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在一片争議中終于結束了。
那英“守住了國門”。
不過節目開播之初直播不修音的嘗試也宣告破功。
不要緊,Sir在看《歌手》的間隙,不小心看到了另一個聲浪很小的國綜。
它同樣具有其他綜藝少見的新鮮感。
因為它的參賽者,居然是我們平時豔羨不已的飛行員。
什麼情況?
今天就來聊聊——
初入職場的我們:機長季
作為《初入職場》系列的第四部,顯然會讓人産生期待。
畢竟上兩季《法醫季》,在豆瓣分别取得了8.3和8.9的高分,口碑逐漸走高。
而《機長季》呢?
為此主辦方甚至請來了演過《沖上雲霄》的張智霖,看着他再次穿上那身制服,Sir也是一陣感慨。
可是。
這卻不是一個明星過家家的綜藝。
而是通過比賽。
揭開機長這個職業,光鮮背後的真相。
01
成為一個機長有多難?
日劇《重新開機人生》告訴我們,一個普通人用盡一世的努力是不夠的(有年齡限制)。
女主用了四世。
而她的同伴更是經曆了五世輪回才成為機長。
當然這有些誇大的嫌疑。
隻是現實同樣很難。
體檢通過率35%,面試隻有25%,通過半年教育訓練之後,最終留下來的隻有5%,這還隻是成為飛行員的标準。
為什麼這麼嚴格?
因為這其中,有着“非同常人”的選拔要求。
一個例子。
問:假設你是參賽者,那麼,你覺得按規定,完成下面四項任務,總共需要多少分鐘?
1,一邊用航空術語回答問題,一邊在多個圖案裡找出30個氣候圖檔對應。
2,迫降做最後檢查時從飛機上找到生還者,還要攜帶他(浸水之後的人偶超過20kg)遊到救生筏。
3,完成20圈眩暈轉椅後,走直線颠球到白闆前,回答航空數學題。
4,一字不差地複述有地方口音,而且信号還不太穩定的英語播報。
選項分别是:
A.三十分鐘。
B.二十五分鐘。
C.二十分鐘。
D.十五分鐘。
什麼?都太短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可最終答案是:D。
對,你沒看錯,就是十五分鐘,如果你十五分鐘沒有完成,那麼隻有一個結果——
淘汰。
當然,選手可以選擇簡單和困難模式,自我安排任務順序。
任務的自主權也交給選手自己來決定。
隻是當你看到第一名在全部選擇困難模式後,還剩餘了五分多鐘。
你還會抱怨“不可能”嗎?
或許看到這裡你會說,畢竟飛行員嘛,他們很早以前就接受過專業訓練,常人沒法比的。
可是,你要知道,飛行員裡有不少是“大畢改”出身。
什麼是大畢改?
也就是大學大學畢業之後通過招飛機關的選拔才成為飛行員,也就是說,他們會經曆比其他人更艱辛的過程。
就拿其中的陳玉亭來說。
陳玉亭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後,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法醫、咖啡師、模特等等職業,後面才決定要轉飛行。
有多難?
剛開始飛行訓練時,她也跟大多數人一樣面對暈機挑戰。
但她從沒想過放棄,甚至狠到把自己的嘔吐物都吞了進去。
光堅持就行了嗎?
也不是。
相比于堅持,更多的,是需要細心。
就像每次起飛,執飛的飛行員每次都要花一個小時進去機艙内進行準備工作,確定飛機内所有功能都是正常的。
看似是簡單的事情。
但即便是熟練的飛行員也會在數百個開關面前,遺漏掉某些隐秘的檢查。
綜藝裡有這麼一項考驗。
選手兩兩搭配分成了三組進入模拟機,進行飛行演練。
但最後,卻隻有一組人員找出了教員(飛行員的指導官)設下的“陷阱”,其他人都忽視了。
忽視的後果是什麼?
嚴重情況下,可能還會導緻空難的發生。
美國航空191号班機空難發生是因為出現失速探測系統失效的問題,導緻飛機失控,最終機毀人亡。
事後通過“黑匣子”的記錄和多方調查,才得知事故發生的原因是維護人員“走捷徑”造成的。
當時的維修部門在引擎維修時,為了省下200多小時的維修工時及費用,以緻“派龍”和機翼接合區造成裂縫,最終導緻191号班機二号引擎脫落,最後系統失控而墜機。
是以很多時候飛行員都要進行雙向确認,機長确認後,副機長也會再來一輪确認。
是的。
除了腦力和體力之外,機長還需要具備時刻做好應對緊急事件的心理準備和專業能力。
甚至在光鮮亮麗的職業光輝下。
他們不僅承擔着飛行危險,還由于長期高空飛行,身體上更容易衰老,心髒也容易有問題。
這都是在“好帥”的贊歎聲下,不為人知的事實。
02
是不是覺得很帶感?是不是很覺得很專業?
Sir一開始也這麼想。
可是,錯了。
芒果台綜藝的特點是,他們能夠把專業的知識娛樂化,但問題也在于,相比于專業,他們更在意娛樂化。
似乎總是擔心,觀衆會離自己而去。
于是。
綜藝前兩期節目都設定了許多考核,展現飛行員的專業能力,但後面節目的重點逐漸偏離了方向。
他們見縫插針地安插進一言難盡的娛樂内容。
比如,選手和嘉賓的團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玩卡丁車遊戲,一部分人養生局聊天。
休閑一下?
