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黃瓜汽水

編輯、題圖 | 渣渣郡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内容公衆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vlog領域冉冉升起一條新賽道。

這次,網紅們把場景搬到了高鐵上,短短兩分鐘的視訊中包含了上百個分鏡,一個視訊可以出現十幾款産品。

這就是最近被噴成篩子的“精緻女生坐高鐵”系列。

看過的人都忍不住感慨一句:已經很久沒見過這麼明顯且愚蠢的消費主義陷阱了。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很難想象,到底是多遠的路程,才值得一個人背着幾十斤家居産品上路。

在抖音和小紅書,“精緻女生坐高鐵”系列已經變成了大夥群嘲的對象。有人把它當作視覺解壓asmr,有人把它當作抽象行為藝術,但更多人把它視為一種低級的帶貨視訊。

作為消費者,人們可以接受廣告和營銷。但不動腦子的偷懶營銷,就變成了另一種程度的樂子。

隻要你刷過兩個以上“精緻女生”的視訊,就會被她們身上巨大的同質性震撼——每個視訊的拍攝分鏡都使用了同一套模版,同一款産品,同一套話術。

明明是記錄生活的vlog,硬生生變成了動作一緻的廣播體操,這何嘗不是當代消費主義奇觀。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視訊開場一定是高鐵外景,大部分“精緻女生”都是坐着同款電動行李箱出場的。

視訊的标題也是同一種格式:

月薪三萬女生第一次坐高鐵有多忙?小富裕女生第一次坐高鐵動卧有多忙?33歲精緻女生出差一天有多忙?

究竟有多忙?

你往下看就知道了,她們比列車長都忙。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進入高鐵座位,第一件事必須是消毒。

酒精噴霧器要随身攜帶,一次性座位套也要鋪好,所有人都拿出來同一品牌的次抛消毒紙巾。

二話不說,上車就是一頓大保潔,路人看了估計都犯嘀咕:這座位上是有人拉過屎嗎?

你以為的消毒,是擦座位擦桌面擦扶手,實際上的消毒,是連高鐵窗戶外面也要擦幹淨。原因很簡單:為了出片。

網友們看到這裡,忍不住開懷大笑——

“姐們兒你忘記擦鐵軌了。”

“下次記得給列車員洗個澡。”

“實在太閑了就拿個拖把,去把過道拖一下。”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消毒僅僅是熱身,接下來的一連串動作才是真正的節目效果。

在礦泉水裡插上電動加濕器,因為高鐵空氣太幹燥了對皮膚不好;從包裡掏出一個電動除螨儀,在鋪好的一次性床單上滾一滾;打開一個塑膠花瓶,在裡面灌滿水,插上剛買的鮮花,讓枯燥的高鐵煥然一新。

緊接着,拿出自帶的一套簡易茶具,在高鐵上開始給自己泡茶,連正宗潮汕人看了都會直呼内行;喝完茶之後,再掏出從家裡帶的蔬菜和牛肉,食用一碗新鮮烹制的友善面。

最後在等泡面的時間,再貼上一個“小仙女的事你少管”垃圾袋,完成一套絲滑入席的抽象小連招。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氛圍整到位了,就得上劇情了。

幾乎每一位“精緻女生”,都會表演一段“正在高鐵上享受精緻生活但是突然需要緊急處理工作”的環節。

這是整部視訊的高光樂子時刻。

她們優雅從容地掏出同一款“雷射虛拟鍵盤”,打開蘋果手機自帶的備忘錄,随便敲了幾個字,就是在“緊急處理公司八個億的合同”。

如果細心的你暫停畫面放大觀察,會發現備忘錄裡的文字大多是“今日計劃”“今年目标”或者是沒話找話,現敲的三個大字:“備忘錄”。

所有京滬快線上疲憊不堪的打勞工,看完這段“加班畫面”,恐怕都會加載出1個G的髒話。

這年頭還有表演假裝加班的人呢?真讓她們體驗一次高鐵上的電話會議就老實了。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火急火燎地表演完“加班”之後,她們會從行李箱裡掏出自帶的毛毯、眼罩和耳塞,在毯子上貼一個“精油安睡貼”,在高鐵上進入一場精緻而香甜的睡眠。

除了睡覺,還可以打開“迷你投影儀”,直接把高鐵變成私人電影院;或者拿出一款9塊9的電子五子棋進行一番鏖戰。

在精緻女生的賽道,能看到市面上的所有高精尖科技裝置,就差在高鐵上改造一個國家級實驗室了。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上廁所也有自己的方法論。

