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信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做對了這三點

有個網友回憶說,當自己還是個國小生的時候,母親節曾送給母親一個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

說實話,做的很醜,但母親說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并視若珍寶小心收藏起來。

這讓他感到自己的每一份勞動成果都備受重視,付出很有意義和價值。

還有個網友聯考落榜,本來學習成績優異的他發揮失常,看到聯考成績的那一刻特别失落。

打電話告訴父親,父親說:“你終于給我們一個理由,我和你媽早就想出去旅遊了,咱們一起去散散心,明年接着再戰。”

當他把旅遊照片曬在朋友圈,全家快要溢出螢幕的笑容,大家還以為他考上了名牌大學。

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和偏愛,讓他内心充滿溫暖和力量,坦然面對失敗和挫折,勇敢迎接未來的困難和挑戰。

自信的孩子,從來不是因為自己很好很優秀才相信自己,而是先由衷的相信自己,才會做的更好更優秀。他們的父母往往做到了這幾點:

自信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做對了這三點

寬容教育,允許孩子犯錯

犯錯是孩子成長之路必經的過程,不允許孩子犯錯,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電影我的《我的阿勒泰》中,當發現李文秀把奶奶弄丢時,很多媽媽的做法恐怕會先上來把孩子吼一頓。

但母親張鳳俠隻是冷靜的詢問孩子奶奶多久前走丢的,做出大緻判斷後,迅速拿起一面紅旗裝作列車員,很快找回奶奶。

她讓孩子看到的是,發生這種事情該怎麼想辦法,除此之外,對李文秀沒有一句責備。

不被負面情緒控制,專注于解決問題,她用實際行動給李文秀上了生動的一課。

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态度,将決定孩子未來獨自面對困難時如何作出反應。

李文秀以後再遇到問題,或許就不再隻會恐慌無措,而是學着像媽媽那樣積極面對。

是以,不但要允許孩子犯錯,而且要善于抓住孩子犯錯的時機,做正向的引導和教育。

如果孩子犯錯時經常被父母指責,以他的心智,很難自愈,隻會讓他反複确認,自己很糟糕,進而不再相信自己。

孩子犯錯,先處理事情,而不是人,張鳳俠這種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每個父母效仿學習。

無數網友破防感歎,遇事不指責,是多少人的夢中情媽。

自信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做對了這三點

讓孩子感到被需要,激發内在動力

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是接受别人幫助的時候嗎?并不是。

常常是我們能為别人做些事情的時候,那種被需要被認可産生的高價值感,仿佛能生出無窮的力量,讓人散發自信的光芒。

有位網友分享自己的帶娃日常,有一次帶娃出門,回家時打不到車,隻能步行。

孩子沒走幾步就停下來不想走了,這位媽媽故意裝作腿疼,對孩子說:媽媽腿有點疼走不動,你能扶着媽媽走嗎?

孩子立馬來了精氣神兒,展現出自己的小男子漢氣概, 扶着媽媽走了起來,路上還不停的關心媽媽,腿還疼不疼,走的累不累。

回到家後,還主動給媽媽端茶倒水,按摩捶背。

家長适度的示弱、擺爛,可以讓孩子占據主動地位,激發内在動力,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我們通常充滿幹勁,因為孩子帶給我們那種被需要的感覺,讓我們感到自己特别有用,進而促使自己練就一身刀槍不入的本領。

我們總是習慣更多的照顧孩子,如果把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轉嫁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力所能及的照顧我們,孩子将會成長的更快。

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提升孩子對自己的認同感,變得更加自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做對了這三點

耐心引導,讓孩子相信“我能行”

人無完人,沒有人能做到樣樣都行,但每個孩子身上一定都有他自己的潛力。

當孩子在某些方面認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的時候,父母幫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發掘孩子的潛力,對孩子自信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位媽媽曾分享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從膽小内向,一步步變的陽光自信的。

由于孩子才藝方面比較欠缺,唱歌跳舞朗誦樣樣都不擅長,是以,每逢幼稚園組織表演,她的孩子就感到緊張恐懼,不自信。

孩子媽媽也一度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偶然間發現,當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孩子特别喜歡給别人講他養的小鹦鹉,鹦鹉的外形,生活習性,喜歡吃什麼等等,講起來繪聲繪色,頭頭是道。

于是這位媽媽鼓勵孩子,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整理成故事,講給大家聽。

在媽媽的幫助下,他們給小鹦鹉拍了很多照片和視訊,做成了精彩的幻燈片。

在一次幼稚園活動中,孩子把自己養小鹦鹉的故事展現的淋漓盡緻,與衆不同的表演形式赢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緻好評。

自信的孩子,是因為父母做對了這三點

孩子媽媽也是以找到了助力孩子成長的切入點,又陸續找了很多表演素材,進一步發揮兒子的優勢,把故事演講變成了兒子的特長。

一次次的鍛煉讓孩子漸漸不再恐懼上台,還喜歡上了表演。

正是因為媽媽的耐心引導,孩子的潛力才得以發揮作用,變成了閃光點。

每一次進步逐漸累積成孩子強大的自信,再遇到困難時,當孩子想起這件事,就會激發無限的力量,指引自己前行。

結語:

允許孩子犯錯,每一次錯誤都可以讓孩子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感覺自己,判斷哪裡是平地,哪裡是溝壑,繪制出自己的世界地圖。

讓孩子感到被需要,不要試圖一直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變的弱不經風。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耐心引導,發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建立“我能行、我能做到”的心态,通過成功經驗的不斷積累,培養自信。

做到這三點,讓孩子在我們的愛和包容中去經曆、去感受,去體驗、去成長,終會獲得由内而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