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勳大典前夕,賀龍提前拿到上将候選人名單,仔仔細細看完名單後,賀龍指着一個人的名字,對秘書說道:“他的軍銜太高了,需要降低。”
秘書看到那個人的名字後,露出了吃驚的神情,因為這個人不是别人,正是賀龍的外甥廖漢生。
提到賀龍的這個外甥,簡直是他舅舅的“翻版”,一樣的堅強勇敢,一樣的倔強固執。
廖漢生能走上革命的道路,最大的原因不是賀龍,而是他的父親廖蘭湘。
廖蘭湘本來隻是桑植一個普通的教書先生,廖漢生出生後,廖蘭湘一心隻想照顧好家人,并無革命的想法。
機緣巧合之下,廖蘭湘聽到了賀龍的一場演講,那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點燃廖蘭湘内心的熱血。
他報名參加賀龍的軍隊,成為賀龍的書記官,因為為人正直誠懇,做事情細緻周到,深得賀龍的信任和賞識。
因為廖蘭湘的關系,賀龍對廖漢生一直都非常關心,後來還将自己的外甥女嫁給廖漢生,真正變成了一家人。
1921年,廖蘭湘去世給廖漢生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多虧賀龍伸出援手,照顧廖蘭湘的遺孀和3個孩子。
在很小的時候,廖漢生就将賀龍視為人生榜樣,立志長大以後要像賀龍一樣,上戰場沖鋒殺敵,報效國家。
賀龍的大姐賀英犧牲後,22歲的廖漢生率領殘部在湘鄂川黔蘇區與反動敵人展開遊擊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又随軍參加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級别越來越高。
部隊裡的人都知道廖漢生是賀龍外甥,卻沒有一個人質疑廖漢生是打着賀龍的旗号才升上來的,廖漢生打仗是出了名的“不要命”,勇猛無雙,更何況賀龍的作風十分出名,絕不可能走出為外甥謀私利的事情。
1947年,廖漢生率先帶頭在部隊中推廣“訴苦三查”教育,成功團結那些在解放戰争中俘虜的國民黨官兵,大大提高軍隊的凝聚力,在軍中的威望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後來,彭德懷發現了廖漢生在政工方面的天賦,任命他為一野第一兵團政委。新中國成立後,廖漢生又兼任青海軍區政委,1954年,中央軍委任命廖漢生為國防部副部長。
資曆、戰功、級别,廖漢生都滿足上将的評銜要求,是以在1955年初步拟定的上将候選人名單中,是有廖漢生的名字的。
賀龍看到這份名單後,認為廖漢生的軍銜授高了,提議給他降銜。廖漢生自己也覺得上将有些高了,主動給中央寫了一封信,申請授予自己中将軍銜。
廖漢生主動降銜的美德赢得毛主席和中央各位上司人的贊賞,雖然廖漢生軍銜比較低,但這并不影響他的職務,新中國的7位國防部副部長中,除了廖漢生以外不是上将就是大将,可見中央對廖漢生的重視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