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這是我在崗的最後一個迎峰度夏,作為一名‘老兵’,一定全力服務好每一位市民,讓大家都能在炎炎夏日用上放心電。"7月30日21點,在合肥市安慶路進行搶修工作的電力"老兵"陳興說。
1996年帶着多個三等功和"優秀共産黨員"稱号的陳興從部隊轉業至當時的合肥供電局工作。近30年來,小到一個家庭的用電保障,大到一個小區的電力設施更新改造,他始終以身作則,沖鋒在一線進行服務。他2004年擔任搶修班班長至今,所在班組服務市民近20萬次,多次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狀以及安徽省電力行業模範班組等稱号。
遇裝置故障第一時間出發搶修
7月30日18點,交通晚高峰時段,城市道路上車水馬龍,市民們都忙着回家。陳興和同僚們一天最忙碌的時刻才剛剛開始。"您好,請問遇到什麼問題?"合肥供電公司廬陽供電分公司低壓搶修班不時接到來自轄區居民的搶修和咨詢電話,如遇到裝置故障,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出發。
18點58分,搶修班接到工單,安慶路建工大院小區住戶張先生反映家中發生停電,陳興立刻打去電話了解情況,并和同僚們迅速趕赴現場。不到15分鐘,搶修"小黃車"穩穩地停靠在小區門口。"剛才把家裡空調打開,突然一下就沒電了,我自己仔細檢查了一下,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張先生表示。
陳興和同僚們打開電表箱,熟練地用萬用表進行測量和檢查,很快發現是超負荷用電造成的空氣開關跳閘。經現場快速處理,故障被消除,張先生家中再次恢複供電。為確定夏季用電平穩,陳興和同僚們對電表箱内部再三進行檢查,對相關線路和零件進行緊固。
夜晚33度氣溫下仍在電力消缺
19點40分,天色漸暗。陳興正準備離開現場,小區另一位住戶王女士又迎了上來,她表示入伏之後家裡有台老空調總是在中午和晚上時段不太制冷,偶爾還不能正常啟動,可能是家中電壓不太穩定而造成的。
陳興仔細對王女士家中和樓宇電表箱等部位進行仔細檢查,都沒有發現故障點。他們從搶修車裡搬來絕緣梯,對2米多高的樓宇220伏電力下火線進行檢查,很快發現其中的穿刺線夾部位存在着老化現象。"故障就在這裡,一旦夏季用電量陡增,就會造成電壓不穩定,嚴重時可能還會燒壞線路。"陳興對王女士說。
來不及多交流,陳興和同僚們立刻開展現場消缺,并給班組打去電話,通知緊急送來新的零配件。小區裡越來越黑,在手電筒的照射下,三個人默契配合,依次拆除老舊零件,拿起工器具進行固定。雖已是晚間,氣溫仍達33度左右,所有人早已汗流浃背,加上燈光引來的蚊蟲叮咬,這種滋味十分難受。
21點,消缺工作完成。陳興在居民家中進行實地測量,電壓始終保持穩定。由于一直忙于工作,陳興和同僚們還沒有吃晚餐,他們從快餐店裡買來便當,坐在鄰近的飛鳳街巷口快速吃了起來,也許等會兒他們又要前往下一個工作點。
高中畢業參軍 帶着多個三等功轉業
即将年滿60周歲的陳興退休在即,這是他在崗的最後一個迎峰度夏。據陳興介紹,1982年9月,他高中畢業,響應國家的号召應征入伍,沒過多久就被派往中越邊境前線。
1985年6月11日,這一天是陳興畢生難忘的日子。當天他和戰友向前線運送軍備物資,在距離前線不到3公裡的地方,橋被敵方的炮火炸斷了。在這緊要關口,他和戰友們跳下車背着物資涉水向前方奔去。在炮火中,他們始終沒有停止飛奔,最終保障了物資的順利運達。
1996年,帶着多個三等功和"優秀共産黨員"稱号的陳興從部隊轉業至當時的合肥供電局工作。近30年來,他一直從事低壓搶修工作。2004年他擔任搶修班班長至今,服務廬陽區200多萬居民。
小到一個家庭的用電保障,大到一個小區的電力設施更新改造,他始終以身作則,沖鋒在一線進行服務。據統計,自擔任班長以來,陳興所在班組服務市民近20萬次。
一定站好最後一班崗
"由于硬體、技術、管理的落後,90年代的合肥在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應較為緊張。每到夏季,不僅搶修會‘爆單’,同時恢複時間還較長,市民特别不了解。不過,合肥電網早已發生了巨變,城市供電可靠性逐年上升,夏季用電越來越可靠。"陳興說。
入伏以來高溫持續,廣大市民對電力需求不斷提升。在迎峰度夏前,合肥供電公司組織員工對轄區配網線路進行多輪"拉網式"巡視消缺,及時進行裝置更新改造。入伏之後,從業人員輪流24小時在崗,及時處置搶修工單。
近三十年職場生涯彈指一揮間,從當年風華正茂的軍人,到現在退休在即的老師傅,每一個炎熱的迎峰度夏,陳興都始終保持軍人本色,認真做好每次搶修和服務,保障無數市民"清涼"度過一個又一個炎夏。"即将離開熟悉的崗位,說句心裡話,我很不舍。但一定會站好最後這班崗,全心全意為大家做好服務。"陳興激動地說。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 李岩 丁文康 實習生 李曉芳 陳安楠
編輯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