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又一位華融系的高管被判處了死刑!最新傳出的消息,華融國際原總經理白天輝因為A錢受賄 11.08億,已經被法院一審判處死刑。
這是繼賴小民之後,近年來第二個被判處死刑的金融系統高官,而這個賴小民,恰巧就是白天輝的頂頭上司。三年之前,賴小民17.88 億的涉案金額一度創下了中國金融反腐的最高記錄,雖然白天輝沒有将這一數字打破,但仔細算起來,白天輝A錢 11 億隻用了4 年時間,比起賴小民在任 10 年受賄 17.88 億,效率上似乎還要更勝一籌!
說起華融,那可是曾經中國金融界的大頭目,總資産高達 1.87 萬億,名下有 30 多家子公司,業務橫跨了期貨、置業、租賃等多個領域,名副其實的巨無霸企業。可是誰能想到,2021 年的一場财務風暴徹底揭開了這家萬億央企的腐敗内幕。
一個原本應該守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央企,竟然淪為了一批腐敗分子的私人金庫!
華融國際成立于 1999 年,是财政部為了應對亞洲金融風暴而成立的直屬央企。根據原來的計劃,華融的主要任務是接收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産,維護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運作。
僅憑這一項職責,我們也不難看出華融在中國金融界的重要地位,相應的,它也掌握了大量權力和資源。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可以造福百姓,用的不好那就成了腐敗的溫床,尤其是當賴小民執掌了華融之後。
賴小民 1962 年出生,1983 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從事金融監管、貨币政策等工作。2005 年出任中國銀監會辦公廳主任,2009 年又空降到華融擔任總裁一職。縱觀賴小民的履曆,可以算得上金融界的青年才俊,不僅在幾大系統内部走了一遭,而且35 歲就幹到了副廳級,個人能力非常出色。
接手華融之後,賴小民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張之路,原本隻和幾大國有銀行對接的華融一下子成了金融市場上的多面手,債券、期貨、股票、信托……賴小民把盤子鋪在了每一個和金融有關聯的領域。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華融的資産規模從 2012 年的 3090 億一路暴增到了 2018 年的 1.87 萬億,無論資産規模還是增長速度,華融都在央企裡面名列前茅,一時間,賴小民成了中國金融業的當紅炸子雞。
他本人也在公開場合不斷吹噓自己的成績:“自從我擔任總裁以來,集團平均每年都能賺一個華融出來。”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人會覺得,賴小民這個上司當得還可以嘛,然而你要是知道了華融這些資産是怎麼來的,肯定就說不出這樣的話了。
賴小民擴張的手法很簡單,就是兼并,簡單來說就是不停的買買買,那兼并的錢從哪裡來呢?答案就是發行債券。頂着“國字頭”的名号,華融發行的債券總是能得到投資者的信任,據媒體統計,僅 2014 年以後,華融就累計發行了500 多億美元的債券。起初賴小民還隻在國内買買買,後來幹脆做起了海外的高風險投資項目,進一步把盤子鋪開了。
如果光是借錢投資,那華融可能還有的救,問題是賴小民、白天輝等人并沒有想着給公司賺錢,他們這一系列操作隻是為了中飽私囊。
那些通過高杠杆借來的資金,大都被賴小民用來發展自己的關系網絡了。有些大老闆隻要一通電話,就能從華融這裡拿到幾十億貸款,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賴小民的特殊關照。根據監管部門透露,華融還涉嫌為高官家屬提供特殊服務,隻要這些人有需求,根本不用通過正常的審批流程就能拿到一大筆錢财。
另外,華融購買的資産,很多也是處理不掉的“毒資産”,隻要在賴小民、白天輝那裡打點好,就能順利通過華融内部的相關稽核。造成的結果就是,表面上華融的資産在一步步上漲,實際上集團内部的風險也在逐漸積聚。
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賴小民等人的上司下,腐敗奢靡之風席卷了整個華融,從高管到普通員工,每個人有樣學樣,都想從公司撈點好處。有員工回憶說:“每次内部開會,地點都會定在五星級酒店,一頓飯動辄幾萬塊,讓我們這些小職員看了直咂舌頭。”總之華融内部形成了這樣一種怪現象:多吃多喝多玩樂,少幹少管少負責。
然而發行債券借來的錢總要還的吧?天價收購來的毒資産遲早有一天會爆雷的吧?華融就像是一個在不斷膨脹的氣泡,看起來越變越大,實際上它可能随時爆炸。
果不其然,2021 年,中國華融被媒體曝光巨虧 1029 億,這一數字創造了中國企業的虧損新紀錄。
賴小民、白天輝等人利用華融的央企身份,大肆借債發債然後中飽私囊,最後想把負債全部留給企業,留給國家。好在相關部門及時做出反應,迅速成立專案組處理華融内部的貪腐案件,才沒讓這批腐敗分子逃脫法網的制裁。
作為守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央企,華融為什麼會變成這副樣子?除了賴小民、白天輝的個人因素外,權力失控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國有企業作為人民财産的守護者,權力觸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加強監管,把權力鎖在籠子裡。因為一旦出現漏洞,那就會像一座龐大的金庫忘記了上鎖,那不是等着不法之徒牟取私利嗎?
如今華融已經被中信兼并,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但仍有一批華融系高官在等待着法律的最終制裁,相信這些金融業的老鼠屎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