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走進内蒙古希吉爾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吉爾乳業)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巴氏殺菌乳自動化加工裝置在高速運轉,流水線上,殺菌、灌裝、分裝等環節忙碌有序;在奶豆腐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陣陣奶香四溢,制作奶豆腐的從業人員正在為成型的奶豆腐測試水分。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希吉爾乳業總經理雲呼和看來,在乳品市場競争異常激烈的時代,酒香其實也怕巷子深。為了給自家品牌琪波爾系列産品找到穩定的産品管道,雲呼和一直都在尋找适合的銷售團隊。從牧場養牛到乳品加工生産,再到跑市場銷售,雲呼和坦言這條路遠比想象中的難走,“養好牛、‘産’好奶并不是難事兒,但是如何把奶‘賣出去’着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老牧場”——在産業發展浪潮中一路向前
天氣越來越熱, 雲呼和除了在工廠裡忙乎之外,也會回到牧場裡做好奶牛的防暑降溫工作。從最初的散養手工擠奶、送奶,到奶牛合作社養殖,再到現在全部機械化牧場營運,伊百康牧場已經走過了近20個年頭。
牧場在“初代”養牛人雲佩龍的精心管理下,逐漸過渡到了“牛二代”雲呼和的手中。對于父子兩人來說,牧場裡的奶牛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也正是這樣的想法,養牛變成了一件熱愛且難以割舍的事情。
面對目前奶牛養殖大環境,伊百康牧場也在去年開始了牛群優化工作,到現在為止,牧場淘汰奶牛在300—400頭之間。
目前,牧場裡飼養着600多頭奶牛以及200多頭肉牛,其中泌乳牛約為200多頭,平均單産約為33公斤,公斤奶成本約為3元/公斤左右。
據雲呼和介紹,目前各種大宗原料以及飼料價格較為穩定,但是從飼料供應商購買飼料時不再賒購,必須現款現結,是以,目前牧場現金流的保障也尤為重要。“對于中小牧場而言,一定要做好牛群結構的調整工作,同時保障一定的現金流。”
伊百康牧場從2005年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180多頭奶牛一路走到現在,經曆了産業的起起伏伏,在雲呼和看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把養牛這件事做到最好,才是讓牧場能夠走到現在的根本。
同時,伊百康牧場也在“富硒牛奶”的發展道路上不斷堅持向前。“牧場在2006年與國家農牧權威機構聯合,以牧場作為實驗基地,将曆經多年培植富硒紫玉米3000畝作為奶牛的營養飼料,将植物硒元素通過奶牛牛體轉化成動物有機硒後,産出富硒牛奶。”雲呼和告訴記者,在實驗的六年時間裡,吃了富硒玉米飼料的奶牛所産下的原料奶不斷送往北京檢測,在2013年終于成功,“當時的檢測結果顯示:100克牛奶中硒含量為3—4.6微克。”
結合權威科研成果以及高品質原乳基礎上,2014年,“琪波爾天然富硒奶”正式面市,産品采取會員配送制進行銷售,2021年—2022年訂奶會員達到1000戶以上。“由于當時受到疫情影響,牛奶代加工生産供應不足,導緻了部分訂奶會員的流失。”考慮到未來市場的發展,雲呼和決定自己辦乳品加工廠,從根本解決生産加工的問題。
2022年,内蒙古希吉爾乳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雲呼和也邁入了全新的産業,逐漸學習摸索其中的發展之道。
新産業——用品質和創新開拓市場
從第一瓶“琪波爾天然富硒奶”上市的時間算起,至今已經有10年的時間,如何拓展市場,豐富産品品類也成為擺在雲呼和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除了富硒巴氏奶以及酸奶産品,雲呼和決定從内蒙古的傳統奶食品入手,打造品牌産品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消化”牧場原料奶。為此,雲呼和請到了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從事傳統奶食品制作20多年的專業人員來到公司中擔任産品研發部負責人,就奶豆腐、黃油、奶皮子等奶食品進行研發生産以及産品品控。
2023年5月,希吉爾乳業正式獲得“SC”許可證(食品生産許可證);同年10月,在經國家認監委準許的認證機構認證下,希吉爾乳業的牛奶和酸奶等兩個品類産品取得了更具權威的“富硒産品認證證書”。
目前,希吉爾乳業的傳統奶食品除了進入到當地餐飲店之外,奶豆腐産品也成功進入到北京部分火鍋餐飲店中,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菜品。
事實上,傳統奶食品市場競争一直都很激烈,如何尋找自己的産品定位也是希吉爾乳業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産品研發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的産品定位就是用創新的手法守住奶食品中的營養和美味。而制作優質美味的傳統奶食品最關鍵的要素就是高品質的牛奶,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乳脂含量等關鍵名額決定着奶食品的風味,我們有着穩定且優質的奶源供給,這就已經是足夠的優勢。”
據介紹,奶豆腐和奶皮子産品在充分考慮到大衆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後,做了全新的調整和改良,“我們從奶豆腐的發酵工藝、發酵時間、制作手法等方面做了全新的調整,保證奶豆腐和奶皮子的口感更加出衆。”産品研發部負責人表示,進入到北京火鍋餐飲店中的奶豆腐在煮入鍋中半小時後,依然可以保持筋道的口感,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對于産品銷售市場的拓展,雲呼和除了在本地尋找可以合作的銷售團隊之外,他也打算從日常的蔬菜專供入戶管道入手,多方面進入消費市場。此外,雲呼和還打算開設直播帶貨,“我們會逐漸地讓琪波爾品牌走向全國。”
在牧場端,為了降低牧場成本,牧場裡的部分奶牛飼喂富硒青貯飼料,以保證會員訂購牛奶的産量,其餘奶牛改成普通青貯飼料飼喂。對于牧場下半年的運作計劃,雲呼和表示将會放緩牛群優化的速度,“目前牧場的牛群結構比例已經達到理想狀态。”
山不讓塵,川不辭盈。對于未來的發展之路,雲呼和坦言很有壓力,但他更明白,行業發展大潮不會停歇,不進,則退,而能夠心無旁骛的一路向前的動力,恰恰就是每天在牧場以及工廠忙碌的細節中,“希望未來消費者的飲奶意識能夠越來越強,乳品消費市場好,我們也能好起來。”雲呼和說。
丨來源:乳業時報 記者 楊麗霞
丨本期編輯:董仙鶴
丨校讀:董仙鶴
丨監制:張耀 封斌
丨總監制:趙敏
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使用本公衆号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乳業時報官方微信;本平台轉載内容部分來源網絡,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新聞熱線:0471-6564013
廣告熱線:0471-6564082 656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