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右上角“關注”,友善及時閱讀最新内容!
香港著名演員鄭佩佩于美國當地時間7月17日去世,享年78歲。
她在遺囑中決定捐獻自己的大腦,這一選擇看哭衆人,不僅為醫學研究加了把猛火,更是人性光輝的閃耀時刻!中華遺囑庫作為延續生命價值的橋梁,用專業服務和滿滿溫情,守護着衆多像鄭佩佩這樣的“大愛英雄”,傳遞着無私與奉獻的正能量!
01 為罕見病醫學研究捐贈大腦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鄭佩佩以其卓越的演技和矯健的身手,成為影迷心中的一代女俠,特别是在《大醉俠》《卧虎藏龍》和《唐伯虎點秋香》等經典武俠片中,為70後、80後觀衆編織了無數關于江湖、俠義與愛情的夢幻回憶。
圖檔來源:網絡
據Variety報道,鄭佩佩于2019年被診斷患有神經退行性非典型帕金森綜合征,即皮質基底節變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CBD)。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其症狀與帕金森病相似,但病理和進展速度存在顯著差異。CBD的早期認知障礙更明顯,且病情進展速度比帕金森病更快,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面對疾病的無情挑戰,鄭佩佩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無私的精神。在遺囑中,她決定将自己的大腦捐贈給Brain Support Network(BSN),用于醫學研究。
其實早在2015年底,鄭佩佩确診此病前就曾向媒體表示:“我已經決定把遺體捐給香港大學,按照慣例,做完研究後,骨灰要灑在香港大學的校園裡。”她用行動诠釋了真正的偉大和善良,赢得了廣大網友的贊譽。
圖檔來源:網絡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教授郁金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CBD的診斷比較困難且目前沒有特效藥,治療以症狀性治療為主,但仍然缺乏大規模臨床随機對照試驗的證據。然而,鄭佩佩的捐贈決定無疑為這一罕見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02 不是登記了捐贈就一定能捐
鄭佩佩的一生是精彩而傳奇的。她以出色的演技和不懈的努力在影視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以無私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懷為醫學研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以善良的品質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通過捐獻遺體或器官,用實際行動诠釋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成為挽救他人生命、助力醫學發展的“大愛英雄”。
圖檔來源: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
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資料顯示,截至7月21日,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已超684萬人,實作捐獻例數達53,935人,捐獻器官個數達166,225個。這些資料表明,器官捐獻在中國正逐漸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支援。
“一鲸落,萬物生。”鄭佩佩的事迹再次引發了社會對人體器官捐獻的廣泛讨論。器官捐獻不僅有助于醫學教育、疾病研究和救死扶傷,還在殡葬改革、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進步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中國紅十字會從2010年開始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至今僅14年,群衆接受度仍較低。
圖檔來源:網絡
受到“入土為安”等傳統觀念的束縛,捐獻者的捐獻意願可能在其去世後受到家屬意見的影響,導緻捐獻意願無法得到有效執行。比如,即使捐獻者生前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登記為志願者,明确表達了捐獻意願,但隻要有家屬反對,捐獻就可能無法實作。
03 中華遺囑庫延續生命價值
中華遺囑庫就曾受理過一起遺體和器官捐贈案件。2019年,年僅23歲的王先生不幸被确診患有狼瘡假性腸梗阻,這是一種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罕見并發症,發病率極低。
今年5月,王先生的病情再度惡化,面對生命的倒計時,心中的不甘與堅持卻愈發強烈。他認為生命的價值不僅僅在于長度,更在于能為世界留下什麼。于是,他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要捐獻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給予他人光明與希望。
圖檔來源:網絡
當王先生滿懷期待地将這一決定告訴父母時,卻遭遇極力反對。“你想都别想,到時我們不同意就捐不了!”他們無法了解,為何還沒有到最後關頭,兒子要做出如此沉重的選擇。
王先生深知父母因為情感上難以接受而反對,于是,他帶着妹妹來到了中華遺囑庫。在遺囑咨詢專家的幫助下,他通過訂立遺囑明确自己的捐獻意願,同時将妹妹指定為自己的遺産管理人,并正式簽訂了一份遺産管理人協定,確定在他去世後,妹妹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執行遺體和器官捐獻。
遺囑咨詢專家為市民講解服務
中華遺囑庫不僅提供遺囑咨詢、起草、登記、保管等服務,還有遺産管理、繼承辦理和安心都護等訂制化服務。在辦理過程中,中華遺囑庫遺囑咨詢專家憑借專業的法律和器官捐獻知識,為王先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保障,為他化解了延續生命價值的後顧之憂。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中華遺囑庫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早在2022年3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就曾組織團隊到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二服務中心調研并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高度肯定了中華遺囑庫對服務和保障器官捐獻、推動遺囑捐贈等公益事業的積極意義。
中華遺囑庫發起人陳凱先生介紹,在前來訂立遺囑的市民中,表達器官捐獻意願的多為大學教授、醫生、律師等高知人群。他們普遍認為,中華遺囑庫專業、溫情,這裡的遺囑和遺産管理人等服務是消除傳統觀念束縛,推廣器官捐獻最合适的途徑。
陳凱先生獲頒“愛心大使”榮譽稱号
同年9月,為表彰陳凱先生對器官捐獻、遺囑捐贈等公益事業發展的卓越貢獻,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為他了頒發“愛心大使”榮譽稱号,贊揚陳凱先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關愛生命、熱心公益的道德風尚,為建構和諧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