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如何兼顧爆發力和肌肉耐力?#
直奔主題:爆發力分為高中低三種類型爆發力,它們分别是按時間長短的持續性來區分。
高爆發力:30秒以内的強烈運動。
中爆發力:30秒-5分鐘以内的劇烈運動。
低爆發力:5-15分鐘以内的滿負荷運動。
總結來說:爆發力也分為短時間爆發、可持續性爆發。
按照我們正常思維來說:爆發力也分為短時間内的力量爆發、和短時間内的速度爆發。
如果按我個人了解:爆發力應該是力量+速度。
我們看到很多的體育賽事,都需要力量兼顧速度,比如:百米争霸、跨欄、跳遠、舉重(一瞬間的抓舉)、拳擊(瞬間出拳速度)。
接下來再了解一下肌肉耐力,這裡不查資料了,全憑個人了解出發:肌肉耐力應該是肌肉抗阻力、抗壓能力。也分為靜态肌肉耐力和動态肌肉耐力。
比如:無氧器械訓練,此種大多劃分為靜态下的抗阻力耐力訓練。而中長跑、自行車越野等等,應該是動态肌肉耐力表現較多。
但是,隻講肌肉耐力是行不通的,因為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忽視:那就是心肺抗壓、抗阻耐力。雖然很多的無氧運動并不需要心肺過多參與供氧,但是在瞬間劇烈運動後,也是需要通過快速呼吸來補償心肺造成的壓力。
是以無論耐力或爆發力,都需要有一個強大的肺。心肺耐力上不來,那就缺少了最根本的運動支援。
具體的靜态耐力和動态耐力,它們之間有着較為明顯的劃界。習慣于長跑的,爆發力耐力就相對較弱。習慣于爆發力運動的,動态耐力就相對偏弱。
但也不是一概而就的,比如鐵人三項賽,就包括了爆發力、肌肉耐力參與其中。為啥那是鐵人呢,鐵人的意義就在此處。
回到主題:本篇主要針對健身,那就從健身角度來探讨一下如何兼顧爆發力和耐力。
健身本身是無氧訓練參與較多,畢竟大部分人健身是為了增肌塑形,管理身材。但是過于看重靜态無氧訓練的話,會發現長出來的肌肉缺乏靈動性,意即肌肉耐力限制了應有的速度、爆發力。
那該如何兼顧呢?
1、不要貪圖過大緯度。
這裡不是說不要緯度,沒有緯度就沒有結實的身體,反而具備相應緯度,更能增加力量爆發。這種力量指的絕對力量。
比如:讓張志磊和友善打一架,張志磊即便不是世界拳王,友善也不一定打得過。
但是肌肉緯度過大會拖慢爆發力的施展,這是客觀事實。是以我們不貪圖大塊頭,但需要這種絕對力量的存在。
2、日常健身訓練中,可以适當加入爆發力和耐力訓練。
重點來了,不是要兼顧耐力和爆發力嗎?
先說爆發力:在自由器械爆發力訓練上,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體院專業運動員。因為他們的日常訓練,就是我們的模闆。
舉例:杠鈴深蹲,深蹲訓練的方向分為大容量超級組,還有大重量沖刺(有人保護前提)。那麼我們在大容量深蹲訓練時,可以在剛開始尚有體力時加入爆發力訓練。
具體動作:深蹲開合跳,從蹲起再到跳躍,形成一瞬間的爆發力。
還有硬拉,如果在不追求大重量的前提下,可以着重培養自己的瞬間抓舉能力,這肯定是爆發力的一種形式,照此練下去,你不僅不會變得笨重,反而更加靈敏、有速度、有力量感。
還有俯卧撐,可以改為擊掌俯卧撐。這裡宣告一下,本人最近突破了擊掌兩下,小有進步,小嘚瑟一下。
還有杠鈴快速展臂,這是直接作用于爆發力直擊速度。平時不需要多做,3-5組适應性訓練即可。
還有引體向上快速抓握、擊掌。此項運動有一定的難度系數,它要求你的手臂力量足夠富餘。此項技巧性訓練,着重培養的是全身的協調性。比如電視節目裡的闖關大冒險,那是真正的拼耐力+爆發力運動。
最後再來探讨一下耐力:
前面我們提到了,耐力分為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耐力很重要,它直接決定着你是否是一個合格的鐵人。
從健身角度來講,我們除了平時的器械訓練之外,盡量參與五公裡耐力跑步。當然也可以把耐力訓練和無氧訓練分開進行。比如一天器械訓練、一天跑步、還要一天休息調整。
五公裡隻是動态耐力的初階,相信做起來并不難。這裡不要求過高跑速,要的是适應那種長距離、長時間的抗造能力、抗壓耐力。
說了這麼多,如此鍛煉的意義是什麼?
實話告訴大家,最近本人去做了一次體檢:各項名額正常,包括什麼甘油三酯、心電圖等等。要知道,本人有疑似心肌缺血。自己的身體自己了解,運動是充滿魅力的,魅力無處不在。
一句話:生命在于折騰。
祝:運動快樂,健康常在。
#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