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多家羽毛球頭部品牌齊齊漲價,平均漲幅在20%以上,部分型号漲幅60%,“羽毛球價格上漲”等話題在社交平台上持續引發熱議。對此,不少羽毛球愛好者稱“快要打不起球”。還有球友調侃,羽毛球成為新型“理财産品”。為此,動靜記者來到全球重要的羽毛球生産基地——貴州省錦屏縣走訪調研。
“羽毛球”已成為錦屏縣體育産業的新名片,2017年引進了世界羽壇知名品牌亞獅龍,産業從此起步。如今,這裡生産的羽毛球已占全球羽毛球市場佔有率的10%,每天上萬打、超過10萬隻羽毛球從這裡“飛”向全球。
“打羽毛球時間已經有5、6年了,羽毛球本身就是一個消費有點高的運動。價格上漲了,一晚上起碼需要3-4個,已經有點承受不住。”市民龍安燕說。
暑期來臨,錦屏縣體育館的4個羽毛球場幾乎每天都爆滿,輪流打球是常态。但羽毛球愛好者們對價格上漲情況十分關注。
面臨“毛不易”“吃了上頓沒下頓”
目前零售終端市場上,單個羽毛球價格區間在5到15元。原材料緊缺還是需求量大?價格上漲究竟是何原因?當記者來到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時,勞工們正忙着搬運一批從安徽發來的原毛。
“不能踩啊,要輕拿輕放,溫柔一點。”
“這是很金貴的一定要小心”
楊文海是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倉庫管理者,他告訴記者,對比幾年前,原毛的價格從一公斤200多塊錢漲到了五六百塊錢,翻了兩倍左右。在搬運現場記者也發現,即便是散落在車内的羽毛也都會被撿起小心存放。
“今天來的這批貨量差不多6000公斤,一卸貨就直接拉到工廠中的房間去使用了。原來我們的倉庫裡面一個月可以存到2萬到3萬公斤,現在原毛緊張,倉庫原毛零庫存。”楊文海說。
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胡兵也告訴記者,像這樣一車6噸的羽毛也隻夠兩三天的使用量,“我們現在真的大部分時間都存在這一餐吃完了下一餐都沒有,要等到下一次毛進來再生産,在我入行幾乎沒遇見過。”胡兵說。
市場供不應求 價格“水漲船高”
一支羽毛球要消耗16片刀翎,而一隻肉鴨或肉鵝最多隻能提供14片刀翎,一筒羽毛球12個,需要192片刀翎,加上損耗做一桶成品球,最少需要200片刀翎。而羽毛球的制作周期近3個月,經曆38道工序。上遊原材料緊缺,下遊市場供不應求,這段時間企業正開足馬力趕訂單。
“我們最近訂單有到丹麥、馬來西亞、台灣、泰國都有,今年銷售其實都挺大的,1至6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出口方面增加的量更大,差不多到了40%。今年産值可能會達到4個億。”胡兵說。
羽毛球是中國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之一。資料顯示,中國羽毛球運動經常參與者約有2000萬人,普通愛好者約有1.5億人,去年,中國羽毛球産銷總規模高達79.745億元。
作為羽毛球生産行業的頭部企業,亞獅龍有穩定的采購管道,雖然原材料價格較過去上漲,但供給有保障。企業也在生産工藝上下功夫,減少原材料浪費,滿足消費者需求。
“作為我們一個企業,你很難去控制市場行為的原材料的漲價或者降價,我們在去年底将所有裝置、人員增加了20%。”胡兵告訴記者,亞獅龍在生産過程當中優化工藝,對毛尖進行處理、羽毛球的底部增強其牢固度,“我們采用了現在市面上比較先進的混動儀進行了調試。消費者實際上可以體驗比以前更好打、更耐打了,這相當于間接性的也降低了成本。”
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 胡兵
“羽毛球熱”風口 養殖端在發力
回到上遊養殖端,鴨鵝市場走俏,也帶動了當地老百姓的養殖熱情。然而好的市場需要比對好的養殖技術,單是今年,錦屏就已經對養殖農戶進行了四次現場教育訓練會。
“養殖搭建棚舍,材料都很便宜,設計好裡面的布局,吃飼料的喝水的分開就可以。隻要養到存活率75%以上,你基本上都要賺錢了。這邊養鵝有市場,又不用愁銷路。今年養了三批也是有1萬多隻,想養鵝的老百姓是挺多的。”錦屏有興養殖有限公司基地負責人韋豔告訴記者。
