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換電賽道升溫,儲能才是終極目的?

編輯導語:如今,換電行業似乎迎來“春天”。

一直不被看好的蔚來換電在近半年迎來了新轉機,多家企業的加入讓換電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期。

資料顯示,去年11月開始,蔚來和包括長安、吉利、廣汽、一汽、奇瑞、江淮、路特斯七家車企在内的衆多企業達成換電業務合作,至此,蔚來所期望的換電網絡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換電賽道升溫,儲能才是終極目的?

事實上,不僅是蔚來,國内電池巨頭也看好了這門“生意”。

換電賽道升溫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換電模式因成本高昂且盈利性受質疑,除了蔚來堅定不移以外,也有幾家車企進行小範圍試水,但最後都無疾而終。

事實上,蔚來也并非是換電賽道第一人。在早年間,被稱為換電鼻祖的以色列電動車企Better Place和雷諾公司聯合釋出了換電模式車型,但結局以Better Place破産倒閉的悲劇收場。

2013年6月,特斯拉也釋出了更換電池技術,稱可以在90秒内為車輛完成電量補充。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我們之是以推出換電技術,是看人們是否會選擇這樣的(補能方式)。我們以為人們會更傾向于超級充電樁,但不能完全确定,是以又打造了換電技術。基于目前的狀況,(換電技術)将來的推廣價值不是很大。”

如馬斯克所說的一樣,特斯拉的換電項目很快被叫停。有了前車之鑒,換電業務被各大車企抛棄。雷諾高管直言換電就是死路一條,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表示乘用車領域換電既不是主流也不必要,因為換電模式存在整車設計、體積變大、結構安全等标準化問題。

如今,換電行業似乎迎來“春天”。

換電賽道升溫,儲能才是終極目的?

因為不僅蔚來、吉利、北汽、長安、一汽、上汽、東風等車企達成聯盟,甯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廠商相繼涉足換電領域。

2021年,甯德時代全資成立了時代電服科技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初釋出了換電服務品牌EVOGO,正式進軍換電市場。且,憑借在動力電池市場上的地位,甯德時代剛上場就試圖統一換電标準,據介紹,“EVOGO”将面向全部車企,通過統一電池接口和通用化适配,為市面上大部分車型提供換電服務。

換電賽道升溫,儲能才是終極目的?

甯德時代表示,希望用兩三年的時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換電服務網絡。

機遇與挑戰并存

對于為何換電行業突如其來的熱鬧,有業内人士指出,純電動車增速明顯放緩,而補能的便利性、補能的時長是阻礙純電動車進一步沖高的關鍵因素。“換電技術有效解決了補能時長的痛點,與燃油車相當。在固态電池和充電技術未取得突破前,換電成為目前解決充電時長的可行方案,是以吸引了衆多車企的加入。”

但上述人士提醒道,換電模式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首先,換電前期需要巨大的投資。在換電模式下,大概每三輛車就需要在換電站備用兩塊電池,補能時間的縮短以額外的成本換取,在接入客戶不夠多的情況下盈利非常困難;其次,盡管換電解決了補能速度的問題,但并未根本改善補能便利性,因換電站數量遠少于充電樁,其普及受限于特定場景和區域。

“換電模式涉及換電站共享、電池銀行管理、不同品牌電池互換等多個關鍵性問題,單個企業難以推動行業生态建設。”上述人士如是說。

換電賽道升溫,儲能才是終極目的?

在不可忽視的挑戰背後是換電行業帶來的新機遇。

首先,是政策的扶持。2023年6月,财政部、稅務總局和工業與資訊化部攜手頒布了《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該公告明确指出,對于采用換電模式的車型,其動力電池和車身将分别進行發票開具,并且動力電池部分将享受免征購置稅的優惠政策。

去年底《關于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産品技術要求的公告》明确了換電模式車型相關要求。時至2024年,相關部門推出的以舊換新、促消費等多項支援政策中,均明确了“完善充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

其次,多家機構預測換電行業未來大有可為。其中,開源證券此前預計,到2025年大陸換電産業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34億元;東方證券也認為,到2025年國内換電車型占比有望達30%;普華永道則預估,2035年前,輕型車輛需建近4萬座換電站。

換電市場的廣闊前景有目共睹,似乎也不難了解為何車企紛紛湧入。但事實上,有業内人士指出,車企涉足換電行業并非隻是想簡單地從換電業務中直接獲利,而是想通過換電進而涉足儲能行業。

儲能才是最終目的

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的出貨量在達185GWh,同比增長53%。其中,中國市場儲能電池需求達84GWh,占全球需求45%。

換電賽道升溫,儲能才是終極目的?

而換電站本質上就是一種分布式儲能。它參與電網調節的方式,也是調峰和調頻。調峰即削峰填谷,在電網負荷高峰期電價高就少充、甚至放電,電網負荷低谷期電價低就多充;調頻即通過發電和用電,快速響應電網頻率波動,把它保持在規定标準範圍内。

據華安證券預測,中國虛拟電廠市場将在2025年達到784億元的規模,2030年更将躍升至1729億元,未來市場規模直指萬億級别。在儲能和電網調節領域,蔚來已經有所行動。今年1月,蔚來與隆基綠能達成合作共建光儲充換一體站;2月,蔚來與南方電網合作開發分布式儲能應用。

事實上,除了蔚來,特斯拉、比亞迪也對儲能市場展現出極大的興趣。特斯拉CEO馬斯克多次強調,特斯拉儲能業務的增長将遠遠快于電動車業務。目前,特斯拉的超大型電化學商用儲能系統Megapack電池已經在多國投入應用,并計劃在中國建設儲能超級工廠。未來,特斯拉希望打造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

比亞迪自2008年起就緻力于儲能系統的研發,并通過全棧自研實作了全業務制造領域的覆寫;甯德時代作為動力電池供應商龍頭,也在儲能市場上持續發力。今年4月,甯德時代推出儲能系統“天恒”。

有業内人士指出,汽車企業布局儲能業務,除了看重儲能峰谷套利(在電價低谷時,對儲能電站充電,在負荷高峰時,反過來由儲能電站供電,通過峰谷的轉移實作收益)的經濟潛力外,都瞄準了光儲充(換)一體化,以期實作降低場站用電成本,減少對配電網的依賴。

但德勤中國數字化事業群總裁周令坤在接受采訪曾表示,目前光儲充一體站還在示範階段,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仍取決于實際充電站的使用率、當地電價價差、市場政策、商業模式等多重因素。

另有光伏企業高管表示,現在儲能行業已經是光伏、電池、能源等行業的争奪賽點,如今汽車行業想再“插足”并不容易。“儲能行業剛迎來一點曙光就已經在卷了,未來競争隻能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