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強大的安西軍!
唐朝時期,安西都護府所管轄的區域面積巨大,不少地區甚至位于今天的中亞,而在這麼大的一片區域中,哪怕是現代社會,也難以進行有效的管理。
更不用說在當時的西域地區,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邦國,而這些邦國或依附大唐,或依附吐蕃,或依附于突厥,可以說是混亂的很。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朝安西軍卻依然能夠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威震西域,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支援作者,寫作不易,文中會有5s廣告,觀看後可免費閱讀全文
安西初創
西域在漢朝時期曾經被中原王朝所控制,但是随着之後數百年時間的不斷變遷,中原王朝和西域之間的聯系逐漸被遊牧民族所中斷。
特别是南北朝時期興起的突厥,更是成了東亞地區霸主的存在,其在唐朝建立之初,更是迫使一代雄主李世民,簽下了被唐太宗視作恥辱的“渭水之盟”。
除了突厥之外,廣大的西域地區還存在着其他一些實力較弱的勢力,不過這些勢力雖然實力較弱,但憑借多年的經營,想要震懾這些勢力也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不過,随着唐朝實力的不斷增強,唐軍開始不斷在西域地區擁兵,并逐漸增加了其在西域地區的影響力。
随着侯君集在貞觀年間攻滅了西域地區的高昌國,唐太宗李世民便在此基礎上設立了安西都護府。
此後又經過多年的時間的不斷開拓,唐朝時期安西地區的範圍就開始不斷擴大,包括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都在唐朝安西都護府的管轄之下。
這意味着當時西域唐軍所要管轄的區域是十分廣闊的,并且這些區域之間由于人口稀少等原因,其物資補給也是異常困難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朝方面其實很難在安西一帶常年維持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隻能夠采取精兵的政策,部署一定的精銳士兵來穩定西域。
隻是,這些士兵真的能夠保證西域的安甯嗎?
威震西域
唐朝時期,西域唐軍所要面臨的情況是十分複雜的,盡管在李世民時代之後,突厥已經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當時的突厥殘部依然在西域地區有着極強的影響力。
不僅如此,由于唐朝時期的氣候較為溫暖,這就使得位于高原地區的吐蕃政權開始不斷壯大,吐蕃軍隊的存在給西域唐軍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吐蕃軍隊
更不用說在當時的中東地區,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也在不斷進行,其強大的影響力更是在不斷影響着唐帝國的西部邊陲。
因而當時西域地區的各個小國其實處于一個搖擺不定的狀态,也許今天還在宣誓效忠大唐,明天就又可能跑到其他勢力那邊去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保證大唐在西域地區能夠有足夠的威懾力,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事實也的确如此,雖然唐朝在西域多次取得勝仗,但是西域的歸屬卻是多次易手,一直唐朝天寶年間,随着一系列的勝仗,才使得唐軍漸漸在西域獲得主導權。
對于西域唐軍來說,他們能夠在當地長期堅守,并且威震西域,除了自身精良的裝備之外,少不了唐朝内地所給予的物資支援。
像著名的怛羅斯之戰,雖然唐軍在這一戰中并沒有能夠取勝,可對于當時國力強盛的大唐來說,這場戰争的失利其實并不算什麼,唐朝的國力能夠以很快的速度彌補當時的損失。
然而,當有一天,内地的物資難以向西域唐軍進行補充的話,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孤軍堅守
安史之亂爆發後,面對數量衆多且戰力強悍的安史叛軍,唐朝朝廷難以抵擋,在叛軍的攻擊之下,唐軍損兵折将,連都城長安都被叛軍所攻陷。
面對這樣的情況,唐朝隻能從安西和隴右抽調大批士卒來平叛,但這就導緻了西域兵力空虛的情況。
不僅如此,由于唐朝朝廷的一系列“騷操作”,使得這場很快就能結束的戰争,愣是打了足足八年,此戰之後,唐朝的國力以及凝聚力,已經再難以恢複如初了。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吐蕃政權便借機發動了對于唐朝的進攻,在這次進攻中,吐蕃軍隊切斷了唐朝内地和西域唐軍的聯系,甚至還一度占領了長安城。
雖然後來唐軍通過反擊,奪回了長安等地,并屢次挫敗了吐蕃軍隊進一步深入的打算,但唐朝和西域唐軍的聯系卻就此被切斷。
沒有了内地的“輸血”,西域唐軍其實面臨着非常困難的情況,更不用說他們所面臨的對手,是強大的吐蕃。
可即使這樣,西域唐軍卻能夠一次次的抵擋住吐蕃進攻,并始終在西域一帶堅持,直到滿頭白發。
很難想象這樣一支沒有外援的軍隊是如何堅持下去的,畢竟他們既沒有什麼沒有援軍,也不會有什麼糧草。
或許正如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是他們心中對大唐的一片忠心,支撐着這些安西軍将士,在西域之中,孤軍堅守。
根據學者的推論,這支大唐王朝的孤軍,最晚可能堅持到了公元808年,而在安西陷落之後,中原王朝和西域之間的聯系也随之被切斷。
一直到公元1759年,清朝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亂後,中原王朝才重新獲得了西域的控制權。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喋血孤城:堅守安西都護府的郭昕》2021年1月20日
澎湃新聞:《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2019年9月3日
澎湃新聞:《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安西都護府》2019年7月30日
百度百科:《安西都護府》
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訂版
李明偉:《安西大都護府的偉大功績和突厥對絲綢之路的貢獻》,《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劉安志、陳國燦:《唐代安西都護府對龜茲的管理》,《曆史研究》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