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作為大陸古典文學的瑰寶,通過一百零八将的傳奇故事展現宋代社會的動蕩。
不過,若仔細體會《水浒傳》卻又會發現諸多不同,人物命名和故事結構上隐藏許多深意。特别是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讀便揭示宋江最終命運的必然性,亦或者說北宋的命運。
這種隐喻不僅使小說更加富有層次感,也暗示英雄們的悲劇命運和曆史的發展。那麼,這其中有着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北宋末年天下動亂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官場黑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高俅、蔡京等奸臣把持朝政,A錢腐敗之風盛行。
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被迫離鄉背井,生活困苦盜賊橫行,地方治安極差,官府無力保護百姓,甚至與賊寇勾結敲詐勒索。
在這種動蕩不安的背景下,各地豪傑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暴政,梁山泊作為一個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成為衆多起義者的避風港。
梁山泊上前前後後有三位主要寨主,即王倫、晁蓋和宋江,便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嶄露頭角,上司着一群不滿現狀的好漢們展開一場場波瀾壯闊的鬥争。
梁山的第一任寨主名叫王倫,家鄉位于山東一帶,從小聰慧過人文才出衆,在地方科舉中脫穎而出,卻因性格孤傲不願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屢次得罪上司仕途坎坷,最終被逼上梁山。
王倫登上梁山後,憑借自己的才華和一幫志同道合的兄弟們,逐漸建立起梁山泊的基礎。
他精通書法繪畫,喜愛吟詩作對,常在閑暇時與兄弟們切磋文藝,是以有着“白衣秀才”的綽号。
此人在北宋的曆史上并不存在,但在小說中的角色設定卻具有深刻的意義,他似乎象征梁山的初期狀态,就像是一道緊閉的大門,阻擋更多英雄豪傑的加入。
王倫的性格狹隘心胸狹窄,對比自己更有才華和能力的人懷有極大的妒忌心,當林沖被高俅陷害逃亡至梁山時,王倫表面上假裝歡迎,實際上卻心存疑慮。
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因得罪高俅被逼上梁山,寄希望于在這裡找到新的歸宿。王倫卻因怕林沖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對其處處提防,甚至暗中使絆子企圖逼走對方。
他的表現尤其令人反感,甚至要求林沖殺人立功納投名狀,這種心态不僅限制梁山的發展,也讓梁山無法真正壯大。
在一次兄弟們的聚會上,王倫因與林沖發生激烈争執而被殺,他的死象征着梁山好漢們掙脫束縛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從後來的發展來看也的确如此。
第二把交椅晁蓋
王倫死後晁蓋成為梁山的第二任寨主,此人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人物,他的到來為梁山帶來新的希望。
上山前晁蓋隻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鄉在東溪村,從小在田間地頭長大,練就一身好功夫,為人正直見義勇為,經常替鄉親們主持公道打抱不平。
後來,晁蓋和吳用等人精心策劃,利用僞裝和智謀成功地在黃泥崗截獲生辰綱。
此次行動本是為報複朝廷的貪官,奪取他們搜刮民脂民膏的生辰綱,不曾想卻捅了馬蜂窩,無意間得罪當朝的蔡太師。
一行人成功逃到梁山,最初受到王倫的忌憚,林沖經吳用的挑撥斬殺王倫,之後晁蓋被衆人推舉為梁山新寨主。
他積極招納英雄豪傑壯大梁山的實力,不僅重視兄弟間的情義,還努力改善梁山的内部管理,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深閱聽人好漢的擁戴。
晁蓋的綽号為“托塔天王”,象征着鎮壓和壓制,就像伏魔殿内的鎮魔石碑一樣鎮壓一切牛鬼蛇神,使得梁山泊的力量日益壯大聲名遠揚。
然而,在上司梁山的過程中他也面臨着許多挑戰和困境,尤其是在宋江被逼上梁山之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水泊梁山這樣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更是如此,在晁蓋的上司下梁山好漢們進行多次壯舉,宋江一上山局就發生變化。
