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銘記光輝曆程 續寫時代華章 作者/李恒清

銘記光輝曆程 續寫時代華章 作者/李恒清

銘記光輝曆程 續寫時代華章

——寫在中國共産黨建黨 103 周年及建軍 97 周年之際

2024年7月19日

李恒清

在悠悠曆史長河中,歲月如詩,值此中國共産黨建黨 103 周年及建軍 97 周年之際,我們懷着十分崇敬與豪邁之情,回顧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的光輝曆程,赓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時代華章。

回首103 年前的舊中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恰似一盞明燈,照亮了民族解放的征途。中國共産黨的成立,乃開天辟地之大事。自此,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上司核心,從南湖紅船的揚帆啟航,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從萬裡長征的艱難奮進,到抗日戰争的硝煙彌漫;從解放戰争的波瀾壯闊,直至新中國的成立,中國共産黨始終秉持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和卓越的智慧,以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奮鬥曆程,引領着中國人民砥砺前行。

銘記光輝曆程 續寫時代華章 作者/李恒清

1921 年 7 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和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上,中國共産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産黨成立。這一曆史性的時刻,标志着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中國共産黨的發展初期,面臨着諸多困難和挑戰。反動勢力的殘酷鎮壓、内部思想的分歧、物資的匮乏等等,都沒有阻擋共産黨前進的步伐。早期的共産黨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們懷揣着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的崇高理想,勇敢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争。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秋收起義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土地革命戰争時期,黨在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讓廣大農民獲得了土地,赢得了人民群衆的衷心擁護。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以民族大義為重,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全國人民一起浴血奮戰,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貢獻。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尊嚴奠定了堅實基礎。解放戰争時期,黨上司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

新中國的成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激勵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鬥争。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曆史的嶄新紀元。它終結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對中國各族人民的壓迫與剝削,中國人民翻身作主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作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中國共産黨上司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确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雖然經曆了曲折,但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總結 經驗教訓,推動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上司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一五”計劃到“十四五”規劃,大陸逐漸建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科技創新領域,“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導航等重大成果令人矚目。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存底大國。基礎設施建設成就斐然,高鐵網絡縱橫交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橋梁隧道跨越險阻,三峽大壩、南水北調等大型工程聞名于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昌盛。脫貧攻堅全面完成,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鑄就了又一個永載史冊的偉大奇迹。生态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美麗中國建設穩步推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共産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僅次于美國。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在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推動了全球經濟格局的多元化和平衡發展。

銘記光輝曆程 續寫時代華章 作者/李恒清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作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民軍隊的誕生與黨的上司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就深刻地認識到必須建立一支由黨上司的人民軍隊的極端重要性。回顧人民軍隊的發展曆程,黨的上司如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如舵手把控前進的方向。在黨的上司下,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保障。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中國共産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南昌起義标志着中國共産黨獨立上司革命戰争、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從此,自此,這支人民的軍隊在黨的堅強上司下,南征北戰,浴血奮戰,踏上了波瀾壯闊的發展征程,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勳。

八一南昌起義後,人民軍隊在黨的上司下,曆經艱辛,不斷發展壯大。秋收起義後,毛澤東上司起義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确道路。在根據地建設中,人民軍隊不斷積累戰鬥經驗,發展壯大自身力量。

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紅軍隊伍在反“圍剿”鬥争中不斷成長。盡管面臨着敵人的優勢兵力和殘酷圍剿,但紅軍憑借着堅定的信念和靈活的戰術,多次取得勝利。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戰術,如遊擊戰、運動戰等。

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以民族大義為重,積極倡導并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争。建立了衆多抗日根據地,廣泛發動群衆,開展人民戰争。平型關大捷中,八路軍首次集中較大兵力成功伏擊日軍,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整個抗日戰争中,中國共産黨上司的人民武裝力量作戰 12.5 萬餘次,殲滅日僞軍 171.4 萬餘人,為奪取抗戰的最終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解放戰争時期,人民軍隊在戰略防禦、戰略進攻和戰略決戰中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在戰火的洗禮中,人民軍隊逐漸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能打勝仗的強大軍隊。

銘記光輝曆程 續寫時代華章 作者/李恒清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軍隊肩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的神聖使命。在抗美援朝戰争中,志願軍以頑強的戰鬥意志和高超的戰略戰術,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國家赢得了尊嚴和和平。志願軍戰士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與敵人殊死搏鬥。上甘嶺戰役中,敵我雙方反複争奪陣地達 59 次,志願軍擊退敵人 900 多次沖鋒,彰顯出頑強的戰鬥意志此後,人民軍隊在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和平建設時期,人民軍隊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和搶險救災等任務。1998 年抗洪救災,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投入兵力 30 多萬人,營救和轉移群衆 230 多萬人;汶川地震發生後,十幾萬大軍迅速奔赴災區,冒着餘震危險,從廢墟中拯救出無數生命。

進入新時代,人民軍隊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踐行“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深入推進改革強軍,加快軍事現代化建設。武器裝備實作跨越式進步,新型戰機、戰艦、飛彈等先進裝備陸續列裝部隊。衛星導航、電子對抗、網絡作戰等新型作戰力量的發展,使軍隊的作戰手段更加多樣化、智能化。同時,踴躍參與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紮實開展雙擁共建活動,軍地雙方在科技創新、産業更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廣泛合作,各地通過完善政策法規、加強宣傳教育、開展走訪慰問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氛圍。

銘記光輝曆程 續寫時代華章 作者/李恒清

中國共産黨的成立與發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書寫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麗篇章。而人民軍隊捍衛着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捍衛着人民的生命财産,是維護國家和平和人民利益的鋼鐵長城。在黨的上司下,我們的國家實作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英明上司,離不開人民軍隊的堅強守護。

在新的征程中,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擁護黨的上司,銘記黨的光輝曆史,繼續傳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讓中國共産黨的旗幟在中華大地永遠飄揚,讓人民軍隊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永遠閃耀!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昂揚的鬥志,共同譜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作者簡介:

李恒清,男,現任祥雲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四級調研員,原首任祥雲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