錦屏有興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炣去年從深圳來到錦屏,紮根在這裡養鵝。他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基本上鵝價格在9塊到10塊左右徘徊,而鵝毛都在漲價,“我們基本上養好以後給屠宰場,把鵝分成白條和毛,毛給亞獅龍或者羽絨廠,肉的話就進市場做燒鵝。”吳炣說。
在亞獅龍到錦屏建廠之前,這裡并沒有上規模的養鵝産業。為了提供羽毛球原料,錦屏縣将鵝産業定為“一縣一業”,而錦屏生态鵝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就在這個産業裡“闖”進了一條新賽道,通過種鵝養殖、鵝蛋孵化,将産業鍊條向前又延伸了一步。
“原來我們利用外省的種蛋種苗,存活率低,品質參差不齊。我們自己做了種苗之後,養殖大戶養殖最高的有98.4%存活率。”貴州錦屏農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如勇告訴記者,現在企業從正季節鵝到反季節鵝,每天産蛋量大概在8000枚左右,直接的經濟效益大概一天就是 10萬塊錢左右,實作全年不斷苗,鵝蛋主要銷往安徽和四川,屬于供不應求。
今年錦屏縣繼續加大獎補力度,統籌财政銜接資金850餘萬元,以産業獎補的方式發放21萬羽鵝苗給老百姓,并免費提供技術服務,連接配接到更多老百姓增收。
“我們今年商品鵝養殖100萬羽目标,2023年實施商品鵝社會化養殖40萬羽,涉及農戶16000戶,全縣商品鵝總出欄57.4萬羽。”錦屏縣農業局局長郭必傑說。
羽毛球産業有多大?關鍵在“增量”
一根鍊條的延伸,要看“上”與“下”的連接配接。目前,亞獅龍公司發揮着“鍊主”作用,吸引羽輝新材料、大桐利、祥龍包裝等7家相關企業先後落戶錦屏,羽毛球、球拍、球包、球襪等生産。
一個羽毛球究竟能做多大的産業?在錦屏經濟開發區,羽毛球産業占總産值的45%,但亞獅龍工廠加工的本地毛片僅有三分之一,而這也成了後續增量發展的突破口,錦屏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歐漢法給記者算了一筆産業賬。
“我們按600萬打的羽毛球的量來進行計算,它每年就需要13億片以上的毛片。按照目前毛片5毛錢一片的市場價格,産值就可以做到6個億以上,發展空間還是挺大的。”歐漢法說,接下來就是建立曬毛廠、制毛工廠中的房間,滿足對毛片加工的需求。當養殖達到300萬羽的時候,引進跟羽絨制品有關的産業落地到園區來。近期可能會落戶一個新的品牌進來。尤尼克斯、威克多、李甯這些品牌我們都在積極對接。
錦屏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歐漢法
目前,錦屏鵝産業一二三産總産值達5.8億元,産業帶動農戶25000戶61000人。以“鵝”為鍊,随之而來的是産業競争力增強與價值鍊提升。但如何抓住“羽毛球熱”的風口,建構更加完整、良性的産業鍊生态?專家也給出了建議。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城市經濟所所長 李華紅
“發展潛力目前來看還是非常可觀的。錦屏縣的産業生産供給保障能力要強,亞獅龍這個企業實際上就地清耗的原料需求缺口還是挺大。加工轉化能力要強,科技創新能力要強,産業的延伸能力要強,持續發展能力要強,助促老百姓增收緻富的能力要強。”省社會科學院城市經濟所所長李華紅告訴記者,同時要處理好各類關系,比如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考慮到生态承載能力的問題。還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提供好公共服務的供給,一定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記者: 朱彬 萬好 邢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