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歐陽路街道社群黨群服務中心走訪建設居民區時,發現祥德路36弄2号居民家中的桌上零星擺放着一些老照片,其中還有與孫中山的合影,至此揭開了“祥德路上地下聯絡點”這一往事。
祥德路36弄1-4号老洋房具有百年曆史,是愛國華僑李允彬回國後建造的。李允彬先生是清末庚子賠款留美學生,曾就讀于美國康奈爾大學,追随孫中山先生,參與過辛亥革命等許多重要的革命運動。
▲歐美同學會活動照,後左一為李允彬,前排為孫中山(照片由作者提供)
1925年8月,李家誕生了一位小少爺,取名李景煊。由于父親早年留洋的經曆,少年時的李景煊就有了放眼看世界的意識。根據檔案和中央宣傳部的證明材料,1948年2月,還是一名複旦大學學生的李景煊投身了革命事業,1949年4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之後,他先後擔任中共地下黨上海滬北區調查研究組組員、中共上海地下黨人民保安隊軍事總聯絡員,兼任上海市中共滬北區黨委會幹事、華東局上海青委幹部等職務。其間,他組織并上司學生參加解放上海的地下黨工作,上司及引導學生參加愛國、民主學生運動,如紅五月歌詠隊活動、時事讨論會等。
在革命歲月裡,祥德路36弄2号的李家老宅,曾是滬北區地下黨上司人的聯絡點。李景煊的入黨介紹人楊佩景(後任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等職),上海《青年報》的創辦者、總編輯鐘沛璋(他創辦了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第一個廣播電台——上海中聯廣播電台,并任台長;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局長、團中央研究室主任等職),上海學生運動的負責人吳學謙(後任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原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李昌(曾任中央紀委書記等職)等,都曾在祥德路36弄2号參加過黨的重要會議。據李家後人說,有次祥德路上戒嚴,為了躲過敵人追捕,確定大家的安全,與會同志通過李家老宅的三樓天窗,縱身一躍,在弄堂裡幾經穿梭,翻牆至虹口公園,混入茫茫人海和樹叢之中,讓敵人無法發現蹤迹。
上海解放以後,李景煊擔任上海華東團校第一期學員班長,華東團委會辦公室秘書,後随青年團華東局北上,擔任北京團中央書記處秘書。1953年10月,他随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後任中央紀委書記的李昌赴哈爾濱組建哈工大,并長期在哈爾濱工作,擔任副局級研究員直至1993年4月離休。離休後,李景煊終于回到闊别了半個多世紀的上海,定居于李家老宅祥德路36弄2号。
▲祥德路36弄2号李家老宅(照片由作者提供)
END
文章來源:虹口區檔案館《往事》期刊(2019年貳号),有删改。
作者:邵健
講述人:藍舟
來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