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延川縣大禹街道:大力發展蠶桑産業 鋪就富民興村新“絲”路

仲夏時節,萬物并秀,草木争榮。清晨,賀土坪村的蠶房中傳來“沙沙沙”的聲音,隔壁的窯洞裡,為了及時完成上蔟任務,忙乎了一整夜剛剛躺下的村支部書記高學文發出輕輕的鼾聲,窗外時不時傳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一曲和諧奮進的鄉村振興交響樂在賀土坪村悄然奏響。

過去的賀土坪村,在村農戶年齡偏大,産業基礎薄弱,村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近年來,為了發展壯大産業,延川縣大禹街道賀土坪村立足資源優勢,按照“政府引導、金融扶持、群衆自主”的産業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引導、能人帶動、以點帶面、大力宣傳的方式,鼓勵村民種桑養蠶,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緻富管道。

宣傳“動”起來

延川縣大禹街道:大力發展蠶桑産業 鋪就富民興村新“絲”路

“蠶難養,容易病,我又不懂技術,不想養。”“我以前養過,那根本不行。”......在賀土坪村第一次召開的發展蠶桑産業村民大會上,大部分村民表示沒有養蠶意願。為了讓村民摒棄傳統養蠶的落後思想,充分了解并願意發展蠶桑産業,村支部書記高學文帶領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深入農戶家中進行宣傳動員,做足說服。在村“兩委”的不懈努力下,最終,32戶農戶踴躍報名參與發展蠶桑産業。村民的認可極大地提高了村“兩委”班子搞蠶桑産業的信心,也為賀土坪村建設蠶桑産業示範園奠定了堅實基礎。

桑園“建”起來

延川縣大禹街道:大力發展蠶桑産業 鋪就富民興村新“絲”路

為能盡早完成桑園建設,堅定村民發展蠶桑産業信心,街道上司幹部、村“兩委”成員與村民齊上陣、共參與,全心全意投入到示範園建設中,從土地整理、開溝、施肥、回填、栽植、覆膜到扣防凍缽等環節,均安排專人進行監督,全程高要求、高标準。在街道主要上司常态化督導檢查下,延川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不遺餘力地技術指導下,經過30天的共同努力,500畝桑園建設項目圓滿完成。過去的兩年裡,街道引導農戶提升科學管理水準,每年每畝施尿素20千克,分兩次施肥并在7月底前完成,確定桑葉優質優産。“我們村的土壤好,桑樹光照足,無污染,種出來的桑葉又大又好,非常有利于養蠶。”包村上司劉娟娟信心滿滿地說。

技術“引”進來

延川縣大禹街道:大力發展蠶桑産業 鋪就富民興村新“絲”路

在确定發展蠶桑産業後,賀土坪村黨支部書記高學文帶領養殖農戶先後到子長澗浴岔、關莊楊家坪等村實地調研、考察學習蠶桑産業技術,讓農戶在學習交流中破解養殖遇到的困難,積累經驗。今年5月,村支部書記高學文、包村幹部王玉坤等5人赴江蘇省鎮江市實地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先進技術,進一步精進蠶桑養殖技術。同時,今年延川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牽頭雇傭專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蠶桑養殖,每日到村入戶檢視養蠶情況,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確定蠶桑植養殖提質增效。

“我們今年養蠶不僅有高書記、玉坤的幫忙,還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天天上門指導,幫我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蠶養的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現已成功上蔟結繭,太感謝黨組織了。”養殖農戶白潤林興高采烈地說。

絲路“打”開來

延川縣大禹街道:大力發展蠶桑産業 鋪就富民興村新“絲”路

近年來,賀土坪村結合自身實際,深入推進“衆籌、衆議、衆創、衆享”促“三變”的措施,按照“政府獎補、支部引領、農戶自主、自願養殖”的原則,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互助合作模式進行生産經營,大力發展蠶桑産業。“今年第一批次我村共養蠶17張,沒有發生病蟲害,平均每張産量達100斤,總收入5萬多元。”村黨支部書記高學文高興地說。

延川縣大禹街道:大力發展蠶桑産業 鋪就富民興村新“絲”路

養殖農戶分享

“這回我老兩口忙了20多天,養的蠶就賣了六千多,平時連想都不敢想,我們這麼大年齡了還能掙這麼多錢,真是比過年還讓人高興!”72歲的老人白瑞笑容滿面地說。

“我這回蠶養的非常成功,一張半就賣的4595元,一回比一回有經驗,下一回我要再多養2張,這比我務工強多了。”養殖農戶劉世峰興奮地跟大家分享。

延川縣大禹街道:大力發展蠶桑産業 鋪就富民興村新“絲”路

下一步,延川縣大禹街道賀土坪村将持續發揮資源優勢,堅持把桑蠶産業作為重要特色産業,進一步擴大規模,以村集體“基地”為樣闆,以“農戶”為主體,以“政策支援”為賦能,采取線上+線下技術教育訓練、技術員持續跟蹤等方式,推廣運用新技術、新品種,加快實作蠶桑産業的轉型更新,全面提高品質效益和競争力,逐漸實作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轉變。(供稿:延川縣大禹街道)

責編:劉濤

編輯:汪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