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那個被縣委書記性侵的女幹部李佩霞嗎?她爸爸又發聲了!
打從調查組把U盤收走後,李佩霞她爸,李老師就好像消失了一樣,沒啥動靜了。網上朋友們都挺惦記的,想知道他老人家現在咋樣了。畢竟,李老師可是一位66歲的退休老教師,為了女兒的事兒,可是豁出去了,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說到這,有人就好奇了,那毛奇的爸爸呢?他又是幹啥的?最近,這事兒有了點新眉目。
近日,一起涉及上饒萬年縣委書記毛奇的舉報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引發公衆廣泛關注。舉報人李長柳,自稱是萬年縣的一名退休教師,其女兒李佩霞為該縣上坊鄉原黨委書記。李長柳在舉報視訊中稱,李佩霞與毛奇發生争執後,聲稱要向省紀委監委舉報毛奇,不久後卻被萬年縣紀委監委帶走并留置至今。6月17日,上饒市紀委監委官方微信公衆号曾釋出李佩霞被查的消息,稱其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這事鬧得沸沸揚揚的,上頭也重視起來了,派了調查組來查。
7月26日晚,李長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出于自我保護的考慮,他目前并不在江西。上饒市委聯合調查組26日上午特意趕到外省與他見面,雙方談了一個多小時。李長柳表示,他把自己手裡那個神秘的U盤交給了調查組,裡面據說有8段錄音,内容可不輕。調查組人員也向他承諾,會對該舉報公正公平認真調查。李長柳還表示,他懷疑女兒留置是遭毛奇的“打擊報複”。
26日當天,李長柳向聯合調查組提出了幾點要求,主要是想知道女兒李佩霞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并表示家人想與李佩霞見一面。調查組當時回複說,李佩霞在裡面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正常,留置處也有醫生。至于能否見面的要求,得向上面彙報後再給答複。
李佩霞爸爸交完U盤後,李佩霞爸爸就沒啥動靜了,大家都挺擔心他。
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裡,網上傳出李佩霞離奇死亡的消息,還有自媒體在7月29日發出《後續!網傳李父爆出李佩霞狀态,精神失常,正在搶救,網友熱議》的文章。針對李佩霞已死亡的傳言,7月30日上午,上饒市委網信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消息為謠言。”至于李佩霞身體和精神方面具體狀況如何,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作出回應。
還有謠言稱,李佩霞在任職鄉書記時,因為插手工程數額巨大被村民舉報,要縣書記保她,縣書記不同意才導緻李佩霞說要去檢舉他。
真真假假,目前大家最關心的是李佩霞到底怎麼樣了。
7月31日,李長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也不知道女兒現在的情況,網上的傳聞讓他很擔心。“上饒市委聯合調查組26日與我見面後,就沒再聯系我,對我當時提出的相關要求也還沒給答複。”
此外,日前網絡上還出現了“李佩霞的丈夫”發聲的消息。有自媒體在7月30日釋出《李佩霞的丈夫李明終于發聲了,同情妻子遭遇,不會丢下老婆不管》的文章。文章稱,李佩霞丈夫李明發聲:“無論風雨我堅信她的無辜、此非她意,實屬無奈之舉,我倆自師範結緣攜手共度人生風雨、今遭此風波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無條件并肩。”有多家自媒體轉發了此文。記者将這一文章轉給李長柳後,他回複說,這消息是假的。
另據7月26日江西省紀委省監委網站消息,萬年縣委書記毛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紀委省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對于毛奇父親及家庭情況的傳聞,李長柳則表示,他也不清楚真假,對毛奇的家庭情況他并不了解。
記者7月30日、31日連續多次撥打上饒市委網信辦兩個公開的電話号碼,以及市委宣傳部相關科室負責人的手機,截至發稿前未能接通。
這起事件引發了公衆對于幹部選拔任用、反腐鬥争以及保護舉報人權益的讨論。在目前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公衆期待有關部門能夠公正、公平、公開地處理此事,保護好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及時、準确地向公衆通報事件進展,消除公衆的疑慮,維護社會穩定和公正正義。同時,公衆也呼籲,對于網絡謠言和不實資訊,有關部門應該依法依規進行處理,維護網絡空間的清朗。
李佩霞案的發酵,也引發了對于幹部選拔任用機制的反思。在目前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下,一些地方存在“官本位”思想,一些幹部存在權力濫用、腐敗等問題。是以,公衆呼籲,應該加強幹部選拔任用的公正、公平、公開性,完善幹部選拔任用的監督機制,確定選拔任用的幹部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操守。
此外,這起事件也引發了對于反腐鬥争的讨論。在目前的反腐鬥争中,一些腐敗分子采取各種手段逃避法律的制裁,甚至利用權力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複。是以,公衆呼籲,應該加強反腐鬥争的力度,完善反腐鬥争的法律體系和監督機制,確定反腐鬥争的公正、公平、公開性,保護好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讓腐敗分子付出應有的代價。
最後,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應該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維護社會的公正正義。在目前社會,公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對于維護社會的公正正義具有重要作用。是以,我們應該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的培養,讓公民成為維護社會公正正義的重要力量。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于網絡謠言和不實資訊的打擊力度,維護網絡空間的清朗,讓公民在健康的網絡環境中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