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這兩天,網上掀起了一場關于“啃老”現象的讨論。

起因是演員宋丹丹,在某檔綜藝節目中表示支援子女啃老。

“子女我允許啃老,我把他生下來,帶到這個世界上,他要啃我,為什麼不讓他啃呢?”

說完又補充了一句:你啃我可以,不要去啃别人。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一石激起千層浪。

網友對此反應非常激烈。

有人說,中國14億人,有多少父母有實力給孩子啃?作為公衆人物,還是要想好再說答案。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也有人說,我對孩子隻有兩個要求,第一是不能犯法,第二是不能啃老。

啃老的人太可悲了。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其實,也能了解網友為什麼會反應這麼激烈。

因為這個話題,可以說是戳中了許多普通家庭共有的困境:

父母應該怎樣恰當地扶持已成年的子女?

如果父母壓根就沒有能力,又如何讓子女啃老?

啃老這個事,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

是以,對待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今天,咱們就好好掰扯一個問題:

啃老這個行為,到底合适嗎?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宋丹丹支援啃老一事,讓我想到了幾年前《奇葩說》的一個辯題:

“畢業之後過得很拮據,父母願意讓我啃老,該啃嗎?”

正方的觀點是:應該啃老。

生活拮據時,若能得到父母的資助,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金錢用在自我提升上,這更有助于自己的成長。

反方的觀點是:不該啃老。

啃老是在犧牲父母的晚年,大學時就應該努力學習,為畢業後的生活作準備。

冉高鳴代表正方,說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大學畢業後,他有一次去電視台實習的機會,但因為實習工資低,他選擇了去動物園謀生。

為了能賺錢養活自己,他去朝陽公園表演噴火、到動物園扮成東南亞混血和海獅互動。

噴一次火能賺80塊,靠着噴火一個暑假賺了四千塊。

他笑着說:“現在的我之是以略顯陰柔,就是因為那個暑假噴光了所有的陽氣。”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有一次媽媽來動物園看他,在表演的過程中沒有找到媽媽的身影。

表演結束了他才發現,全場觀衆都在笑的時候,媽媽卻躲起來哭了。

媽媽轉身回家時,給他打一筆錢,讓他在外吃得好一點。

冉高鳴說,确實是在吃苦,但這段經曆并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成長。

“不要為了吃苦而吃苦,不是隻有靠吃苦換來的成長才是成長,而吃苦本身就是吃苦而已。”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儲殷代表的是反方。

他講到了自己讀大學時的一段經曆。

那時家裡有兩個孩子,父母要供他們兄弟倆一起念大學。

為了節省開銷,儲殷每天過得很節儉,大學畢業後更是非常努力。

是以,他考慮的是那些生活困難的家庭,他認為年輕人不該啃老,因為父母過得比自己還要辛苦艱難。

如果年輕人啃了老,要走了父母的錢,那麼父母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失去經濟保障,生病了怎麼辦?

作為年輕人,吃點苦算什麼,大城市混不下去還可以去二三線城市,父母為子女打拼了大半輩子,他們更不容易。

最後,他更是激動地說:

“你隻考慮自己的未來,父母的未來,你考慮過嗎?”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這場辯論,雙方講得都很精彩,現場觀衆聽得熱淚盈眶。

講真,雙方說得都很有道理。

如果當年的冉高鳴接受了家裡的幫助,沒有錯過去電視台實習的機會,他的未來可能會更加精彩;

如果當年的儲殷不夠努力,不夠拼命,又怎麼會成為改寫命運的人呢?

可是雙方在辯論的時候,一直在混淆一個概念:

啃老這兩個字,在不同家庭條件、不同心性的孩子身上,所反映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任何觀點,抛開客觀事實講邏輯就是在耍流氓。

知乎有網友提出設想:

你大學畢業,留在北京,月薪5000。

扣掉五險一金,到手3890,剛夠租房,通勤和吃飯,連撸個串都是奢侈。

你父母兩人終身俸就月入1W,每個月拿出1k補貼你,讓你有餘力提升自己,你接不接受?

而如果老兩口沒醫保沒終身俸,一把年紀了還要去工地搬磚,去大街上掃垃圾,他們的血汗錢,你拿還是不拿?

