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編注: 本文為少數派 × 骁龍骁友會「 先享體驗計劃」第四期衆測的入圍文章,少數派聯手骁龍骁友會的先享體驗計劃,深入到數字生活的不同方面,通過半年時間的有獎衆測,為各位帶來最新奇、最前沿的科技産品體驗,與充滿創作熱情的骁友一起暢玩科技樂趣共同成長。

如果你對該計劃感興趣,敬請留意我們後續内容。

我對這台提前半年就開始預熱的手機充滿着複雜的情感:愈演愈烈的期待、到稍顯無奈的焦躁、到逐漸平複。等到它正式面世,距離電商傳統的年中大促已僅有不到一個月,将面對其他早已釋出的旗艦手機促銷降價的挑戰。這也讓我更好奇,這台手機能不能擔當起外界冠予它的「滅霸」稱号呢?面對「群雄環伺」的環境,它的「制勝法寶」又是什麼呢?

經過半個月的體驗,我會這麼評價:

vivo X100 Ultra 是一台長闆很長的手機,但部分方面依然有待提高。這台手機适合那些已經有一套專業器材,開始追求輕便無感的拍攝體驗的攝影愛好者們,對于普通使用者,也是能夠幫助他們随手拍出影像大片的利器。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注:除進行檔案體積壓縮以符合上傳要求外,文中照片全部原圖直出,無任何調色調整。

日常使用有驚喜

雖然大家都會把關注焦點放在這台手機的影像系統上,但是我還是想先花一些篇幅聊聊它的「手機」屬性。即使先抛開影像不談,vivo X100 Ultra 作為一台手機在易用性和便捷性上也提升明顯。

  • 通訊信号變好:我使用以前的手機時,一進入電梯聲音就會出現卡頓,乃至斷連。如果我連着公司 Wi-Fi,隻要隔着一扇門信号就會開始減弱。而 vivo X100 Ultra 搭載全新更新的 25 天線寰宇信号放大系統,低頻信号強度提升91%;同時采用骁龍 X75 5G 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和 FastConnect 7800 移動連接配接系統,帶來了出色的5G網絡和 Wi-Fi 連接配接能力。在信号系統的更新下,vivo X100 Ultra 的通話信号明顯要比上一台手機好,不僅沒有斷連,甚至通話音質都沒有改變,Wi-Fi 的連接配接穩定性也比之前的高上不少。
  • 手感設計不妥協:作為一台「影像旗艦」定位的手機,如何平衡手感和性能一直是一道難題。為了更好的畫質,就必須加上更複雜的鏡頭結構,更大的鏡頭模組,vivo X100 Ultra 也是其中一員。但是拿起手機的瞬間,食指并沒有像其他手機一樣因為「直上直下」的鏡頭模組邊緣而感到硌手,而是很自然地托着坡度适中的鏡頭模組邊緣,拉絲鏡環在增加摩擦力的同時,也提升了不少質感。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當然,vivo X100 Ultra 也不是全無缺點,至少他的重量相比于其他輕量化的手機更重——而這是能實打實地感覺到的,如果在使用時想增加一點安全感和舒适度,那使用者可能就需要買一條手機繩或者雙手持握了。

影像:短闆追趕,強項更強

終于來到影像部分。vivo X100 Ultra 為了追求更好的畫質,不得不放棄手感、機身厚度等名額。他們所做的妥協是否值得,而相比于其他品牌少一顆鏡頭的 X100 Ultra 能否以少勝多呢?

下面是 vivo X100 Ultra 的鏡頭參數:

鏡頭 傳感器型号 等效焦距 傳感器尺寸/英寸 光圈 特色亮點
超廣角 索尼 LYT-600 14mm 1/2" f/2.2 5000 萬像素,零畸變 116° 超廣角,主攝級超廣
主鏡頭(廣角) 索尼 LYT-900 23mm 1" f/1.75 5000 萬像素,精度躍遷,CIPA 4.5
長焦 三星 HP9 85mm 1/1.4" f/2.67 兩億像素,長焦微距,CIPA 4.5

重視長焦的趨勢,至少在 2 到 3 年前就已經初現端倪。相比于運用廣角誇張的視覺張力和畸變,長焦更容易出片。從上面的表格可以得出,主鏡頭和長焦鏡頭将是 vivo X100 Ultra 整個系統的關鍵。和其他「Ultra」級别相機保留一個50mm 左右的中焦鏡頭不同,vivo X100 Ultra 的 28mm、35mm、45/50mm 這幾個焦距都是裁切得出,而 vivo 也很自信地把 230mm、300mm、600mm 這三個焦距放入快捷鍵中,說明他們對于長焦的畫質是非常自信。

