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所有文章均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一律舉報
- 首發|首席商業智慧
- 作者|首席商業智慧
引言:把身段放低的太二酸菜魚,依然讨不好顧客。
曾經喊出“等位等上倆小時,四人以上不接待”、“不拼桌、不加位、不外賣”等獨特店規的太二酸菜魚,沒過幾年,立下的flag卻被現實啪啪打臉了。
盡管冒着打自己臉的風險,被網友調侃“桀骜不馴的太二哪裡去了”,這個“酸菜魚頂流”也必須“審時度勢”了。
如今到處在卷“窮鬼套餐”的餐飲市場裡,曾經霸道又傲嬌的太二,也不得不低頭接受現實,因為消費者不會永遠慣着你,資本市場也不會買賬。
暴跌近70%!業績和股價雙雙跳水
太二酸菜魚的誕生,可以說是餐飲界的一股清流。
作為服務業,别人家對顧客是竭盡所能,無條件滿足需求。但是太二酸菜魚主打的就是一個“叛逆”,不讓客人選菜,隻有一種魚,隻有一種辣度,超過四人用餐不接待,還不能外賣......
而且作為一家酸菜魚專賣店,甚至還喊出了“酸菜比魚好吃”的宣傳口号,總之,就是怎麼另類怎麼來。
是以,靠着這股“特立獨行”的人設,太二理所應當成為了當時的“頂流”網紅餐廳,每逢飯點門店前就會聚集一幫等待叫号的食客,排隊2、3個小時更是常态。
在2019年的巅峰時期,太二酸菜魚的翻台率甚至達到了4.9次/天,把海底撈都幹下去了,不愧是餐飲界的網紅頂流。
隻不過,網紅想要長紅,并非易事,這個定律放在太二的身上也同樣适用。
如今這位餐飲老網紅,它的頂流風光早已不在了,門店前已經不用排隊了。
根據九毛九第二季度營運表現公告,截至6月30日止三個月,太二(自營門店)的翻台率為3.6,而在2023年上半年這個數字為4.3,昔日場場爆滿,如今門可羅雀。
消費者們的“用腳投票”,也展現在了太二酸菜魚的業績表現上。
7月19日,太二酸菜魚的母公司九毛九公布了一份《盈利預警》,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約為30.64億元,同比增加約6.4%,而上年同期收入同比大增51.6%;預計歸母淨利潤不少于6700萬元,同比大幅下跌不超過69.8%。
上半年淨利預期暴跌,九毛九交出了一份慘淡的盈警公告。
盡管對于今年上半年利潤預期暴跌的原因,九毛九并沒有提及到太二酸菜魚,但是縱觀前幾年的業績資料可以發現,從2020年開始,太二對九毛九營收的貢獻占比就始終保持在70%以上。
是以,今年九毛九的業績頹勢,作為主力軍的太二品牌無疑成為了其中的“拖油瓶”。
業績預告披露之後,九毛九本就不佳的股價更是應聲下挫。
繼7月22日股價跌10.26%,7月23日繼續下行,截至收盤,九毛九報2.92港元,下跌4.58%,總市值41.28億港元,公司股價已連續創上市以來新低。
是以,九毛九的緊迫感并不是空穴來風的。
為了順應消費趨勢,重新招攬客人,太二酸菜魚開啟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降價促銷。
其人均消費逐年降低,從高峰時期的80元,降到2023年中的75元,今年第二季度這個數字更進一步降到了69元。
跌到了6字開頭,回到了7年前的價格水準。
單碗米飯的價格也從5元調整到3元,而且還在電商直播平台大搞優惠促銷,推出了9.9元的窮鬼套餐。
可見在激烈的價格戰之下,餐飲巨頭也被逼到了牆角,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的回升,讓餐飲的價格開始“失控”。
第一闆斧扛起了“價格戰”的大旗後,第二闆斧便是剔除掉對集團貢獻不大、無功無過的子品牌。
4月19日,九毛九停運了旗下的輕奢粵菜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廚”,目前官網已删除了該品牌資訊。
九毛九集團《2024年第一季度最新營運表現》
實際上,早在2021年,九毛九就關閉了旗下所有慫四川冷鍋串串門店。
之後在2022年6月,九毛九更是以50.94萬的低價,賣掉了煎餅品牌“2顆雞蛋煎餅”80.85%股權。
種種看來,被消費者和資本雙抛棄、回不去的高光時刻......太二酸菜魚也隻能忍痛撕掉網紅光環下的标簽,逐漸開放外賣和六人桌了。
但是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來看,為什麼太二變便宜了,也變得更務實了,反而吃的人更少了?