上廁所的第一步,是打開手機閃光燈檢查一下高鐵廁所有沒有隐藏攝像頭,堪稱讓整個鐵路局都屏住呼吸的神操作。

雖然她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連馬桶墊紙的使用方法都搞錯了,但這不妨礙她們上完廁所之後一定要使用同款小林制藥的“消臭元”,目的是為了讓後面上廁所的人能夠享受一個玫瑰香味的公共廁所,這才是真正的公益使者。

同樣,即便高鐵廁所裡有專用洗手液,她們仍然會使用同款的花朵型“香皂片”,以及便攜款爆珠牙刷。上一次見到這種廉價無用的小玩意兒,還是在國小學校門口的文具店裡。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為了能讓更多産品出鏡,精緻女生們還需要觸發“化妝”“卸妝”等關鍵詞。

就像在同一個攝影棚拍攝同一段視訊,她們也使用了同款便攜式膠囊洗漱用品,同款牙線,同款手膜。

在人來人往的高鐵衛生間裡,精緻女生們支起手機支架和專業燈光,挂起琳琅滿目的化妝包,換上了可愛的睡衣睡裙,開始了漫長的洗漱表演。

如果睡衣不平整,還可以用便攜熨鬥把它熨得漂漂亮亮。

沒錯,她們可以攜帶熨鬥出門。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飲食也要講究。

有人掏出了從家裡鮮切的水果,拿出一個便攜式榨汁機,給自己做一杯鮮榨奶昔。

有人自帶了塑膠高腳杯,往杯子裡倒入剛從乘務員小推車那裡買來的美汁源果粒橙。

有人直接從包裡變出了一整間廚房,在高鐵上現做幹巴lunch。配文一定少不了這句——這就是商務座的儀式感,集美們又出片啦。

要是論火車帶飯,哪個女生都精緻不過我奶,每次出門包裡都是蕃茄黃瓜砂糖橘。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還有一類經典MVP結算畫面,我願稱之為“調素琴,閱金經”環節。

為了陶冶情操,有人随身攜帶迷你畫闆顔料,用生物錄影機般敏銳的記憶力,對窗外的美景進行速寫訓練,美院學生都下跪拜師學藝。

為了強身健體,有人掏出了迷你撞球桌,在高鐵座位上打得酣暢淋漓。

還有人直接掏出了一米多長的電子琴,穿着清涼性感的内衣開始撫琴品茗。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在完成以上所有操作之後,他們還會打開一本紙質書,進行短暫的閱讀表演,美其名曰“讓浮躁的靈魂慢下來”。

有人開着50倍美顔濾鏡品讀餘華的《活着》,有人翻開了嶄新的全英文紙質書,書本看上去沒有任何折損的痕迹;有人甚至打開了一份全英文紙質版“紐約時報”閱讀得津津有味。

在人人都看電子書的當下,隻有她們還堅守着紙質書的初心。原來真正的文化傳承,靠的是這些專職拍vlog的精緻女孩。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精緻女生的極限,那你的想象力還是太局限了。

當此條賽道已經卷到了“把高鐵動卧布置成哈利波特套房”,部落客說出“喝一杯鮮榨果汁班味都變少了”的時候,整套行為藝術都變得更加荒誕了——

一群沒上過班的自媒體網紅,帶着助理和攝影,扛着大包小包的帶貨産品,布置好燈光和機位,表演自己坐高鐵“出差”的日常,然後告訴螢幕另一邊真正上班的牛馬們,隻有這樣享受精緻生活,班味才能少一點。

任何一個真正上過班的人,看了都會忍不住罵街。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選擇高鐵作為拍攝場景,是“精緻女生”系列最“雞賊”的地方。

高鐵既有卧室場景可以販賣居家好物,又有化妝場景可以安插美妝植入,還有廁所場景可以帶貨清潔個護。窗外的景色不斷變換,還能消除視覺疲憊——賺錢兩個字,算是被網紅們研究透了。

更重要的是,高鐵作為中國觸達人群最廣的交通工具,讓網紅們像漁民撒網般精準地将目标使用者收入囊中:她們是年輕消費者,有點小錢但并不多,想改善生活品質,但又支付不起真正的奢侈品。

于是,從拼多多上搜羅來的便宜貨,就能拼湊出一副虛假的精緻圖景,販售給這些兜裡沒什麼錢的年輕人。

9塊9包郵的塑膠擺件和品質堪憂的三無産品,共同營造出虛僞的粉色泡泡。這種割裂感,就像用4K清晰度看無腦短劇,外表看起來是精裝别墅,推開門一看原來是毛坯。

這種對低智消費主義的憤怒,很快發展成了另一種調侃與嘲諷。

既然有這個閑工夫,不如把這些“精緻女生”們召集起來,一起給高鐵做一次深度保潔,讓真正的勞動人民休息一天。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的bug也數不勝數,視訊中的細節漏洞百出。