如果你的家庭是前者,我想你的答案一定是接受。

父母生活滋潤,自己沒有必要吃不該吃的苦。

如果你的家庭是後者,我想你的答案一定是不接受。

自己過得不容易,但父母過得更不容易。

儲殷說得很對,不能隻考慮自己,不考慮父母的未來。

但這僅代表物質條件不好,沒有能力為孩子提供幫助的家庭。

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啃老并非意味着隻能二選一,幫助了孩子父母就會沒有未來。

宋丹丹在節目中表達的啃老,以及冉高鳴口中的啃老,應該是另一種含義。

在父母有能力托舉孩子的時候,能照顧孩子就盡量多照顧。

而借助父母的托舉,你飛得更高,對整個家庭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真正的生活,其實是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

父母在家裡吃山珍海味,不可能眼睜睜看着你在外啃骨頭;

你飛黃騰達,住豪宅開豪車,也不可能眼睜睜看着父母在老家種地啃蕃薯。

這就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關于啃老,有個網友的話讓人感觸很深:

“我會對我的孩子說,你将來一定要啃我的老,我造好了輪子,你直接拿去用,而不是祖祖輩輩都在重複造輪子,跳不出這個循環。

我造輪子,你造車身,将來你的兒子就可以直接造發動機,這樣他就有一台完整的車了。

你應該在我的基礎上繼續開拓,而不是去重複我這幾十年已經做完了的事情。”

實際上,很多家庭的财富積累,并不是在一代人手上實作的,而是從上一代那裡接力,繼續開拓未完成的事情。

啃老并不丢人,放着父母的資源不去利用,而去走不必要的彎路,那不叫能吃苦,那叫沒苦硬吃。

再者,如果孩子真到了啃老的份上,說明還沒有能力養活自己。

啃父母總比在外面碰壁或者啃别人強,這實際上是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委屈。

這種思想,并沒有什麼毛病。

無論孩子長到幾歲,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會是孩子最堅固的後盾。

宋丹丹支援子女啃老惹争議:啃老有錯嗎?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說真的,我相信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羨慕那些有老可“啃”的同齡人。

你剛畢業,為了省錢住到五環外,每天上班通勤幾個小時,每天吃着廉價的食物,當你還在迷茫自己要奮鬥多少年才能付起房子首付的時候,轉頭一看:

那個和自己同一個宿舍出來的舍友,車房家裡已經安排好,隻需要好好規劃未來就行了。

這個時候,你說你羨不羨慕?

但也隻能羨慕而已,因為你知道你的父母能力有限,能把你養大就已經是拼盡了全力。

這時,你就特别能共鳴到儲殷所說的一類人。

很多時候,不是自己想不想啃的問題,而是家裡有沒有的問題。

啃老的前提是有老可啃。

父母明明沒有能力,你卻不顧家裡經濟條件、無休止地向父母索取财物達成自己的生活标準。

甚至有些更可恨的人,好吃懶做、自私自利,已經成年卻不努力工作、無休止地榨取父母勞動力。

這些行為不叫啃老,叫敲骨吸髓,叫吸血。

啃老最恐怖的,并不是啃老本身,而是肆無忌憚、喪失人生鬥志、吸血鬼似的啃老。

而宋丹丹口中的啃老,在我看來不叫啃老,叫傳承。

我們國家最講究的傳承,上一輩對下一輩有教養的責任,下一代對上一代有贍養的責任,這是寫進我們基因的文化密碼。

當孩子有能力時,自然不用父母接濟;

當孩子在社會失意,難道做父母的還能讓他們忍凍挨餓不成?

很簡單的道理:母公司不扶持子公司,集團的發展就不會長遠。

隻有用自己的資源讓子孫不吃不必要的苦,代代接力下去,後代才會越過越好。

是以說,啃老是沒有固定答案和對錯的。

我相信,每一個對啃老這個話題持否定态度的年輕人,最終都會成長為一個有能力的情況下,願意為自己孩子托底、支援自己孩子啃老的父母。

就像是老話說的那樣:

“父母走過的老路,不想再讓子女也走一遍。”

他們知道那條路有多艱苦,有多不容易,是以更希望孩子能夠站在自己的肩頭上,開辟出一條更寬廣的道路,悠然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