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用戶端記者 張妍 通訊員 歐恩彤
7月25日上午,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維多利亞港兩岸,高樓林立,烈日映照着玻璃幕牆折射出的光,仿佛更加灼人。
香港兒童醫院
香港兒童醫院内,一位年輕的母親焦急地踱着步,她的心此刻比三伏天的太陽更加焦灼。
終于,一位手提轉運液氮罐的綠衣男子出現了,“等到你們了,我的妞妞(化名)有救了!”年輕母親眼角帶淚,喃喃地說,原來如期而至的是妞妞弟弟的臍帶血,此前一直儲存在位于廣州市的廣東省臍血庫。
據了解,這是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下簡稱“中華骨髓庫”)與全國7家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簽署合作協定後,所辦理的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出境。
剛滿月被查出重型地貧
妞妞,帶着全家人的喜悅與期盼,于2019年7月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剛剛滿月,再一次例行兒童保健檢查中,妞妞被查出血色素偏低,醫生初步懷疑她是地中海貧血。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妞妞父母難以接受。又過了3個月,父母帶着妞妞到醫院進行了複查,最終被診斷為重型β-地中海貧血。為了維持生命,定期輸血、排鐵成為了妞妞的日常生活。
據介紹,地中海貧血的全稱為“地中海貧血即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難治性溶血性貧血,通常是由父母同時将攜帶的隐性緻病基因遺傳給孩子,導緻其發病的。重型β-地貧患者從嬰兒期開始發病,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蒼黃、食欲差、肝脾增大。
地貧患者大都采取定期輸血和排鐵作為對症治療手段,而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根治地貧的方法。
妞妞媽媽從醫生處了解到,造血幹細胞在人體中有3個來源,分别是骨髓、臍帶血、外周血。
弟弟的誕生點燃新的希望
妞妞的父母為了她苦苦尋覓合适的造血幹細胞,始終未果。
沒想到命運之神卻以另一種方式向妞妞抛出了希望的橄榄枝。2019年底,妞妞媽媽再次懷孕,經過産前診斷,腹中寶寶健康無恙。醫生向妞妞媽媽建議,将二寶的臍血儲存起來,并用來救治妞妞。
2020年8月,妞妞的弟弟在汕尾市第二人民醫院誕生,他的臍血被成功采集,并順利儲存在廣東省臍血庫。
2022年,妞妞媽媽帶着兩個孩子移居香港,與妞妞爸爸一家團聚。從此,妞妞的治療也轉到了香港。
經過了2年輪候,2024年6月,妞妞收到了好消息!經香港兒童醫院專業醫療團隊的評估,妞妞的身體情況符合移植條件,可以準備進行臍帶血移植。
全省已有逾200家醫院可采集臍血
收到消息後,妞妞媽媽立即與廣東省臍血庫聯系。經過廣東省臍血庫的出庫前複核,妞妞弟弟的這份臍血各項名額均符合應用标準。同時,香港兒童醫院醫生确認使用将使用該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為妞妞進行移植。
為此,廣東省臍血庫專門成立了工作組,與香港兒童醫院保持密切溝通,協調送達日期及相關流程。廣東省臍血庫相關負責人表示,臍帶血出境需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依據2022年底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與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共同制定的《特殊血液出入境管理辦法》,在中華骨髓庫和廣東省紅十字會多部門的共同協助與指導下,7月12日廣東省臍血庫向中國海關總署送出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出境申請。
7月18日,廣東省臍帶血庫拿到批複檔案,僅用時3個工作日,為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按期送達香港預留了充足時間。 關于臍帶血跨區域轉送至香港地區,廣東省臍帶血庫早有先例。2018年,該庫便完成了首例送往香港的臍帶血出庫,當時申請使用該份臍帶血的是一位患有重型β地中海的7歲女童,而臍帶血來自她的妹妹。 廣東省臍血庫相關負責人表示,孕婦隻要在廣東省内二級以上且與廣東省臍血庫建立臍血采集工作關系的醫院分娩,均可将臍血儲存在該庫,對孕婦國籍沒有限制。截至2024年7月,全省已有超過200家醫院與廣東省臍血庫建立臍血采集工作關系。
粵港兩地上演生命接力
7月25日清晨,一場生命接力正在在粵港兩地展開。
妞妞弟弟的臍帶血從-196℃的深低溫液氮罐中被小心翼翼地取出,封裝在專用的轉運液氮罐中。廣東省臍血庫從業人員乘坐運輸車輛直奔深圳羅湖口岸。
臍血送達香港兒童醫院後,從業人員認真核對相關資料
在海關、紅十字會等部門的通力合作下,攜帶轉運臍帶血的從業人員通過綠色通道,迅速完成所有必要的通關手續。當日11點40分,臍帶血順利送抵香港兒童醫院。據了解,此次轉運的每一步都嚴格遵循《特殊血液出入境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整個過程合法、高效。
香港兒童醫院血幹細胞移植顧問醫生卓家良以及廣東省臍血庫臨床應用中心主任周海洋接受媒體采訪
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李何榮表示,這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不僅挽救了一名患兒的生命,重燃了一個家庭的希望之火,更彰顯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這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成功交接,是中國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與全國7家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簽署合作協定後,所辦理的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出境,為未來更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出境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廣東省臍血庫将持續深化與大灣區内外醫療機構合作,助力臍血臨床應用的科研發展,為建構“健康灣區”、提升區域醫療服務水準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