要麼是人睡在上鋪,卻給下鋪擦車窗玻璃;要麼是在高鐵上用便攜列印機列印公司投标合同;要麼是用備忘錄寫幾個字就聲稱自己“在搞錢”;明明戴着耳塞,還會被自己的手機鬧鐘準時叫醒。

越看精緻女生系列,越覺得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搞笑短視訊。

連高鐵乘務員都忍不住現身說法:真正坐商務座的乘客,沒有一個這麼癫的。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在“精緻女生”系列走紅之後,“諷刺精緻女生”系列也火了。

有人一比一複刻了“坐高鐵”系列的整套流程:

消毒、泡茶、剔牙、刷牙、卸妝、去廁所噴香氛、拿着手機閃光燈檢查隐藏攝像頭。

然後帶着自己大包小包的破爛被乘務員趕下車。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有一位抖音部落客,在諷刺賽道一馬當先。他的作品《精緻男生坐滴滴》就是這一系列的代表作。

坐滴滴之前,先拿出酒精噴霧給車把手消個毒再開門,畢竟誰能知道一輛車一天有多少人坐過,細菌太多了。

消完毒之後,我們再用吸塵器給座位來一套大掃除,清潔完畢之後,給座位套上一層塑膠布,幹淨又衛生。别忘了帶上無菌手套,給車座内部也消消毒。

這麼一套流程操作下來,差不多也就到目的地了。

就算是坐公共汽車也要體面。不能忘了給把手消消毒,給座位鋪好坐墊,給塑膠瓶子裡插朵花。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除此之外,還衍生出了《精緻男生上網吧》《精緻男生打麻将》《精緻男生上廁所》。

比如來了網吧之後,先掏出一瓶油污淨和一塊抹布,把人體工學椅從上到下擦一遍。網吧的鍵盤和滑鼠藏污納垢,開機之前先仔細打掃幹淨裡面的灰塵。

最後再點上一個女朋友送的香薰氛圍燈——折騰完這一套動作,上網時間也差不多到點了。

網管看了都要拍手叫好:保潔今天不用來上班了,包廂又來了個精緻男孩。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最新推出的作品《精緻男生上廁所》堪稱這一系列的巅峰之作。

進入旱廁之後,先換好全套的防護服,拿出農藥噴灑機,給整個旱廁消毒,接下來用洗地機給旱廁來一套深層清潔。

最後挑選自己的坑位,鋪好紅毯,放下小桌闆,點好香薰,就可以精緻地如廁了。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精緻女生”——這四個字本身就疊滿了消費主義buff。

精緻女孩們在高鐵上表演精緻,如果不是從雲南騰沖坐到東北漠河,時間恐怕都不夠用的。正兒八經坐高鐵的普通人,恐怕連茶具還沒擺好,車都快到站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就是一次最基礎的帶貨而已。

義烏老闆們都賣不出去的破爛,就靠這屆網紅們清空庫存。

根據對5位出鏡的主播統計,其中有2位來自同一家MCN公司“GirlPower少女派”,其他3位在簡介裡标注了自己沒有簽約公司,更有可能是同一賽道的競争對手。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如果你留意過那些“教人做網紅”的網課,講師會告訴你一個網紅入門的基礎小技巧:日複一日地模仿爆款,直到自己也變成爆款為止。

當第一條大魚在這條賽道吃到紅利的時候,更多的小魚會循着氣味追上來。

一部分人直接在簡介下方的“櫥窗”裡挂出了自己視訊裡使用過的産品;另一部分通過女性向vlog的模式吸引品牌商務合作,例如衛生巾、護膚品、面膜、女性保健品、零食。

她們的目标很簡單,用“廉價的粉紅消費”榨幹年輕女性手裡最後的那幾張票子。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在“精緻女生xxx有多忙”後面一定還會出現一句話:“家人們誰懂啊,在高鐵上拍到了人生照片”。

同類型的文案模版,濾鏡拉滿的虛假照片,幾乎把小紅書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垃圾處理場,這些話術加起來的智商都超不過60,每個人都争先恐後地模仿着同一套動作,就像《黑鏡》被機器控制大腦的可憐人——

從xx回來,戒斷反應太嚴重了!

從xx回來,後勁真的太大了!

救命!在xx拍到了人生照片

xx,你不宣傳它真是糊塗啊!

後悔了,後悔沒早點來!

xx人民,你們的嘴真嚴啊!

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小腦都萎縮了!

xx的審美已經在next level!

開1000公裡,就為了這一口!

誰懂這一口糯唧唧的含金量!

