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新華社德黑蘭7月31日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當天證明,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政治局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德黑蘭淩晨不幸遭遇暗殺。伊朗官方表示,已迅速啟動對這一事件的全面調查程式,并承諾将盡快公布調查結果,以還原事實真相,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此次暗殺事件表明:伊朗和以色列的沖突從暗到明,可以從時間主線及關鍵事件進行分析。網友:無奈“主角”阿朗千呼萬喚始不出來,戰略定力值得稱贊。
來看視訊:
視訊加載中...
巴勒斯坦哈馬斯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伊朗德黑蘭遭暗殺
據新華社德黑蘭7月31日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當天證明,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政治局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德黑蘭淩晨不幸遭遇暗殺。這一突發事件立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伊朗官方表示,已迅速啟動對這一事件的全面調查程式,并承諾将盡快公布調查結果,以還原事實真相,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哈尼亞此次通路伊朗,原計劃是出席于30日下午舉行的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的就職宣誓儀式。然而,這一行程卻以悲劇收場,令人唏噓不已。
對于此次暗殺事件,哈馬斯方面迅速作出反應,發表聲明直指以色列是幕後黑手,稱這是“懦弱行為”,并誓言将對襲擊方進行堅決的報複。哈馬斯方面的這一表态無疑加劇了巴以之間本就緊張的局勢,引發了外界對中東地區安全形勢的深切擔憂。
哈馬斯發言人
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組織或個人正式聲稱對此次暗殺事件負責。國際社會普遍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通過對話和外交途徑解決分歧和争端,避免事态進一步更新。
此次暗殺事件不僅是對哈尼亞個人安全的嚴重威脅,也是對地區和平穩定的一次重大挑戰。各方應共同努力,推動中東地區實作持久和平與穩定,造福地區人民。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就職
伊以沖突從暗到明,時間主線及關鍵事件分析
盡管伊朗和以色列在曆史上曾有過一段相對友好的時期,但自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急劇惡化,并最終陷入了長期的沖突和對抗狀态。伊朗和以色列之間沖突已經持續數十年,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等方面。沖突源于宗教文化差異、地緣政治争奪和曆史遺留問題。
一、時間線梳理
2024年7月
- 7月31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稱哈馬斯政治局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襲身亡。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公共關系部宣布哈尼亞和一名保镖在德黑蘭遭襲身亡,事件原因正在調查中。哈尼亞當天正在參加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的就職典禮。
- 7月30日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在德黑蘭伊朗議會宣誓就職并發表演說,表示将繼續努力取消西方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以色列軍隊打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的真主黨目标。真主黨向越過黎巴嫩領空的以色列戰機開火,迫使戰機折返。美國表示有信心避免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爆發更廣泛的戰争。
- 7月29日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警告以色列不得攻擊黎巴嫩,稱這将犯下巨大錯誤。
- 7月27日黎巴嫩真主黨向戈蘭高地發射火箭彈,造成12人死亡,30多人受傷。以色列軍隊打擊黎巴嫩境内多個真主黨目标作為報複。以色列外長卡茨稱“正在接近對真主黨發動全面戰争的時刻”。
2024年6月
- 6月以色列宣布準許在黎巴嫩開展軍事行動的計劃。真主黨發出“将爆發全面沖突”的警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警告以色列進攻黎巴嫩會增加更廣泛沖突的風險。
2024年5月
- 5月19日:伊朗前總統萊希因直升機墜毀事故去世。
2024年4月
- 4月19日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等地傳出爆炸聲,伊朗防空系統啟動,攔截數架無人機。美國和以色列官員披露以色列對伊朗發動了“有限度”空襲報複。
- 4月14日伊朗用無人機和飛彈向以色列報複性襲擊,擊中一些以色列目标,包括内瓦提姆空軍基地。
- 4月1日以色列對叙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襲擊,擊中伊朗領事部門,造成包括伊斯蘭革命衛隊進階指揮官穆罕默德·禮薩·紮赫迪在内的多人死亡。
2023年及以前
- 2020年以來哈尼亞在卡達多哈開展活動。
- 2017年哈尼亞當選哈馬斯政治局上司人。
- 1990年左右哈尼亞被以色列監禁,并一度被流放到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無人區。
- 更早時期哈尼亞出生于加沙難民營。
二、關鍵事件總結
- 哈尼亞遭襲身亡:2024年7月31日,哈馬斯上司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伊朗德黑蘭遭襲身亡。
- 伊朗與以色列的報複性襲擊:自2024年4月起,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發生多輪報複性襲擊,包括無人機和飛彈襲擊。
- 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沖突: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持續更新,特别是7月27日的火箭彈襲擊事件。
- 伊朗政治變動: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就職,并警告以色列不得攻擊黎巴嫩。
- 國際關注與調解:美國等國家對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的沖突表示關注,并試圖避免更廣泛的戰争。
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是由一系列深層次的曆史、政治、軍事和戰略因素所驅動的。這些因素互相作用,使得兩國之間的關系極為緊張,并且有可能進一步更新。
網友熱議:
- “主角”千呼萬喚始終不願上台,戰略定力值得稱贊。
- 伊朗内部已經被滲透得千瘡百孔,感覺已經沒有什麼秘密了。
- 這一事件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報複循環,導緻地區沖突進一步更新。
- 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沖突,可能成為更大規模沖突的導火索,真主黨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着核心作用。
- 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可能因為這次事件而發生變化,各國的利益和立場也會随之調整。
- 哈馬斯上司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遭襲身亡是中東地區緊張局勢更新的一個明顯标志。
#夏日生活打卡季#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