“酸菜魚一哥”自食“惡果”
說到底,太二酸菜魚回不去頂流的位置,除了成本效益當道的大環境影響外,還在于太二酸菜魚自身的問題。
在社交平台上,關于太二酸菜魚的差評不在少數,其中大多評價都離不開“成本效益不高”、“太貴”、“沒新意”、“難吃”這幾個關鍵詞。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不會再去吃太二了,不僅是因為審美疲勞,永無新意,更因為成本效益不高,同個商圈,花一樣價錢,選擇太多了。”
“太二有點貴,而且味道也沒比其他酸菜魚好到哪裡去。”
按理說,太二酸菜魚客單價不低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如今卻一直被诟病,讓消費者對其意見那麼大,就在于它的産品撐不起它的高價。
衆所周知,太二酸菜魚之是以不能選擇辣度,上菜那麼速度,就是因為它是預制菜。
或者用業内的話來說,就是标準化程度高。
也正是因為标準化程度高,才能讓太二酸菜魚在前期巅峰時期的翻台率一度接近5這個數字。
在大家對預制菜的抵制情緒如此高漲的當下,太二酸菜魚無疑是踩中了雷點,更關鍵的是,它賣得還不便宜。
畢竟同樣是預制菜玩家的“米村拌飯”,就沒有人吐槽,每逢飯點時間也是人滿為患,2023年還開出了480家新店。
在米村拌飯裡,有菜有肉有湯有碳水,量大管飽,不到30元的價格,還能無限續米飯,辣白菜、海白菜拌小菜免費供應,海帶湯也管夠,就問哪個人能拒絕。
然而在太二酸菜魚花費上百塊去吃一頓預制菜,卻還吃不飽,想吃點别的也沒有其他選擇,消費者自然也就不樂意了。
量大實惠是核心,就像“窮鬼餐廳”薩莉亞賺得盆滿缽滿,就是因為它們與當下大衆的消費需求契合了。
更何況,太二所說的“降價”,實則也伴随了品質的下降。
就拿降價的五常大米來說,有消費者表示現在的米飯沒有以前驚豔了,而且比較硬。
就連招牌酸菜魚的風評也在下降:
“減量不加價,變相漲價”、“土腥味太大”、“沒有以前好吃了,魚肉上桌都不滾燙了”、“幾片魚肉我一個女孩子也吃不飽”......
此外,預制菜的崛起也在擠壓着太二酸菜魚的市場,在電商平台上,預制酸菜魚的選擇非常多,而且銷量都不低。
2020年成立的叮叮懶人菜,就是主推的酸菜魚預制菜,2021年就成為“中國酸菜魚預制菜全網銷量第一”,2022年全網銷售額更是突破8億元。
除此之外,二三十元的酸菜魚預制菜價格也比太二酸菜魚便宜多了,而且口感也差不多。
對此,就更沒有多少人願意排隊去吃一頓價格不菲的酸菜魚了。
是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網紅,難長紅
2015年創立的太二酸菜魚,其實是主營山西面食的九毛九面對流量焦慮,開始發展副牌的舉措。
結果沒想到,這個副牌太給力了,僅僅5年就超越了“九毛九”,成為九毛九集團的第一品牌,以及集團業績的“主心骨”。
是以,嘗到了甜頭的九毛九對副牌“上瘾”,試圖找到集團新的增長曲線。
隻不過,九毛九在招股書也明确表示了培育新品牌有風險,可見太二雖然成為了副牌“神話”,但九毛九想要再複制一個“神話”,也很難了。
太二酸菜魚的興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太二打出了差異化,是以順勢而為,也就輕易地爆火了,成為了網紅品牌。
在2020年的時候,九毛九創始人管毅宏曾說過,“餐飲市場上堅持五年的品牌很少,今天火一下,明天沒了,後天火一下又沒了。”
可如今,太二酸菜魚似乎也漸漸乏力,網紅這個詞離其越來越遠了,九毛九也又一次面對流量焦慮。
2004年創立的“綠茶”餐廳也是俨然成為了一位“過氣”網紅的樣子,高翻台率風光不再,開店計劃也是連續落空,3次上市3次沒有成功,近期更是準備沖擊第四次上市,但是勝算也不大。
畢竟綠茶餐廳在當下還要面臨着一個強力的對手——小菜園,後起之秀的小菜園門店數量和業績增速迅猛,品牌實力不容小觑。
不管怎麼說,餐飲市場競争激烈,作為一個擁有30年深厚積累的餐飲品牌,太二酸菜魚在當下的困境中,能否再次強大起來,還需要交給時間回答。
您還會去吃太二酸菜魚嗎?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國内營運最早的财經自媒體,百萬商界精英的必備讀本,聚焦每日熱點事件、财經人物、創投故事、财富商機等内容!每日為您提供更真實、更專業的商業報道,歡迎關注@首席商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