本來,這樣的内容如果隻是像甜點一樣,偶爾來一下倒也罷了。
畢竟觀衆需要娛樂,選手也需要娛樂。
可問題是。
在大娛樂的趨勢下,我們發現這個節目的性質逐漸變了味。
甚至,他們玩遊戲的也會往嗑CP的方向發展——
比如,嘉賓謝依霖會讓女生把玩偶送給男生。
一個睜眼對視的憋笑遊戲,也會變成向對方發送了一個wink,引導情感向。
或者,各位選手剛出場時,Sir還以為打開了戀綜,這柔光打的,生怕沒看到他們有多帥。
一開場對選手的專業介紹一筆帶過,更多的是展現他們各種興趣愛好,甚至還有選手指導攝影老師怎麼把自己拍得更帥。
而更重要的。
則是在節目的取向上,專業和娛樂被颠倒了位置。
一個例子。
第三期有一個環節,是組長與組員之間互相面試。
組長陳玉亭面試組員時,她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專業技能超強的鐵手小任,兩人如果能組隊,那就是強強聯手。
另一個是性格開朗的小董,兩人生活愛好相似,都做過咖啡師、會畫畫,和陳玉亭性格上也互補。
最後她卻選擇了小董。
這很奇怪啊,明明是一個職場節目,怎麼感覺陳玉亭像是在選伴侶的呢?
而且節目組前面放出來的資訊,都會讓觀衆誤以為陳玉亭會選擇鐵手,列出了諸多陳玉亭想要選他的亮點。
像是為了反轉,故意選擇小董一樣。
Sir當然知道幾乎所有的國産綜藝都有劇本,需要有故事性,需要有沖突,這樣才能吸引最大範圍的目光關注。
可是。
這樣不惜放棄規則也要完成的“表演”,是不是,也同時讓節目失去了原本的觀衆呢?
而這,恐怕也是這次《機長季》水花不大的主要原因。
03
那麼既然如此,Sir為什麼還要專門聊一篇這個綜藝。
其實是可惜。
因為相對于機長,這個綜藝裡最難得的,還是呈現了兩位女飛行員的真實狀态,而這,本應該是相當珍貴的。
女飛行員很稀缺。
據2023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中國女性駕駛員數量也隻有947人。而全球女性飛行員的也隻有4%。
而這次,我們一下看到倆——
陳玉亭(左)與周梁合(右)。
以至于不少觀衆,直接是沖着兩位女飛來的。
為什麼那麼圈粉?
首要的原因,當然是性别,這是兩個女性沖破重重阻礙,在本來“屬于”男性的陣地上殺出一片天地的故事。
是女性力量的見證。
就拿陳玉亭來說。
從小她就是不被期待的女孩,甚至因為長女身份,她還需要照顧妹妹和弟弟,是以她拼了命也要沖出去,想要向家人證明自己,女孩也能有一番作為。
争氣的她不僅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做了實習法醫,後來也克服種種困難以優異的成績從飛行學院畢業。
而在節目裡。
第一輪任務陳玉亭拿了最高分,即便下一個挑戰如果輸了就會倒扣分,但她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繼續挑戰。
最後出來的成績也與前輩女機長不相上下,連周梁合都不得不說歎服,成為她的粉絲了。
這仿佛開挂的劇情,爽劇女主也不敢這麼寫,也難怪網友說她是一輩子當五輩子在用。
而周梁合呢?
她也是“大畢改”出身,她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才在34歲就當上了機長,還得到最佳飛行員的稱号。
飛行時長超過6600,操縱落地2300次。
放在航司,不論性别,她的成績都會讓人肅然起敬。
但這裡隻有傳奇嗎?
也不是。
我們看到的,不止是傳奇,更是女性飛行員的加入,對這個行業的價值。
她們讓競争退居次位。
而更多的,是潛移默化地加強了彼此的互幫互助。
比如說。
她們都心思細膩,會在意其他隊員的感受,比起獲勝,陳玉亭更願意幫助資曆更淺的選手一起努力。
不僅擁有強大的韌性,她在很多方面做事都很細心,會随身攜帶飛行包,記下教員的考核要求等等。
而周梁合在别人眼裡也是老好人的形象,總會把自己的筆記分享給後輩一起學習。
看到優秀的飛行員選手在感歎他們厲害之餘,也知道他們經曆了多少苦難才能擁有現在的成就,動情地留下淚水。
而兩位女飛行員在一起比賽時。
也是互助大于競争。
兩人初次見面完全沒有劍拔弩張的氣氛,非常謙讓和諧,雙方釋放的善意,都讓對方擁有更從容的心态。
而結果。
陳玉亭對周梁合的崇敬,周梁合對陳玉亭的欣賞,兩人互相配合的駕駛,堅定而從容。
最終讓代入乘客的嘉賓更有安全感。
想到了什麼?
沒錯,Sir在開頭提到的《重新開機人生》。
在那部劇裡。
兩人之是以那麼努力去做飛行員,既不是為了高報酬,也不是為了外表光鮮,更不是為了拯救世界之類的願景。
而是為了救自己的好友。
在人類單純的情感面前,所有的宏大口号都顯得那麼單薄。
這便是女性加入的價值。
而這種情感所表現出來的利他性,恐怕比那些勇于挑戰的勇氣,更加珍貴。
是以該怎麼說呢?
不得不說芒果台确實厲害,能抓到這麼一手好牌,踏足了這麼一個有意義的領域。
隻是可惜的是。
因為他們自以為對市場的了解,又正在讓這個綜藝逐漸失掉那份意義。
接下來的幾期是傳回正軌,還是變成另一個《歌手》,Sir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
這些女飛行員的故事,會由此,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也會不斷地鼓舞着更多的人。
現在,隻是剛剛開始。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