人生建議:離開xx前,一定要去這家店!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于是整個網際網路沉陷在語義重複的資訊碎片裡,字裡行間寫滿了“消費”。

我們總是探讨“中文網際網路是怎麼死亡的”,實際上,小紅書上的克隆文體才是殺死中文的第一高手。

大批MCN公司入場,制造着對生産力并無用處的網紅。他們聚集在極端低智的語境下,不斷重複制造着相同面目的語言垃圾與視聽垃圾。

在消費主義的世界裡,有且隻有“消費”這一個目的地。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欲望不需要被滿足,因為欲望永無止境。

但如果把人的欲望當球踢,也未免太不尊重人的智商了。

比起消費主義本身,人們厭惡的是“把人當傻子耍”的“低智消費主義”。資本手下的帶貨網紅們布置了一場明晃晃的粉紅稅陷阱,等待更多人跳進來。

視訊一起手,部落客們就植入了極為微妙的焦慮點——

“月薪五萬普通女生”“33歲的精緻女生”“小富裕的白領女生”,人群畫像的顆粒度已經細到了納米級别。

開頭第一秒就在宣告:如果你想像我一樣精緻,你就必須像我一樣消費。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是不愛自己的懶女人。

看似是女性掌握了消費主導權,實際上落入了以美與柔弱為名的消費陷阱。

例如每一個“精緻女生”視訊裡都會出現的小林制藥“消臭元”,就屬于來自日本的“女性特供消費品”。

上完廁所之後給馬桶滴一滴,廁所頓時充滿花香味,這樣就能掩蓋如廁後的異味。

于是,消臭元這類女性特供産品應運而生。女人除了每個月為月經額外消費之外,還要為羞恥的女性身份再買一次單。

除了如廁的味道,日本對女性脫毛也有謎一般的執着。如果一個日本女生不脫毛,就會被社會視為怪胎和異類。日本女性在社會的長時間規訓下,必須保持香軟、光滑、無毛、嬌小的狀态。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當“精緻女生”們用這些針對女性的商品,建構出一部兩分鐘的消費景觀,讓畫面變得更加刺眼——似乎她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在加深着女性香軟、柔弱、幹淨、粉嫩的刻闆印象。

可是,是誰規定了女性必須成為“香香軟軟的小仙女”,又是哪些女性在用實際行動加深着這種不成文的規訓?

說到底,女性憑什麼要為了人類排便的味道單獨支付一份費用?

可惜,在“精緻女性”的視訊裡,她們卻對這種性别矮化甘之如饴。

“精緻女生坐高鐵”,帶貨網紅大團建

自從20世紀初現代廣告出現以來,電視機裡的畫面就在不斷販賣關于幸福的美景。廣告裡的形象美麗、年輕、富有,他們擁有美好生活,都是因為擁有了某一種特定産品。

從最早的香皂廣告開始,傳媒就塑造着精緻的中産階級年輕女性形象,她們使用着某品牌香皂,于是搖身一變猶如貴族一般。一種關于消費的潛意識播種了人們的大腦:我們購買的不是香皂,而是出類拔萃的人生,是浪漫的愛情關系和光明的未來。

在廣告的暗示下,普通人會陷入對自身的焦慮。那些失敗的人,或許是因為沒有使用止汗劑,沒有使用漱口水,沒有使用洗發露,沒有消費應該消費的産品。這些弊病讓他們被大環境拒斥、嘲笑,成為商業社會的邊緣人。

當商品與人格挂鈎時,人們會通過消費行為進行“自我救贖”,商品變成了解決一切難題的靈丹妙藥。

當現代早期的女人們開始走進百貨超市購物時,選擇自由塑造了她們的主體意識。而消費主義牢牢抓住了女性與商品之間的火花,讓女性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誤以為自己通過“清空購物車”成為了媒體宣傳的“獨立女性”,實際上卻成為另一種被剝削的“新窮人”。

這一切都像極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精緻女生”系列。

網紅們按部就班續寫着社會早就為女性準備好的刻闆印象,兜售着一套關于消費的女性身份認同,大聲對着螢幕外的女性呐喊“擁有了某件商品,你就擁有了相應的社會地位”。最後,資本隻得到了一個結論:還是女人的錢好賺啊。

這個符号昨天可以是“小仙女”,今天可以是“精緻女生”,明天還可以是别的。

更可悲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費陷阱,而今天的年輕人,面對的卻是經濟下行時期的“低智降級陷阱”。

回想起90後曾經面對過最離譜的消費幻想,還是一張耀眼的“環球黑卡”,那是一份關于全球化、特權俱樂部、金錢奢靡的美好想象。

而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幻想,卻是購物車裡的9塊9破爛開會。這些毫無意義的商品無法提高生活品質,卻能在無形中榨幹他們最後辛苦攢下的工資。于是,在還沒有見識過真正的花花世界之前,他們就已經在高鐵上被騙得褲衩不剩了。

這是時代的衰落,也是一代人的悲哀。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