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鐘會、姜維、衛瓘三人,各懷鬼胎,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舞台上演繹着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遊戲。鐘會野心勃勃,欲謀反自立;姜維忠心不改,欲借機複國;衛瓘智謀過人,暗中布局。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在成都這片土地上演着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修羅場。最終,三人皆葬身于這場驚天陰謀之中,留下了一段震撼後世的傳奇故事。

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曹魏政權決定出兵滅蜀。這一年,曹魏朝廷集四方之兵十八萬,分三路大軍伐蜀。

鐘會、鄧艾、諸葛緒分别領軍,向蜀國發起猛烈進攻。鐘會作為主力,攻占漢中平原,直逼陽安關。鄧艾則作為偏師,偷渡陰平,出其不意。

諸葛緒本應切斷沓中和漢中的聯系,卻被姜維晃了出去。姜維趁機率軍駐守劍閣,與鐘會對峙。這一局面,讓蜀國暫時喘息。

然而,鄧艾的偏師卻成了決定性的因素。他率軍偷渡陰平、江油、涪城,一路勢如破竹。鄧艾擊敗了諸葛瞻的援軍,直逼成都。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劉禅面對鄧艾的兵鋒,不得不投降。就這樣,曆經二帝四十二年的蜀漢政權,就此滅亡。鐘會和鄧艾,都是以立下不世之功。

然而,勝利的喜悅很快就被野心和權謀所取代。鄧艾因功高震主,開始膨脹。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休養生息、整修軍備、厚待蜀人等。

這些建議雖然出于憂國憂民之心,卻引起了司馬昭的猜疑。鄧艾失去了戒心,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

與此同時,鐘會的野心也開始暴露。他早在伐蜀之前,就開始謀劃自己的大業。鐘會構陷諸葛緒怯懦畏戰,将其送回,以掌控更多兵力。

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姜維也沒有放棄。雖然蜀漢滅亡,但他仍然懷着複國的希望。姜維看出了鐘會的野心,決定利用這一點來實作自己的計劃。

他故意勸說鐘會明哲保身,實則是在加深鐘會的危機感。姜維的目的,是要借鐘會之手除掉魏将,然後再找機會殺死鐘會,實作蜀漢複國的宏願。

就在這三人各懷鬼胎的時候,一個名叫衛瓘的人悄然登場。衛瓘出身河東衛氏,是個文化世家。他的父親衛觊是曹魏老臣,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

衛瓘年僅十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但家族的影響力讓他的仕途并不坎坷。他為人至孝,明識清允,在朝中也算是個清流名士。

他巧妙地收押了鄧艾,智取了鐘會和姜維,最終平定了"鐘會之亂"。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權謀修羅場中,衛瓘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蜀漢滅亡後,鐘會的野心如同脫缰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他在劍閣一戰中雖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滅蜀之功卻是闆上釘釘。

這位年僅四十出頭的年輕将領,眼看就要平步青雲,直上雲霄。然而,功高震主的處境讓鐘會如芒在背,寝食難安。

他深知司馬昭這個老狐狸不會輕易放過任何威脅自己權力的人。鐘會開始琢磨着如何保全自己,甚至是如何更進一步。

在這個節骨眼上,鄧艾的存在成了鐘會的眼中釘、肉中刺。鄧艾功勞不比鐘會小,甚至可以說是滅蜀的頭号功臣。

鐘會心裡清楚,要想獨占功勞,就得先把鄧艾這個絆腳石踢開。于是,他開始暗中布局,準備對鄧艾下手。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鐘會的第一步棋,就是利用鄧艾的輕敵冒進。他将鄧艾給司馬昭的上書偷偷篡改,把裡面的内容改得傲慢無禮。

同時,鐘會還截獲并銷毀了司馬昭給鄧艾的回信,自己僞造了一封。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直接切斷了鄧艾與司馬昭之間的聯系。

鄧艾渾然不知自己已經陷入了鐘會的圈套。他依舊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處理蜀地事務。

鐘會見計謀得逞,更加肆無忌憚。他聯合胡烈、師纂等人,開始大肆散布鄧艾謀反的流言。

這些流言像瘟疫一樣迅速蔓延,很快就傳到了司馬昭的耳朵裡。司馬昭本就對鄧艾心存疑慮,聽聞此事,立即下令将鄧艾押解回洛陽。

鄧艾被囚車押送的消息一傳開,整個蜀地頓時震動。鐘會趁機接管了鄧艾的兵權,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多。

