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倉東方甄選,這些基金還好嗎?

來源:券商中國

7月25日晚間,東方甄選公告董宇輝“單飛”,次日東方甄選重挫收盤,單日下跌23.39%,報收9.5港元,一天之内市值蒸發約30億港元。此外,該股自去年創下的曆史高位至今回撤已超八成,在今年三季度内的近一個多月時間裡,該股股價也接近腰斬,截至6月末,共有3家基金公司4隻産品重倉該股。

有機構認為,由于“與輝同行”直播間僅銷售第三方貨品,收入确認方式為帶貨流水對應的傭金收入,是以盡管GMV大幅下滑,但對東方甄選收入的影響相對有限。

三季度内股價接近腰斬

7月25日晚,東方甄選公告,宣布董宇輝“決定離任公司雇員及公司一個合并聯屬實體的進階管理層”。與此同時,董宇輝計劃以7658.55萬元收購與輝同行100%股權。

資料顯示,與輝同行公司2023年12月成立,于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6月30日實作淨利潤1.41億元,而東方甄選去年6月—11月的淨利潤為2.49億元。是以,董宇輝單飛的消息對東方甄選股價無疑是一大利空。7月26日早盤,東方甄選股價大幅低開,跌幅迅速擴大至超過28%,創2022年6月以來新低。截至收盤跌23.39%,報收9.5港元,一天之内市值蒸發約30億港元。此外,新東方美股跌幅也達5.46%。

此前,彼時名稱尚為“新東方線上”受教培新規影響,股價一度回撤超過九成,但随着“東方甄選”和董宇輝的橫空出世,公司股價自2022年六月開始起飛,股價從低點2.84港元/股,至2023年1月飙升至75.55港元/股的高點,短短半年之内股價增長26.6倍,當年一季報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占流通股比例為4.66%,上漲期間泰康弘實3個月定開、永赢港股通品質生活慧選等基金因重倉該股,基金淨值也随之得以提振。但公司股價随後逐季走低,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僅剩2.1%,中歐基金旗下兩隻産品、博時基金以及永盈基金旗下各有一隻産品重倉持有該股。

不過,據盤後披露的基金淨值,中歐基金旗下兩隻産品26日均微幅上漲,博時中證全球中國教育ETF下跌1.35%,永赢港股通優質成長一年持有微跌0.59%。

步入三季度以來,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東方甄選股價從18.5港元左右一路下行,截至7月26日已經跌超48%,接近腰斬,且距離去年1月份創下的曆史高位回撤再度超過85%。

資料顯示,“與輝同行”自董宇輝1月9日開播以來,截至7月19日,與輝同行直播間GMV累計43.8億元,占同期東方甄選總GMV54%。申萬宏源研報認為,由于與輝同行直播間僅銷售第三方貨品,收入确認方式為帶貨流水對應的傭金收入,是以盡管GMV大幅下滑,對東方甄選收入的影響相對有限。“我們預計東方甄選自營産品銷售仍維持增長,GMV同比提升5%,對應銷售收入54.4億元,占收入比重同比提升49.5個百分點至87%。”該研報表示。

港股二季度被持續加倉

雖然東方甄選近年來的股價大起大落,讓公募基金對其敬而遠之,但随着港股底部逐漸夯實,二季度内不少基金經理果斷地加倉港股這一估值窪地。資料統計,今年二季度末,公募行業合計重倉了313隻港股,合計持倉市值超過2377億港元,環比增加388.14億港元。

加倉的投資者還不乏明星基金經理。如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二季度的港股倉位進一步提升至23.63%,前十大重倉股就有中國移動、騰訊控股、海吉亞醫療3隻港股,同一家公司趙楓旗下睿遠均衡價值二季度的港股持倉占基金資産淨值的比例更是達到了43%,其重倉的港股包括騰訊、中國移動、中國太保、美團、中國财險等;頂流基金經理張坤也持續增加港股倉位,他管理的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将港股倉位從去年底的38.98%提升至46.71%。

近期離職的丘棟榮在二季報中介紹稱,目前港股整體估值水準基本處于曆史20%分位,仍具有很高成本效益;且部分公司具有稀缺性,是中國經濟中最有活力和創新性的資産。

“港股資産表現出系統性的低估特征,權益資産隐含回報水準高,對應着戰略性的機會,應積極配置。”丘棟榮說。

前述重倉東方甄選的永盈基金晏青管理的永赢港股通優質成長一年混合在季報中認為,相信股票市場周期的力量。國内防禦性的紅利資産已經走出了平穩的上升行情,而核心成長資産曆經多年的調整,估值處于曆史較低水準,需耐心等待更多企穩信号。

展望2024年下半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表示對港股市場持謹慎樂觀态度,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整體市場估值偏低,衆多公司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考慮到大幅下跌的機率較小,中長期内這些價值将被市場所認可。二是海外流動性已發生變化,加拿大和歐洲已經開始降息,美國的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速也開始有所下滑,美聯儲在2024年年内可能會降息,但考慮到美國大選,2025年的美國通脹仍有不确定性。三是國内經濟預計将穩中向好,全年GDP預計将維持健康增速,貨币政策可能會保持寬松,同時财政政策也有望加強;半導體、新能源、電動車、高端制造等行業仍将受到政策支援,預計将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四是鑒于2023年下半年的盈利基數較低,預計2024年企業盈利同比增速将有所改善。

責編:陳麗湘

校對:王錦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