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元化金融産品助力“知産”落地生金

推進知識産權金融服務,正在成為助推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記者近日從銀行、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了解到,知識産權正在與金融不斷創新融合,通過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知識産權ABS(資産證券化)、知識産權保險等多元化方式,變“知産”為“資産”,助力創新“落地生金”。

  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跑出加速度

  金融監管總局今年5月印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明确提出,探索推進知識産權金融服務。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幫助企業盤活專利資源方面不斷探索并取得實效。

  上海某工業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緻力于生産工業耗材的高新技術企業,持有相關專利13項。建行上海金山石化支行在走訪中了解到該公司有資金需求,立即組織從業人員依托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内部評估方法(簡稱“知識産權内評法”),采取信用追加專利質押的擔保方式,為該企業成功申報2000萬元授信額度。“以前聽說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時間長、成本高,沒想到這次服務效率這麼快!”該企業負責人開心地說道。

  據介紹,知識産權内評法由建設銀行在業内首創,并于去年9月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科創企業聚集的省份開展試點工作。知識産權内評法以金融監管總局等三部委聯合制定的《專利評估指引》為指導,以國家知識産權局定期公布的專利許可資料為支撐,從專利的法律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等核心要素出發,較為科學地評估得出專利價值,實作商業銀行知識産權評估由“外部評估”轉向“内部評估”、由“經驗評估”轉向“标準評估”、由“人工評估”轉向“智能評估”,為科技企業辦理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提供重要依據,進一步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

  實踐證明,知識産權内評法大大提高了知識産權評估效率,更快速、全面、準确地展現企業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僅建行上海金山石化支行一個月内成功就落地7筆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為當地科技企業發展提供金融助力。

  郵儲銀行也推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金融服務和産品,幫助企業将無形資産轉化為有形資産。

  浙江甯波一家從事汽車線束、IML模内注塑、汽車塑膠件等生産制造的企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擁有19項發明專利,2023年銷售額超過1.7億元,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由于今年快速擴大規模,這家企業一度遭遇資金周轉不暢的難題。企業了解到郵儲銀行可以通過知識産權發放貸款,抱着試一試的心态聯系到郵儲銀行甯波分行。

  “對于優質的知識産權型企業,我們全力做好服務支撐。從長期來看,這家企業發展潛力巨大,對于地方經濟發展貢獻較大,這也是我們予以金融支援的重點企業。”郵儲銀行甯波分行客戶經理潘瑩瑩表示。郵儲銀行甯波分行多次上門調查、收集貸款材料,最終根據客戶所需資金情況發放知識産權質押貸款450萬元。這筆知識産權專利質押貸款是郵儲銀行甯波分行2024年發放的首批新型押品貸款之一。

  知識産權ABS頻頻落地

  在銀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機構的助力下,知識産權資産證券化産品(ABS)頻頻落地,7月以來就有多個産品成功發行。

  7月5日,“興業圓融-成都中小擔3期知識産權資産支援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成功發行,這是全國首單“中試平台”知識産權資産證券化項目。據介紹,本期資産支援專項計劃儲架規模10億元,成都高新區首期發行規模1.4億元,優先級證券評級AAA。項目由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等機關牽頭,包含華潤信托在内的多家機構共同參與。産品入池企業14家,聚焦中試平台,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為底層企業30項知識産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4項,實用新型6項),獲得證券化融資近1.4億元。

  7月2日,由華安證券擔任計劃管理人、南京鑫欣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作為原始權益人的“華安鑫欣-蕪湖市1期知識産權資産支援專項計劃”成功發行并設立,該項目為安徽省首單市場化增信知識産權資産證券化産品。首期優先級票面利率2.63%,發行期限1年,評級AAA級,涵蓋了半導體、醫藥、3D列印等多個行業科創企業,在底層資産中的10家企業中,多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該項目中,華安證券不僅在産品結構設計上進行了市場化增信的創新嘗試,打破以往知識産權證券化項目需要地方國有企業進行增信擔保的前例,采取由徽商銀行開具銀行融資性保函的方式,為底層科創企業進行增信擔保;同時,也在發行定價方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首期發行票面利率僅2.63%,并積極協助企業了解運用相關貼息政策,将企業實際權重融資成本降至2%以内。

  與傳統的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相比,知識産權證券化産品具有融資規模大、期限長、流動性強等優勢。業内人士認為,這種創新模式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援。

  聯合資信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伴随多項知識産權金融服務政策落地,知識産權ABS采用先試點後推廣的模式快速發展,發行規模呈波動增長态勢。2022年12月,交易所出台特定品種的資産支援證券指引,明确優化知識産權ABS挂牌條件。2023年知識産權ABS創新型産品不斷湧現,全年共發行47單,發行單數較2022年增加12單;發行規模為78.85億元,同比增加23.23%。2024年1月至3月,知識産權ABS共發行9單,發行規模為13.18億元。

  知識産權保險産品體系不斷完善

  作為知識産權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産權保險發揮着拓展融資管道、提供風險保障的雙重作用。

  記者從太平洋産險方面了解到,針對知識産權的創造、保護及運用,太平洋産險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險産品體系。從承保規模看,專利執行保險是太平洋産險營運的主要知識産權保險産品;從覆寫範圍看,太平洋産險已出具專利權、商标權、著作權、農産品地理标志、內建電路布圖設計等各種知識産權保險方案,其中不乏多項全國首創的産品。如2022年11月,太平洋産險推出了全國首單資料知識産權安全保險,基于資料存證平台創新承保模式,專項保護企業資料知識産權,在全國率先走出資料知識産權運用促進和保護的新路徑。

  中國人保集團副總裁于澤表示,中國人保按照“政府引導、商業對接、專業運作”的總體工作模式,建構完善知識産權保險産品體系,打造知識産權保險全流程服務體系。一是深化地方合作,探索特色發展方式。自2011年以來,國家知識産權局委托人保财險開展知識産權保險試點工作,積極推動北京、廣東、山東等地知識産權保險試點落地。截至2023年底,累計為超過3.2萬家企業的近5萬件專利、商标、地理标志及內建電路布圖設計提供了逾1400億元風險保障。二是推進産品創新,完善知識産權保險産品體系。目前,産品覆寫知識産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全過程,包括專利、商标、著作權、地理标志、內建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及商業秘密等知識産權全品類的二十餘款産品。三是建立專家機構庫,推進全流程服務體系建設。2023年首次建立知識産權保險專家庫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庫,獲批建設業内首個“國家知識産權保險綜合服務試點平台”,将對推動知識産權保險規模化、平台化、內建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四是開展基礎研究,推動行業發展。2021年10月,在廣州開發區正式揭牌成立“中國人保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産權保險中心”,這是全國首個知識産權保險中心。2022年9月,設立知識産權保險創新實驗室。2023年2月,與國家知識産權局知識産權發展研究中心聯合釋出業内首份《中國知識産權保險發展白皮書(20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