然而,除掉鄧艾隻是鐘會計劃的第一步。他的野心遠不止于此。鐘會開始謀劃割據自立,建立自己的政權。

為了實作這個目标,鐘會開始拉攏姜維。姜維雖然是降将,但在蜀地仍有不小的影響力。

鐘會認為,如果能夠得到姜維的支援,他在蜀地的統治就能更加穩固。于是,他開始對姜維示好,給予各種優待。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姜維看穿了鐘會的心思,但他并沒有拒絕。相反,他決定借此機會實作自己的複國大計。

就這樣,鐘會和姜維開始了一場你來我往的博弈。表面上,兩人稱兄道弟,實則各懷鬼胎。

與此同時,鐘會還在暗中籠絡軍中将士。他大肆封賞,許以高官厚祿,企圖收買人心。

鐘會的這些舉動自然瞞不過衛瓘的眼睛。衛瓘作為司馬昭的心腹,早就對鐘會的行為起了疑心。

他開始暗中調查,收集證據,準備在适當的時候揭露鐘會的野心。衛瓘的行動如同一把懸在鐘會頭頂的利劍,随時可能落下。

就在這劍拔弩張的氛圍中,鐘會終于按捺不住,決定付諸行動。他召集心腹,商議起兵的計劃。

鐘會的計劃是先控制住蜀地,然後以此為基地,逐漸向東擴張。他甚至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夠統一天下。

然而,鐘會不知道的是,他的每一步行動都在衛瓘的監視之下。衛瓘就像一個隐藏在暗處的獵人,靜靜等待着鐘會露出破綻。

就在鐘會準備正式宣布起兵的前夜,衛瓘終于出手了。他調動早已布置好的力量,一舉搗毀了鐘會的老巢。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鐘會的謀反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胎死腹中。他本人也被衛瓘的人馬包圍,走投無路。

在蜀漢滅亡的風雨飄搖中,姜維這位蜀漢的忠臣并未就此認命。他的心中始終燃燒着一團複國的火焰,隻待時機成熟便會熊熊燃起。

姜維深知,要想實作複國大業,單憑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一個強大的助力,而這個助力,恰恰就是野心勃勃的鐘會。

在投降鐘會的過程中,姜維表現得異常順從。他不僅主動獻上了自己的兵權,還向鐘會表示願意效忠。

這一舉動讓鐘會大為驚喜,他原本還擔心姜維這個蜀漢名将會成為隐患。姜維的投誠,無疑讓鐘會如虎添翼。

然而,姜維的順從隻是表面現象。他暗中觀察鐘會的一舉一動,等待着可乘之機。

姜維很快就發現,鐘會對鄧艾懷有極大的戒心。兩人雖然同為滅蜀功臣,卻明争暗鬥,各懷鬼胎。

看準這一點,姜維開始在鐘會面前對鄧艾進行各種诋毀。他時不時地向鐘會透露一些鄧艾的"野心",說鄧艾有稱帝的打算。

這些話語如同一滴滴毒藥,慢慢侵蝕着鐘會的内心。姜維的計謀開始顯現效果,鐘會對鄧艾的猜忌日益加深。

與此同時,姜維還不忘對鐘會進行恭維。他經常在鐘會面前大肆吹捧,說鐘會的才能遠勝鄧艾,應該獨攬大權。

這種軟硬兼施的手段,讓鐘會對姜維越發信任。鐘會甚至開始與姜維商讨如何除掉鄧艾的計劃。

姜維見計謀得逞,更加賣力地蠱惑鐘會。他提議鐘會可以先誣陷鄧艾謀反,然後趁機将其除掉。

鐘會被姜維的計策所迷惑,真的開始着手準備陷害鄧艾。他派人僞造了鄧艾的謀反證據,并上報給了司馬昭。

司馬昭收到消息後,立即下令逮捕鄧艾。就這樣,鄧艾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鐘會的人馬包圍并押解回洛陽。

看到鄧艾被除掉,姜維的計劃進行到了下一步。他開始慫恿鐘會割據自立,稱鐘會有能力建立一番新的事業。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姜維對鐘會說:"您的才能足以成就霸業,何必屈居人下?不如趁此機會,割據蜀地,自立為王。"

這番話正中鐘會下懷。他本就有稱帝的野心,隻是一直沒有合适的機會。現在有了姜維的支援,鐘會的野心更加膨脹。

于是,鐘會開始着手準備割據自立的計劃。他暗中籠絡将士,積蓄糧草,為起兵做準備。

姜維則在一旁推波助瀾,不斷給鐘會出謀劃策。他表面上是在幫助鐘會,實則是在為自己的複國大業鋪路。

姜維的計劃是,等鐘會起兵後,借機挑動魏軍内部沖突。然後在混亂中除掉鐘會,奪回蜀地,重建蜀漢。

為了讓計劃更加完善,姜維還暗中聯絡了一些舊部。他讓這些人隐藏在鐘會軍中,等待時機行動。

就在姜維的計劃即将得逞之際,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現了。這個人就是衛瓘,司馬昭派來監視鐘會的心腹。

