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讓靈魂後的大衆,才更能與小鵬契合?

四十年前,大衆汽車在上海與中國老百姓結緣,用領先全球的汽車制造技術實力,為彼時還處在“兩輪世界”的國人,帶來了“四輪出行”的魅力。這些年靠着嚴謹、可靠的汽車産品,大衆汽車征服了超5000萬中國使用者。

四十年後,在廣州,大衆汽車再次出發,希望用更符合中國使用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車,來打動在智能化時代已被中國本土品牌“寵壞”的中國家人。

不同的是,這一次,大衆汽車決定将手心與小鵬汽車緊握在一起。

出讓靈魂後的大衆,才更能與小鵬契合?

7月22日,大衆汽車集團與小鵬汽車簽署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聯合開發協定,進一步拓展平台和軟體領域合作。雙方合作開發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将推動大衆汽車品牌在華純電動車型向“軟體定義汽車”轉型。

據悉,自2026年起,基于CMP和MEB平台的國産大衆汽車品牌車型上将搭載CEA。

大衆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2026年,我們将推出功能強大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CEA。CEA架構是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将被應用于大衆汽車品牌基于CMP和MEB平台的國産純電動車型。

出讓靈魂後的大衆,才更能與小鵬契合?

從技術角度看,相比目前的電子電氣架構,CEA架構将帶來顯著優勢:三個高內建度的區域控制器将取代大量的電子控制單元,同時提升運算性能和安全性。

另外,得益于高效的中央計算平台和強大算力,進階自動駕駛輔助等複雜功能可以更迅速、便捷地內建到架構當中。

新能源時代,汽車數字化、智能化水準已經成為車企間互相競争的重要籌碼,而電子電氣架構作為汽車數字化當中的“靈魂”,對車企數字化轉型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大衆汽車此次與小鵬汽車有關電子電氣架構技術的深度合作,頗有些将靈魂交給“對手”的意味。

那麼,大衆為何會做出如此選擇?大衆和小鵬在經曆從1 VS 1到1+1的關系後,大衆會得到什麼?小鵬又會得到什麼?

大衆用靈魂交換速度

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并不是從這次才開始的,相反,這次有關電子電氣架構的合作,更像是此前合作的深化落地。

2023年7月,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雙方就戰略技術合作簽訂架構協定,同時,大衆汽車集團收購小鵬汽車4.99%股份;2023年12月,雙方達成戰略技術合作架構協定的相關公告;2024年3月,訂戰略技術合作聯合開發協定并且訂立聯合采購計劃;2024年4月,共同開發CEA架構,CEA架構将應用于2026年在中國生産的大衆汽車品牌電動汽車中;2024年7月,大衆員工入場廣州小鵬辦公。

從去年達成合作協定與收購投資,到今年深化電子電氣架構合作,雙方僅用一年時間,速度如此之快背後,核心在于大衆汽車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的正确認識及在此基礎上産生的敬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2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而到了2023年,這兩組數字分别達到了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5.8%和37.9%。從2024年上半年産銷量看,這組數字仍将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出讓靈魂後的大衆,才更能與小鵬契合?

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散發着蓬勃向上的生機,但深耕中國四十年的大衆汽車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盡管多年前大衆汽車就開始了颠覆傳統般的電動化轉型之路,從研發純電動平台到多款純電動汽車相繼問世,活兒幹了不少,但最終效果卻并未引起波瀾。相反,大衆ID.系列車型智能化程度低、軟體問題頻發,如今已經不得不靠大幅降價手段來換取市場。

在燃油時代叱咤中國的大衆汽車,到了新能源時代,怎麼跑不動了?

簡單來說,除了大象轉身般的種種限制條件,大衆與其它海外品牌一樣,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期,對于新能源時代的新消費需求反應太慢。

出讓靈魂後的大衆,才更能與小鵬契合?