我自己一直是 vivo 的老使用者,手上的 X70 Pro 已經服役将近三年,再上一部手機是 2017 年買的一加 5 ,服役四年,因為沒吃過好的,是以當我 2021 年拿到 X70 Pro ,幾番把玩就被它的積極的 HDR 調用、名副其實的夜景模式、異常穩定的微雲台結構震撼到。

使用這三年下來,它已經成為我随手記錄的好夥伴,堪用的廣角和兩倍中焦鏡頭,承擔了大多數的日常記錄工作。但是不足之處也在使用中暴露出來:超廣角對焦乏力,長焦在弱光下色彩還原、銳度都一般,計算痕迹嚴重,雖然線條看起來很清晰鮮明,但是實際畫面上并沒有太多的資訊。

後來,我也短暫使用過 X90 Pro+,長焦換成了當時風頭無二的豪威 OV64B,傳感器面積為1/2",長焦畫質有了長足提升,藍調風格色彩也足夠亮眼,但是拍攝以後的畫質優化時間長,也對體驗産生一定影響。我平時更喜歡使用中長焦鏡頭拍攝人像或者人文題材照片,是以我對這次影像系統的更新有着更高的期許:

  • 超廣角:畸變不能太離譜,對焦可靠;
  • 廣角:由廣角裁切出來的等效 35mm 和 50mm 鏡頭畫質不能太差,色彩還原和銳度要有保證;
  • 長焦:在常用的人像焦段内(200mm 以下)成像紮實;

為了實際測試,我在不同場景下拍攝了不同的題材照片,盡可能忠實地回報最新影像系統的效果。

響應靈敏,即影即有

vivo X100 Ultra 首發搭載了藍圖影像系統, 4nm 制程工藝的第三代骁龍 8 移動平台支援 Snapdragon Sight 骁龍影像技術,操作靈敏度和響應速度得到顯著提升,拍攝後的計算優化時間明顯縮短。裝置的及時響應對于拍攝影響巨大,從按下快門到傳感器接收到光信号産生圖像所花的時間越短,那麼攝影者拍攝的時機就會越符合「所見即所得」的直覺,再配合手機上的抓拍模式,基本上能做到即影即有。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抓拍模式下,如果單張拍攝,那麼後期依然會比較積極地調用 HDR 效果;但是如果連續多張拍攝,後續圖檔的寬容度也會降低,遇到高光場景很容易就會過曝。希望在未來随着骁龍晶片算力的不斷提升,手機在後續的疊代中也能得到改進。

人像「藍調」出彩,「質感」風格濃郁

打開相機,我首先嘗試了「質感」色彩風格。「質感」相對于寫實的「蔡司自然」和明快的預設風格,畫面色彩稍顯濃郁但飽和度比較克制,對于物體的明暗關系有着較好表現力,用在人像上也不會違和突兀。我嘗試使用它拍攝了若幹場景,我更喜歡用它拍攝低色溫的暖調照片,對于紅色、橙色的色調有着非常好的表現能力。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藍調」隻能在人像模式下調用。如果畫面是 5500k 左右的色溫,拍攝出來的效果就會顯得清冷。但是對于人臉卻又能顯得紅潤白皙,不是那種高飽和的紅色或者沒有血色的白色,非常耐看。另外,vivo X100 Ultra 的人像模式對發絲邊緣的處理更加精準。為了顯得更自然,我通常會把光圈調到 f/8,關掉美顔或者選擇「自然」,這樣拍出來的景深虛化的過渡也會更加柔和。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提個小建議:如果以後可以在正常模式下也能調用藍調就更好了,這真是一種很好看的色調。因為有時候我并不需要太強的虛化效果,隻是想要這種畫面色彩。當然,目前我也可以把人像模式的光圈調到最大,但是這樣操作也會更加繁瑣。

