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從資興市應急指揮中心獲悉,郴州、資興兩地全力以赴做好人員救援、道路搶通、通信及電力搶修等搶險救災工作,各項搶險救災工作正有力有序進行。
受第3号台風“格美”影響,資興市多個鄉鎮遭遇特大暴雨,部分站點24小時降雨量突破全省曆史極值,導緻資興市所有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其中,資興市八面山瑤族鄉、州門司鎮、湯溪鎮等地造成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給群衆生産生活帶來重大影響。
災情發生後,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上司靠前指揮、坐鎮指揮、統籌指揮,成立支援資興應急救援和恢複重建聯合指揮部,科學排程應急救援和災後重建工作。
全力搶通道路,打通“生命線”。坪田橋是通往資興市八面山瑤族鄉的必經之路,也是運送救援物資的關鍵通道。7月29日22:30,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晝夜搶修,人機不停,搶通通往八面山瑤族鄉鎮區的“生命線”。
湯溪鎮黨委政府積極組織鎮村幹部、群衆對進鎮三條主要道路搶修搶通,共投入人力100餘人次,大型機械裝置15台。目前,鎮區至州門司鎮楊頭村三級公路15公裡、鎮區至炎陵縣船形鄉主幹道14公裡、湯溪鎮壁溪村至州門司鎮蘭市鄉主幹道11公裡已全部搶通,群衆情緒穩定,災後重建工作正有條不紊進行中。截至7月30日15時,資興市14條道路中斷,已搶修恢複6條、2段。
湯溪鎮主要道路搶修現場。
7月29日,湖南省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共協調4架直升機支援資興開展航空救援服務。當天,運送物資17噸、轉運傷員15人,多支部隊已進入受災嚴重的核心區域。7月30日上午7:30,新一輪“空中救援”新增電力鐵塔、應急救援燈、生命探測儀、移動發電機等救援裝置,這些裝置将被定點投放到八面山中學,用于加快搶險救援工作。
全力搜救人員,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在屬地組織轉移救援,啟動“村村響”進行叫應;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機關主要負責人在郴州市應急指揮中心會商排程。共出動專業救援隊伍19支,投入救援力量5469人,出動沖鋒舟13艘、氣墊船6艘、快艇8艘、大型工程機械47台、衛星電話71部、通信保障車4台、電力保障車4台、小型發電機64台、消防救援車25台、挖掘機25台、推土機12台;派出4架直升機開展搶險救援任務。緊急下撥帳篷400頂、棉被800床、棉衣800件、毛毯1400床、折疊床1400張、生活物資30000份、折疊桌椅30套。出動32架搜救無人機開展通信保障、災區偵查、人員搜救。截至7月30日15時,累計緊救援被困人員5413人。累計緊急轉移16786人、緊急轉移安置12653人。
全力保障受災群衆生活,加快搶修供水管道。“目前,村裡的何家山社群飲水工程已恢複供水,米子院飲水工程正在搶修中。”在資興市興甯鎮何家山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樊彥波對記者說,該村有五個小組斷水斷電,基本上交通全部癱瘓。為了盡快通水,村裡組織了兩支隊伍加班加點實施管道搶修、水池清洗等工作,預計兩天内可以通水。“因部分地方塌方嚴重,起洞組、黃草園組、坳頭組三個組因交通不暢村民被困。為保障被困村組村民基本生活物資,我們組織了‘黨員突擊隊’徒步運送生活物資,因路不好走,三四公裡的路程,送物資一個來回花了八個小時。”樊彥波說。
郴州移動公司便攜衛星站。
全力搶修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7月29日晚,郴州移動公司通過直升機将多台便攜衛星站裝置運抵八面山瑤族鄉政府所在地後,于7月30日上午9時,通過衛星電話指導前方保障人員成功開通移動衛星基站。現在,八面山瑤族鄉已認證移動衛星基站信号與後方指揮部取得聯系,受災群衆能夠使用手機向外聯系。截至7月30日15時,428個中斷的通信信号基站,已搶修恢複225個;斷電涉及的9個鄉鎮(興甯、白廊、八面山、州門司、湯溪、黃草、清江、滁口、回龍山),已恢複用電25533戶。
今年45歲的李德明是資興市八面山瑤族鄉衛生院連坪分院的醫生,負責三個村的醫療保障,災情發生前他在位于東江街道的家裡過周末。災情發生後,他主動與救援人員聯系,帶着藥品進入受災區履行救死扶傷的天職。
7月29日下午,湖南省資興市八面山瑤族鄉衛生院連坪分院醫生李德明正登機傳回連坪村。(新華社記者譚暢 攝)
全力做好醫療救治服務保障,築牢安全“堤壩”。郴州市衛健委派遣醫療救援專家33人赴資興市開展醫療救治(含心理疏導)支援,資興市安排20名醫務人員攜帶急救藥品,乘直升機趕赴八面山瑤族鄉、白廊鎮龍溪等地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7月29、30日,湘南學院附屬醫院17名醫療專家組成的醫療隊,攜帶必要藥品和醫療裝置第一時間抵達資興市州門司鎮。
目前,搶險救援工作仍在緊張有序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