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見北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柔恭,與人言,憘(悅)怡微笑,而陰賊pian語見北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柔恭,與人言,憘(悅)怡微笑,而陰賊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傷之,時号義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貓’。”這是《唐書》對李義府的評語。
李義府在唐太宗時因對策被拔擢為門下省典儀。高宗時任中書舍人,因立武則天為後,遷中書侍郎參知政事。顯慶二年為中書令,右宰相,與許敬宗同朝執政,曾奏請委任呂後才等重修《民族志》,以抑制舊貴族。
《唐書》評論其為人時說:李義府外表溫順和善,與人談話,面帶和悅微笑,但内心陰險毒辣,凡是他不滿意的人,便總要設法中傷陷害,人們漸漸發現他的這種假面具。管他叫“笑中刀”。又因他善于用軟功夫害人,又送綽号為“人貓”。唐•白居易有詩:“且滅瞋中火,休磨笑裡刀”。
《秘本兵書•三十六計》把“笑裡藏刀”作為敵戰計之四,說“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意即使敵人相信我方,而我方則暗中謀劃,有充分準備再行動,這是内藏殺機而外示柔和的政策。
《孫子•行軍篇》說:“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是以凡屬敵人扮成笑臉、講說好聽話句,都是一種殺機的外露。
如宋代曹玮知州渭州時,一天正與部将飲酒,邊防偵察人員報告有數千士兵叛逃西夏,許多部将驚恐萬狀,而隻有十九歲的曹玮卻若無其事地說他們是遵照我的指令行事的,你們不要聲張。結果西夏怕有奸細,便把叛逃者全部殺光。
再如越王勾踐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政策,麻痹打敗了吳王夫差,這都是外示柔和、暗藏殺機的政策的例子。
現用“笑裡藏刀”,形容兩面派、僞君子行為,或衍意形容表面雖有好感,内裡卻計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