85mm 長焦畫質進一步加強

本次 vivo X100 Ultra 搭配了全新的 HP9 傳感器,采用 FCD100 超低色散螢石級玻璃鏡片的長焦鏡頭的畫面呈現更進一步,細節呈現紮實,彩色還原鮮豔豐富。由于長焦鏡頭傳感器擁有 1/1.4" 尺寸的大底,距離被攝物體 1 米左右已經有較為自然的虛化效果,輕松地就把被攝物和背景分割出來,同時通過前後景建構畫面的層次感也更加輕松。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我拿着它去拍攝了日暮時分的維港。此刻太陽剛剛落山,氣象萬千,色彩絢麗。暖調、冷調;粉紅色、橙紅色、黃色、藍色、青色……天空被渲染得像是一個巨大的調色盤, 85mm 長焦能夠輕松地把從絢麗多彩的天空到水波上老式帆船一抹暗紅的船帆生動呈現出來。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同時,由于這個鏡頭采用浮動潛望鏡頭設計,具有微距功能,最近對焦距離大幅度縮短,在日常調用也比上一代更加積極,大大拓寬了使用場景。平時路過有意思的小店或拍攝美食我更願意選擇長焦拍攝,以更加微觀的角度展現小物件或者食材的美。拍攝的時候我也不用再為了遷就對焦距離而一直往前湊,又或者為避免對焦距離太近而無法觸發長焦鏡頭而一直往後退,帶來更大的靈活性。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另外,得益于超分算法,哪怕是把畫面拉近到 300mm,也非常可用。無論是畫面的清晰程度和色彩還原程度都相當優秀。但是需要提及的是,如果到 600mm,放大畫面可能會看到物體邊緣線條的鋸齒,希望後續能通過固件進一步優化。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雲台級增穩,大底輕裝捕捉夜景

我一直非常喜歡在夜晚拍攝照片,觀察和記錄夜幕下的大廈,夜幕下的人。白天拍出好照片需要天公作美,但是到了晚上,隻要天一黑,就無所謂晴朗和陰霾。但是夜景效果好,并不隻是意味着簡單提亮,還需要色彩還原和明暗關系準确,讓畫面保持層次感,讓觀衆能夠看清楚,但是也保留夜晚的氛圍。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人文街拍相機:儀式感的嘗試

在相機界面上劃即可進入人文街拍相機。從最終展現的效果來看,它其實是更換了一種拍攝的邏輯。「傻瓜式」的預設模式操作很簡單,但是往往沒有給拍攝者足夠的操作空間;拍攝者當然也可以使用「PRO」模式,獲得最大的掌控權,但是調節參數都需要進行「點選」-「調節」兩步,效率也大打折扣。

人文街拍相機模式作為一個新的操控方式,整合了常用的參數并重新設計了界面,類似于相機後面的螢幕和參數按鈕的排布。左邊是調節參數,右邊的「波輪」。如果拍攝者橫屏拿手機,那麼就可以很輕松地選擇用左手需要調整的參數,右手同時進行參數調整,有效提高效率。

另外,界面的設計還有一些小巧思,包括可以儲存兩個預設,以及可以在快門按鈕上添加簽名,為拍攝過程增添了不少的儀式感。

AI 消除簡單易用,拍攝的後悔藥

得益于第三代骁龍8移動平台更強大的 AI 性能加持,支援終端側運作 100 億參數的模型,AI 算力輸出強勁,vivo X100 Ultra的各項 AI 體驗也十分的智能迅捷。在拍照的時候,能遇到完美的場景實在太少,難免會有一些障礙物或者路人「亂入」的畫面。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 AI 消除來去除畫面不需要的部分。

vivo X100 Ultra 目前提供手動塗抹擦除和畫圈自動識别擦除的兩種方式擦除。就我個人使用體驗來說,大緻圈住想要塗抹的範圍後,手機已經能準确識别我希望去除的部分,如果所占面積不大,基本上一次就能清除幹淨,同時也會識别附近區域的紋理進行填充。使用者也可以在「藍心小 V」中上傳圖檔進行去除。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性能及續航

vivo X100 Ultra 采用了 5500mAh 的藍海續航系統,其中半固态二代矽藍海電池實作了容量和輕薄兼顧,更支援超低溫極限場景使用,日常生活辦公場景下連續使用六七個小時沒有問題。除此以外,vivo X100 Ultra 的遊戲體驗和日常使用也十分流暢,生産力重負載場景也能應對自如。

有時候外出拍照,沒有帶筆記本電腦,我也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進行視訊剪輯,由于手機性能強大,即使進行添加一些簡單的動畫效果和渲染都毫無壓力,也不會對電量造成巨大威脅。

