、放置冰塊等多種防暑降溫措施。
△大橋輔塔
張靖臯長江大橋位于江陰大橋與滬蘇通公鐵大橋之間,連接配接蘇州張家港、泰州靖江、南通如臯三市。走進大橋施工現場,一根根粗壯的橋墩已經拔地而起,與進入塔柱安裝階段的主塔、輔塔一起,勾勒出大橋雄姿。在主塔、在錨碇、在橋墩,處處是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大橋南主塔
大橋南主塔高350米,建成後将是世界最高懸索橋索塔,也是大橋南北兩個航道橋四個主塔中唯一一座水上主塔。8月1日8:30,記者到達施工現場時,大橋南主塔下遊T8節段塔柱吊裝已進入尾聲。中交二航局張靖臯長江大橋A1标項目副經理周宴平介紹,T8節段分為左右兩個塊體,共重520噸,因為是鋼結構,暴曬後表面能到達六七十攝氏度,自進入三伏天以來,項目部及時調整了作業時間,“抓兩頭、歇中間”,淩晨5點開工,上午10點左右就收工了,下午工作從4點開始,晚7點左右結束,確定一線施勞工員的作業安全。
△勞工打磨焊縫
△勞工監督機器人焊接作業
乘坐電梯再爬上三四層樓的高度,就到了距離江面八九十米的高空。在南主塔上遊塔柱處,記者看到,幾名穿着“空調衣”的勞工正在T7與T8節段處打磨作業,機器轟鳴、火花四濺,勞工們承受着焊接的高溫及灼灼烈日的雙重“烤”驗。另一側的焊縫處設定了焊接機器人,既能保證焊接品質的穩定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工的辛苦。
記者了解到,節段與節段之間的縫隙,主要還是依靠勞工從内到外進行焊接。一個長寬16.18米×12米、高10.2米的節段,内部被分為了10多個艙室,最小的隻有兩三平方米。“我們設定了四個冷風機,就像空調一樣,勞工作業前先通風,基本能降到和外部溫度差不多。在内部焊接時,勞工們最多幹半小時就會上來休息一下。”中鐵山橋張靖臯長江大橋C1标項目班組長張靜說。
而在另一側,世界最大地連牆錨碇基礎——大橋南航道橋南錨碇施工現場,160多名施勞工員正在進行小隔艙開挖及填芯施工。他們需在半年内開挖出32個深42米、寬4.25米、長8.75-9.5米,像“深井”似的小隔艙,進行封底混凝土澆築,并下放鋼筋籠,與一、二期地連牆進行連接配接,逐層澆築混凝土,把“井”和四周的“井壁”澆築在一起,将“支護”轉變為“結構”,打造超大規模複合地連牆錨碇基礎。
在錨碇施工現場,小隔艙猶如地下“深井”一般,在這裡負責鑿毛的勞工,每日上下都猶如走了15層樓,再加上地面的高溫,“井底”混凝土産生水化熱,讓這裡異常潮濕、悶熱。項目部定時放置冰塊降溫,還為勞工配置了雲手環,能實時監測适崗狀态,也具備一鍵報警功能。
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張靖臯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現場副指揮長戴俊平介紹,目前,項目部也在積極開展“高溫送清涼、慰問一線人員”活動,為一線施勞工員及時送上西瓜、藿香正氣水、鹽汽水等防暑降溫物品。
自2022年10月開工後,這座世界級大橋建設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據介紹,目前,大橋南航道橋錨碇已完成地基加強,正在開展小隔艙開挖和混凝土澆築;北航道橋南錨碇已完成底闆澆築,正在開展填芯混凝土施工;北錨碇沉井正在進行最後一次下沉施工;大橋主、輔塔正在進行塔柱節段安裝。
實習生 梁倩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娜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