舉個例子,從理想汽車開始在首款車型理想ONE座艙裡搞彩電、沙發的六年之後,大衆才在全新邁騰上首次換裝了更大尺寸的車機螢幕和副駕駛娛樂屏。而在這六年時間裡,幾乎所有的本土品牌早已經把冰箱、彩電、沙發做成了新車型的必備配置,使用者也早已經習慣性的把這些當成一台車智能與否的評價标準。

新勢力裡有新技術,新技術下就有新玩法。技術更疊不再像燃油時代以年為時間計算,而是以月甚至周為機關。很直覺的例子就是,在中國新勢力未成氣候時,沒有哪家車企會在每個月的第一天公布上個月的銷量資料。

銷量按月競争,技術也得按月更新。大衆汽車集團(中國)首席技術官兼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首席執行官吳博銳也坦言:“在激烈的市場競争環境中,速度對于研發至關重要。”

有技術才有市場,有市場才有出路。正因如此,對于大衆來說,追趕最快的方式,就是找本土品牌合作,用現有的成熟技術,快速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

為什麼是小鵬?

隻能是小鵬。

從中國發展新能源開始就入局的本土新勢力企業,能活下來并且發展還不錯的隻有“蔚小理”三家。而對于大衆來說,選擇合作夥伴的要求比較多,首先需要能自主造車的企業,并且該企業對資本市場有一定依賴的,同時,又得了解國内市場需求,還要在智能座艙及智能駕駛方面有技術積澱的。

能滿足以上需求的,也隻有這三家。但是,理想到目前為止,仍然需要靠增程技術換取市場佔有率,是以不符合All in純電的大衆汽車。蔚來車型雖然全部以純電驅動,但其定位更高端,強調的是服務至上,也不太符合大衆汽車現有需求。而小鵬汽車從誕生之日起便則展示出技術控、理工男的氣質,并且目前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三電技術方面也有着極大的優勢。

是以,小鵬汽車成為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大踏步向電氣化轉型的不二之選。

那麼,合作之後的大衆汽車會得到更加本土化的快速發展,小鵬汽車又能得到什麼呢?

小鵬用技術換取未來

對現在的小鵬來說,每年在智能駕駛部分的投入是35億元,而每年在整個研發投入上也在近60億元,截至2023年累計擁有專利2683項,在智能駕駛、電驅系統、智能座艙、充電技術等方面也已擁有突破性成果。放眼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小鵬汽車在技術層面牢牢把握在第一梯隊。

出讓靈魂後的大衆,才更能與小鵬契合?

不過,技術領先的小鵬汽車也有苦惱。

各明星車型銷量不及預期是擺在小鵬面前最直接的問題。小鵬汽車公布的2024年6月及上半年新車傳遞資料顯示,今年6月份,小鵬汽車共傳遞新車10668輛,同比增長24%,環比增長5%。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累計傳遞智能電動車52028輛,同比增長26%,但僅完成了全年目标的18.6%。

銷量不及預期,研發投入不斷增長,導緻小鵬汽車收入難以覆寫前期研發投入成本,而這也将會對小鵬汽車的資金狀況形成惡性循環。

不過,此次和大衆汽車的深度合作,将有效解決目前擺在小鵬汽車面前的财務難題。首先,小鵬汽車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持續獲得來自大衆汽車的資金支援,這将有效改善小鵬汽車目前财務虧損狀況。

其次,在小鵬與大衆聯合采購之下,小鵬汽車在供應鍊體系中能夠擁有更高話語權,協同發展下的雙方,生産制造成本将進一步降低;再次,通過聯合技術研發,小鵬汽車的“技術變現”會進一步加速;最後,深度合作下的小鵬汽車也能夠在研發過程中探索出适應市場的新技術和新思路,進而在未來的市場競争中奪得先機。

除了解決财務方面的難題,小鵬與大衆的合作也勢必會提高小鵬汽車在國内外的品牌影響力及品牌形象,進而利好小鵬汽車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出讓靈魂後的大衆,才更能與小鵬契合?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本土化品牌與國際品牌展開合作的并非隻有小鵬和大衆,零跑與Stellantis、上汽與奧迪、吉利與雷諾。越來越多的國外車企選擇與國内車企合作,看重的絕不隻是中國那廣闊的市場空間,更重要的還是這些年來彎道超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所積攢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經驗。

2026年,是小鵬與大衆首款合作車型的落地節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衆嚴苛的品質管理體系下,融入小鵬先進前衛的技術血液,這台集大成的全新車型勢必會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引起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