衛瓘早就對鐘會和姜維的行為起了疑心。他暗中調查,很快就發現了兩人的陰謀。

然而,衛瓘并沒有立即揭穿姜維和鐘會。他決定靜觀其變,等待最佳時機一舉拿下兩人。

就這樣,姜維、鐘會和衛瓘三人,在這片剛剛平定的蜀地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博弈。

在這場權謀的漩渦中,鐘會、姜維和衛瓘三人各懷鬼胎,如同三隻狡猾的狐狸,互相戒備,又互相算計。這場博弈,最終以一種誰也沒有料到的方式收場。

鐘會終于按捺不住,決定付諸行動。他集結心腹,準備正式宣布起兵。

在起兵前夕,鐘會召集将領們開會。他慷慨激昂地宣講自己的理想,許諾将士們榮華富貴。

姜維站在鐘會身邊,不動聲色。他看似在支援鐘會,實則在等待時機。

就在這時,一直潛伏的衛瓘突然發難。他帶領一隊士兵,直接闖入會場。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衛瓘大聲喝道:"鐘會謀反,人人得而誅之!"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炸響在衆人耳邊。

在場的将領們頓時慌了神,有人開始動搖。鐘會見狀,急忙辯解,但為時已晚。

衛瓘早已布置妥當,他的人馬迅速控制了局面。鐘會的心腹們被一一拿下,無法反抗。

鐘會見大勢已去,拔劍欲自刎。姜維則趁亂溜出會場,準備實施自己的計劃。

衛瓘眼疾手快,一把奪過鐘會的劍。他冷笑道:"想死?沒那麼容易!"

鐘會被五花大綁,押送到一旁。他的野心和陰謀,就這樣化為泡影。

與此同時,姜維召集了暗中聯絡的舊部。他們趁着混亂,開始在軍中煽動。

姜維的人馬四處散布謠言,說鐘會和衛瓘勾結,要對蜀地将士不利。這個謠言如同一把火,瞬間點燃了軍中的不滿情緒。

原本對鐘會心存疑慮的将士們頓時群情激奮。他們紛紛拿起武器,開始四處搜捕鐘會的親信。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衛瓘意識到局勢失控,急忙派人鎮壓。然而,事态發展得太快,已經無法控制。

軍營中很快陷入一片混亂。将士們四處走動,互相猜疑,一觸即發。

姜維見時機已到,立即率領舊部出擊。他們趁亂攻入鐘會的大帳,準備劫走鐘會。

衛瓘得知消息,立即帶人趕來阻止。三方人馬在大帳前展開激烈交鋒。

刀光劍影中,鐘會趁亂掙脫繩索,搶過一把劍就要殺出重圍。姜維見狀,急忙上前阻攔。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衛瓘的箭如流星趕月,直取鐘會咽喉。鐘會應聲倒地,不省人事。

姜維見計劃功虧一篑,隻得帶着舊部且戰且退。衛瓘則趁機穩住局面,開始清理叛軍。

混亂中,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姜維是蜀漢奸細!"這句話如同導火索,引爆了現場的火藥桶。

原本跟随姜維的一些将士,聽到這話頓時如夢初醒。他們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姜維利用了。

公元263年,曹魏大軍攻破蜀漢,一場驚心動魄的權謀大戲拉開帷幕

一時間,衆怒難犯。姜維周圍的人紛紛倒戈相向。

姜維見大勢已去,隻得拼死突圍。然而,他終究寡不敵衆,被亂軍生擒。

衛瓘見姜維被擒,這才松了一口氣。他立即下令,将姜維和鐘會分開關押,嚴加看管。

就這樣,這場驚心動魄的三方角力,以鐘會身負重傷、姜維被擒告終。衛瓘雖然平定了叛亂,但軍中元氣大傷。

事後,衛瓘立即上書司馬昭,詳細彙報了事情的經過。司馬昭得知消息,既驚且怒。

他立即下令,将鐘會和姜維押解回洛陽,就地正法。至于其他參與叛亂的将士,也都受到了嚴懲。

這場曠日持久的權謀遊戲,最終以誰也沒有得逞而告終。鐘會的野心、姜維的複國夢想,都化為了泡影。

而這場動亂,也成為了蜀漢滅亡後的最後一次餘波。從此以後,蜀地徹底歸入魏國統治,再無波瀾。

曆史的車輪就這樣向前滾動,留下的隻有一聲歎息,和無數人的遺憾與悔恨。這就是三國末期的一幕悲劇,也是權謀政治的必然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