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在80、90年代,一群傻姑娘發工資第一件事就是要跑到郵政所排隊寄錢回老家。當時,大家都覺得能幫家裡補貼家用也是件很自豪的事!
在80、 90 年代,就有這樣一群“傻姑娘”,她們在廣東打工,不管多辛苦,工資高還是低,領了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跑到郵政所,排着長隊給老家寄錢。在她們心中,能夠為家裡補貼家用,是一件無比自豪的事情。現在的孩子已經沒辦法體會到她們的辛酸與快樂了,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回家問問你的爺爺奶奶,是不是這樣。
在當時,這些姑娘們,根本沒有華麗的衣着,沒有時尚的發型,但她們卻有着一顆純樸的心。她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家庭默默付出,毫無怨言。她們的“傻”,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是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
我的經曆:
94年高中畢業去了深圳打工,我是老大,當時工資隻有1300元,每個月寄1000回家,96年家裡建了房子,1996--2002年弟弟妹妹輪流考上大學,我和父母一起承擔起了他們的學費生活費。他們畢業了我才結婚,現在他們畢業十幾年,車房都有了,而我還在努力中,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在不經意的瞬間會想起姐姐曾經也像父母一樣為他們付出過!
我堂妹的經曆更慘!
堂妹也是家中的老大,她說一輩子忘不了,求家人給點去廣州的路費都不給,15歲的她自己去洗了幾個月盤子掙了700元,用這700元開啟了幾年的打工路。掙的錢除了留點零用,其餘全部寄回了家,5年間寄回了十多萬,堂叔用她寄回的錢建了房,卻沒有一間她的房,她隻是過年偶爾回家住幾天。
她弟弟妹妹卻自己花自己的,那個是最傻的她,在父母眼裡卻隻看到妹妹給他們買了穿的,還逢人都說,當着她老公面經常說,這是我二女給我買的!卻從來沒有說過住的房是她建的!
那時候的女兒最不值錢,但是最懂事最替家裡想, 現在老人家都是靠那時候的女兒!
太難了,到現在,我們成了父母那個年齡,再也沒人給咱寄錢回家了,咱還要繼續付出,父母孩子照樣還是咱這一代。
如今,随着時代的發展,這種寄錢回家的方式或許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那份對家庭的關愛與牽挂,卻永遠不會改變。讓我們一起回憶那些年,緻敬這群可愛的“傻姑娘”,願她們的付出都能得到最美好的回報。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是否應該停下腳步,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我們是否過于追求物質的滿足,而忽略了對家庭的責任?那些“傻姑娘”的行為,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她們用最簡單的方式,傳遞着最真摯的情感。這正是我們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一種簡單而純粹的愛。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那個願意為家庭付出的“傻姑娘”,用我們的行動,去關愛家人,去守護那個溫暖的家。也希望我們能珍惜身邊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因為她們,才是生活中最美的風景。
最後,讓我們為那些年的“傻姑娘”點贊!她們的故事,将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份寶貴财富。同時,也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這種純樸的情感在新時代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傻孩子真有責任心,看看現在的孩子,都是私利的人多了,或許與社會發展、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吧!
現在的年輕人掙錢還不夠他們自己花的,根本不會給家裡寄。還是那個年代好,人人都有愛心,都想着家。
光蔭似箭,日月如梭,幾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