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檔來源:藍鲸新聞
藍鲸新聞7月26日訊(記者 孫煜 王涵藝)每日客流量600人左右、單日營業額逼近2萬元,這是物美超市(中關村店)新開“物美大食堂”近期的經營情況。
菜品及價格方面,藍鲸新聞記者實地了解到,以葷素炒菜為主,包括涼菜、炒菜、主食、水果、小吃在内有60餘種,其中,面食類碳水13元無限暢吃,炒菜類自助19.9元無限暢吃。
物美方面告訴藍鲸新聞,計劃今年在北京開出20家“物美大食堂”,天津的“物美大食堂”也在計劃中。
實際上,除了物美超市,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大潤發也都在陸續拓展“食堂”業務,藍鲸新聞了解到,增設“食堂”在帶動超市客流量增長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北京物美超市内排隊取餐的人群;圖檔來源:物美
商超巨頭紛紛開設“食堂”
事實上,超市做餐飲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多年前就有不少商超就跨界引入過餐飲業态,比如:盒馬鮮生從創辦伊始就将餐飲服務嵌套在超市中,沃爾瑪中國也向藍鲸新聞表示,沃爾瑪一直有相關餐飲服務。
此次真正“出圈”的原因在于各大超市推出的套餐極具成本效益,讓消費者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藍鲸新聞了解到,盒馬鮮生也有很多平價快餐售賣,具體看盒馬(廣州保利時光裡店)商務套餐任選三菜價格在19.8元、任選四菜價格在23.8元。除了商務套餐,餐品還有北京烤鴨、雲吞現包現煮、牛排、豬腳、現烤燒臘……
一位消費者告訴藍鲸新聞,“工作日中午不用頭疼去想中午吃什麼,安全、放心也是打動我的點。”這位消費者講到,“工作日的話,一般12點左右前來就需要排隊就餐了。”
廣州盒馬鮮生内就餐人群;圖檔來源:藍鲸新聞
藍鲸新聞記者在走訪位于上海的盒馬鮮生時了解到,今年4月,部分門店推出了“爺叔小炒”,20餘款菜品随意挑選,葷素均為4.28元/50g。從業人員告訴藍鲸新聞,“客單價在25元左右,就餐人群大多為附近辦公樓工作的白領。天氣熱了,我們還準備了免費的綠豆湯供消費者自行取用。”
此外,永輝超市也從去年年底開始,在部分門店陸續推出“小輝食堂”,15元自助快餐涵蓋炒菜、米飯、湯品等多個種類。另據大潤發九江店官方,今年4月上線“大潤發10元食堂”四菜一湯隻要10元,菜品包含洋芋燒肉、素雞炒辣椒、莴筍等,米飯免費供應。
會是超市和消費者的多赢嗎?
分析人士認為,超市餐飲化背後,與近年來零售行業面臨的轉型變化息息相關。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近日最新公布資料顯示,2023年,超市TOP100企業銷售規模為8680億元,門店總數2.38萬個,分别比2022年的超市TOP100下降7.3%和16.2%。
另據CCFA公布的《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榜單,沃爾瑪、永輝、大潤發、華潤萬家、盒馬、物美占據榜單前六名的席位,也正是近期超市餐飲化的代表企業。
超市巨頭“殺入”餐飲賽道,對超市和消費者來說,都有好處嗎?
業内人士認為,對超市而言,做餐飲的優勢在于供應鍊成熟,食材可以就地選取,免去很多中間環節,有助于成本的降低。此外,超市通過售賣低價套餐吸引客流,可以刺激潛在的其他消費需求,比如:在售賣套餐的同時,帶動飲料、水果等其他商品的銷售。
對消費者而言,超市開食堂提供了更多的餐飲選擇,超市将“三菜一湯”價格控制在20元以内,既滿足了葷素搭配的營養需求,也讓消費者感覺到了實惠和安全。
廣州盒馬鮮生内取餐的人群;來源:藍鲸新聞
當然,超市做餐飲的劣勢也很明顯。首當其沖便是食品安全問題,超市在做餐飲的過程中,往往會選擇相應的供應商,比如此次“物美大食堂”就采取了聯營模式,通過和供應商合作,物美超市提供場地和經營資質,供應商提供服務産品。業内人士認為,目前“物美大食堂”數量較少,後續擴張後,超市方面将面臨食品安全把控的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超市做餐飲從經營模式上看,除了聯營,還有自營。以盒馬為例,海鮮加工、現蒸生蚝、現烤牛羊肉串采取的是自營模式,“爺叔小炒”則屬于聯營模式。
此外,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藍鲸新聞提供了一種“零和效應”的觀點,在他看來,超市餐飲化對超市的食品業務或許不是加分,而是零和。超市的大宗業務是食品,如果提供了餐飲,消費者就不再會去買肉、蛋、菜等食物回去烹饪。沈萌認為,超市需要調整食品業務的布局才能實作增量。
零售分析人士認為,餐飲是相對剛需的消費,平價食堂可以快速吸引周圍客人。但是,平價食堂幾乎沒有什麼利潤,超市經營者看重的是增加顧客黏性。
超市餐飲化将成為一種趨勢嗎?在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看來,超市餐飲化将成為傳統零售企業的一條必經之路,超市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通過餐飲化建立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