在日常使用下,我把螢幕設定成 2K 分辨率,從下午 1 點到下午 9 點進行高強度的拍攝,電量也隻是從 100% 下降到 70%,期間拍攝了 200 張圖檔,頻繁調用相機,但是整體溫度依然可控,在手機殼的情況下呈現微微溫熱的狀态。 如果隻是平時上班,隻是在路上不時掏出來拍照的話就更加不用擔心續航能力。

白玉微瑕

白平衡和色溫準确度有待提高

簡單說一下 vivo X100 Ultra 有待提高的地方。第一個是白平衡容易「漂移」。當我連續拍攝數張照片,或者調用不同焦距鏡頭拍攝同一個場景,白平衡和色溫都會有輕微不一緻。建議後續固件和機型可以加強不同鏡頭的白平衡統一。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人文街拍相機模式有待優化

雖然人文街拍相機在維持操作自由度和效率的平衡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是在後續的疊代中我依然覺得有一些可以進步的空間。像普通的相機一樣,它依然提供了「DISP」按鈕可以選擇不同的界面展示形式。點選後,會切換到直方圖。但是稍微讓人不解的是,直方圖占整個畫面區域未免太大,或者也可以以一定的透明度疊加在普通拍攝的頁面上。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這一次人文街拍相機還帶來了「超焦距」。這本身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功能。在自動對焦極少數還不成熟的膠片相機時代,攝影師通過調整光圈和觀察景深卡尺,能跳脫出繁瑣的對焦流程,隻要目标進入設定好的焦距,或者大緻估計目标距離焦平面的距離,對應調整合适的光圈讓被拍物體處于合焦範圍内就可以獲得清晰的畫面。這種對焦方式曾廣泛應用于街拍等沒有太多對焦時間備援的場景上。

但是我有點不解的是,既然超焦距的功能是為了解決 35mm 膠片像場帶來的淺景深問題而提供快速合焦的解決方案,那麼對于手機鏡頭傳感器小而實體景深範圍廣,主要通過運算才能産生後期虛化的情況下,還是否有必要設定超焦距功能?又或者能否通過合焦提示更直覺地展現畫面的合焦範圍?

總結

vivo X100 Ultra 的預熱期不可謂不長。它的身上傾注了工程師和産品設計師們大量的心血,他們理想主義地往這台手機上加入了很多新技術,為消費者帶來了很多新體驗。但是新技術往往是不成熟的,但是願意為「影像旗艦」買單的人,誰心裡面沒有一點追求極緻的「瘋勁」呢?近期頻繁的 OTA 也正逐漸讓這台手機的操作體驗變得更好。

骁龍8 Gen 3 對于 vivo 影像系統的提升是全方位的。由于算法 AI 的加持,在影像旗艦的賽道上獲得自己獨特的生态位,讓使用者遠離複雜的流程,也能拍攝出「好看」的照片。有一些朋友可能會說這樣的明豔、陽光的照片一股「味精」味,但是也不能否認,這樣的照片是能夠吸引眼球的,而且 vivo X100 Ultra 也嘗試走出單一的色彩風格。它沒有最忠誠複刻德味的色調,沒有最優秀的編碼格式,但是它能為使用者降低拍攝門檻,讓使用者可以輕松在弱光環境下拍攝低噪點照片,或者拍攝 4K 120 幀視訊,把以往需要一定知識或者器材儲備才能實作畫面效果變得觸手可及,讓大家想到「噢,我原來也能拍出這麼好看的照片」,啟發了大衆對攝影的興趣,為生活添上幸福和滿足,也同樣功德無量。

手機本身就意味着便攜,但是影像的提升免不了實體材料的整合添加,兩者的平衡和融合似乎是不可能,但是 vivo 近幾年依然義無反顧地「浪漫」地對抗實體定律,交出了亮眼的答卷。「美隊」也好,「滅霸」也罷,他們并不是沒有瑕疵,但是這并不影響是一台出色的以影像為強項的手機。這就是 X100 Ultra,可以預見,X200, X300……它們的技術會越來越先進,技術會越來越好。消費者隻需要考慮,自己所獲得的這種影像優勢,值不值得自己犧牲其他方面(如輕薄、手感)來獲得。

最後,祝 vivo,「100」尺竿頭,更進一步。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更多活動内容請關注骁龍骁友會。

vivo X100 Ultra: 「100」尺杆頭,願影像更進步

「長按上方太陽碼,加入先享體驗計劃,體驗更多骁龍芯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