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身邊的故事,我們自己的脫貧故事”——《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員李傑訪談

作者:星星飛翔

10月9日晚,音樂劇《敖族人唱新歌》在北京國家劇院首演。來自西夢山的姑娘們為首都觀衆呈現了一場豐富動人的視聽盛宴。

李傑仍然清晰地記得"敖人再唱一首新歌"排練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他是西門縣民族文化專責小組隊長,在劇中飾演大延聰的老支。

從訓練開始到最後的排練,彜族演員們花了50多天的時間。在李傑看來,之前與音樂劇接觸不多的敖族,竟然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完成排練,"真是個奇迹"。"

“這是身邊的故事,我們自己的脫貧故事”——《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員李傑訪談

《敖人唱新歌》男主角李傑被圖

從排練到演出,通關難過

演員的選擇最初是通過錄音試鏡以一種小的方式推進的。

李傑記得,接到不同角色的歌聲片段後,團隊中的很多演員把所有的歌曲都一一唱完,并錄成小塊。音樂劇的制作人Yu做了第一個技巧,她把一些對這個角色更敏感的演員放在推薦名單上。

然後,名單被發送給導演Goriga。根據角色,演員的年齡比對以及需要塑造的角色,然後選擇要選角的人。面對采訪劇後,經過進一步微調,演員陣容敲定。

“這是身邊的故事,我們自己的脫貧故事”——《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員李傑訪談

彜族演員正在排練。用于繪圖

天生唱歌跳舞好,敖族人,當接到戲時也迎來了小小的挑戰。

來自南韓的音樂劇編舞張恩書擔任舞蹈總監。首先,她把熟悉音樂劇舞蹈形式的彜族演員,培養了大家的舞蹈和音樂感。在這段時間裡,演員們每天觀看經典音樂劇《漢密爾頓》,加深對老師所說的話的印象。

在學習和編舞的過程中,特遣隊的彜族編舞師開始嘗試添加彜族特征的舞蹈素材、動作、形狀和形象等元素。

在此基礎上,張恩書以專業音樂舞蹈的方式,将這些民族元素和情節結合成一身。最後,舞台是一場很好的野性表演,具有強烈的彜族舞蹈風格。

“這是身邊的故事,我們自己的脫貧故事”——《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員李傑訪談

彜族演員在聲樂課上學習提供圖檔

在演唱方面,彜族演員也急于訓練。

在專業聲樂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練習發音,呼吸,咬合等技巧。在一周的時間裡,他們每天花大約五個小時專注于唱歌 - 這是聲帶的負擔。

然後,在實際的排練中,與主演Zasiton Pearl合作。

除了排練,紮希還經常與易族演員就演唱、情感把握等表演細節進行互動,幫助他們更準确地演唱,呈現自己的角色。李傑記得,紮希會和演員們一起坐在教室裡,仔細比較幾種不同演唱風格的效果,最後選擇最合适的一種。李傑對他的熱情和親和力印象深刻。

我想把扶貧的故事唱給人們聽

其他演員也對他們為這部劇所做的工作印象深刻。

來自雲南省花燈劇院的高洪章扮演1950年國慶節觀禮的代表,普洱民族團結誓言的簽署者,以及彜族的原始部落首領勞拉。

這個角色的台詞都是西聯方言,但高鴻章一開始不會說出來。為了讓角色更真實,他要求李傑使用西盟方言,将塞隆的台詞的句子記錄下來并發送給他。

一周後,李傑從高鴻章的口中聽到了一句清白純正的西聯話。

“這是身邊的故事,我們自己的脫貧故事”——《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員李傑訪談

彜族演員被拍到排練

彜族演員也在用心唱每一首歌。他們的情感和舞台上的歌聲發自内心。

在劇中,在自然災害中,在李天有一個關鍵時刻與牛鬥,他們爆發出充滿劇場舞台張力,"他們做了嚴格的要求,但這個過程,隻有自己的心才知道怎麼來。"李傑說。這源于敖族人與生俱來的堅持和堅韌。作為一個彜族人,他對此有很深的感觸。

很多團員都去過北京很多次,但這次的感覺特别不一樣。李傑說,《敖族人唱新歌》講述了"我們身邊的故事,我們自己的扶貧故事"。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西部聯盟脫貧的故事,演員們有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脫貧之路艱辛曲折,小康生活幸福甜蜜。阿玉人掙紮後自信的歌聲,飛出山間,飄向北京,"我們每個人都很幸福"。

“這是身邊的故事,我們自己的脫貧故事”——《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員李傑訪談

敖族人是如何走出貧困的,如何實作"千年跨越",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想把這個故事唱給人們聽,讓更多的人了解廬山,走進廬山,"李說。

這或許就是"再唱一遍"的"新歌",最大的意義。(雲南網記者 馬元熙 穆彥宏)

來源:雲南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