宋江的名聲和能力對晁蓋的地位構成嚴重的威脅,在某些時候表現出對宋江及其舉薦的好漢的排斥和打壓,這種内部沖突使得梁山的團結受到影響。
晁蓋的結局并不算好,在攻打曾頭市的戰鬥中被敵軍的毒箭射中,最後不幸身亡,也預示着梁山将迎來新的上司者,即及時雨宋江。
宋江:大宋江山
宋江是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家鄉在山東郓城縣,出身書香門第、性格機智圓滑,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才武藝兼備,早年因仗義疏财、救助貧困百姓,赢得“及時雨”的美名。
宋江是梁山起義的靈魂人物,也是《水浒傳》中關鍵的人物,注定其命運卻充滿悲劇色彩。
因反抗官府被逼上梁山後,宋江憑借出色的上司才能,很快成為衆人心中的核心人物。
晁蓋主張“兄弟義氣”,是以梁山的大堂為“聚義堂”,大家夥聚在一起共同對抗朝廷的暴政。
宋江則不然,他主張“替天行道”,希望通過招安的方式取得合法地位,梁山的大堂為“忠義堂”,“忠”自然是忠于朝廷。
宋江成為寨主後積極招納人才、壯大隊伍,制定一系列嚴明的紀律和政策,使得梁山泊逐漸發展成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起義軍,屢次打敗朝廷的軍隊聲威大震。
宋江在早期的鬥争中取得一系列輝煌的勝利,但這一切不過是為提出接受朝廷招安的伏筆而已,當他提出者一建議時在梁山内部引發巨大的争議。
許多好漢認為,接受招安意味着放棄自由和獨立成為朝廷的鷹犬,反對聲此起彼伏。宋江卻認為通過合法途徑解決梁山好漢們的出路問題,是最好的選擇,最終梁山接受朝廷招安。
梁山三寨主的命運糾葛
招安的選擇使得梁山的命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梁山好漢們成為朝廷的鷹犬,被派去北征遼國、南讨方臘,這一過程中許多好漢在戰鬥中犧牲,梁山的力量逐漸被消耗殆盡。
宋江作為梁山的領袖,命運也随着梁山的招安而發生變化,盡管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卻落得一個被賜毒酒的悲慘結局。
回看水泊梁山的曆史,王倫、晁蓋和宋江三位寨主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共同書寫梁山泊的傳奇發展。
王倫是梁山的開創者,但胸無大志和嫉賢妒能使他無法長久掌控梁山,最終被林沖所殺、晁蓋所取代。
晁蓋以豪爽義氣赢得了衆人的尊敬,但在戰鬥中的不幸身亡,使得梁山面臨新的上司真空。
宋江的上位為梁山帶來新的生機和希望,憑借智慧和上司才能使得梁山好漢們在鬥争中屢獲勝利。
然而,宋江的招安政策卻最終導緻梁山的覆滅,梁山好漢們接受招安後被朝廷利用,成為打擊其他起義軍的工具,許多好漢在戰鬥中犧牲。
宋江雖然被封為官職,卻始終不被朝廷信任,最終在一次宴會上被賜毒酒而死,梁山好漢的傳奇也随着宋江的死而畫上句号。
細細品讀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就會發現他們不僅代表梁山發展的三個階段,也象征北宋的命運。
施耐庵通過巧妙的安排,将梁山三位寨主的名字連起來形成一種隐喻,王倫、晁蓋、宋江即“宋朝亡”。
三個人代表梁山不同的發展階段,也帶着梁山一步步走向輝煌,可輝煌過後隻剩下一地雞毛,“盛極而衰”是亘古不變的真理,這是梁山的命運,也是宋江的命運,更是施耐庵對北宋的隐喻。
在施耐庵的巧妙布局下,宋江的命運與大宋的興衰緊密相連、象征着大宋江山,宋江的死象征着梁山泊的落幕、好漢們的悲劇命運,卻也預示着北宋的淪亡。
宋江的死象征着梁山泊的落幕、好漢們的悲劇命運,卻也預示着北宋的淪亡。宋江及其兄弟們的悲劇,既是個人的命運悲歌,也是那個動蕩時代的縮影。
其實這樣的“隐喻”的寫作手段,不僅僅在《水浒傳》中存在,《紅樓夢》中也由很多,曹雪芹多次利用隐喻等各種手法,以人名暗示人物和事件的結局。
就比如:賈府中的四個小姐,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連在一起就是“原應歎息”;薛寶钗的小名是一種毒蛇,暗示她是一個心冷之人,最後也注定孤獨凄涼。
藝術來源于生活,小說也是一種對現實的展現與批判,用文學手法來反擊現實很常見,是以說王倫、晁蓋和宋江一步步交替時,注定梁山會在巅峰中敗落,梁山的敗落也暗示北宋将亡。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水浒傳》
淺析《水浒傳》的招安悲劇結局 - 中國知網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