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的隆美爾最後被逼自殺,到底冤不冤?

老周

摘要:隆美爾是二戰德軍最著名的将領,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但是隆美爾最後因為受到720刺殺事件牽連,被逼自殺。很多人都認為隆美爾并沒有參與暗殺事件,是以他自殺是冤屈的。那麼隆美爾之死到底冤不冤?

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的隆美爾最後被逼自殺,到底冤不冤?

隆美爾是二戰德軍最著名的将領,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但是隆美爾最後因為受到720刺殺事件牽連,被逼自殺。很多人都認為隆美爾并沒有參與暗殺事件,是以他自殺是冤屈的。那麼隆美爾之死到底冤不冤?

720事件是二戰後期納粹德國發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德國内部反納粹的密謀集團在1944年7月20日策劃組織了刺殺希特勒,并在德國本土發動了政變。但是陰差陽錯,放置在會議室會議桌底下的炸彈爆炸竟然沒有炸死希特勒,政變随即被鎮壓。希特勒随後展開了血腥的報複,在全國和德軍占領區開始了大規模的搜捕和屠殺。據不完全統計,有約1萬人被關進集中營,約7000人被捕,至少有4980人被處死。

10月14日中午,布格道夫和麥塞爾等兩位将軍帶着一隊全副武裝的黨衛隊來到了隆美爾家裡,向他傳達了希特勒給他的兩種選擇,一是自殺,這樣将不再追究連累家人,同時保留名譽,享受國葬待遇,家人也将享受元帥家屬待遇。二是逮捕并送交法庭公開審判,同時隆美爾的副官、秘書甚至家人都會遭到逮捕,并接受是否參與暗殺的調查審訊。

最後隆美爾選擇了第一種,他和家人道别,然後出門上車,汽車僅開出去500米就停了下來。布格道夫将軍讓讓司機和警衛下車,五分鐘之後再回來。當他們回到車上,隆美爾已經在後座服毒自殺。

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的隆美爾最後被逼自殺,到底冤不冤?

很多人都認為隆美爾死得很冤,因為他根本沒有參與720暗殺事件。隆美爾确實不是密謀集團的成員,他也沒有參加任何密謀集團關于暗殺希特勒和控制德國本土的“瓦爾基裡”計劃的會議。

至于隆美爾和密謀集團有交集,也隻有兩個情況,第一是密謀集團成員漢斯·斯派達爾少将是隆美爾B集團軍群的參謀長。斯派達爾确實曾經想拉攏策反隆美爾,但考慮到隆美爾和希特勒的特殊關系,最終斯派達爾隻是動了念頭,并沒有付諸行動。

第二是密謀集團的成員駐法國德軍總司令馮·施圖爾納格爾上将在7月7日,也就是諾曼底登陸的第二天,派自己的副官霍法克上校——他也是密謀集團成員,而且是在希特勒會議室放置炸彈的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上校的表哥——去見隆美爾。隆美爾和霍法克單獨密談了半個小時,具體談了什麼無從得知。

霍法克回來後向施圖爾納格爾彙報,稱隆美爾表示支援暗殺希特勒,但是沒有任何證據可以作證。很多人都認為這是 霍法克為了邀功而誇大其辭。暗殺元首,發動政變,這樣天大的事情,難道半小時就能談好的?但這次密探後來就成了隆美爾和密謀集團有勾連的最重要證據。

而接下來隆美爾也沒有任何确實的行動可以證明他參加了暗殺和政變。當然,這也有客觀原因,7月17日,也就是暗殺行動前三天,隆美爾在乘車視察前線途中遭到美軍飛機掃射,他被摔出車外而身受重傷。7月20日暗殺發生時,隆美爾還在昏迷中。

7月22日,隆美爾醒來後斯派達爾向他簡單介紹了刺殺事件,隆美爾非常震驚,他大聲嚷道:“這群瘋狂的家夥,他們怎麼能謀殺元首?一個士兵在戰場上就可以殺死他,但那有什麼好處?” 接着他又對斯派達爾說:“我對西線戰局已經不抱有希望。元首是群眾崇拜的偶像,隻要他活着,一切都還難以預測……對于德國來說,沒有元首,國家将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随後他給希特勒發去了一封慰問電:“我的元首,請接受我的真誠祝願,祝您早日康複。”希特勒于次日複電:“請接受我希望你早日康複的最良好的祝願。”

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的隆美爾最後被逼自殺,到底冤不冤?

和霍法克的密談,隆美爾對德軍内部存在飯納粹密謀集團,并準備采取行動,應該是有所了解的,但對于密謀集團的具體行動,很大可能是不清楚的,更不一定就表達了對密謀集團的支援。霍法克在8月初被捕,他在供詞中言之鑿鑿地說隆美爾知道720刺殺計劃。這樣,這次密談就成了最重要的證據。

至于另一個隆美爾和密謀集團有關聯的“證據”,來自蓋世太保的一份報告。 8月12日,密謀集團的骨幹成員萊比錫市市長戈台勒被捕。他提供了一份密謀集團成員的名單。負責審訊的黨衛隊領袖希姆萊在名單上看到了一長串德軍将領的名字——但是并沒有隆美爾。希姆萊就在名單上加上隆美爾和西線德軍總司令克盧格元帥的名字。

客觀來說,隆美爾參加了暗殺行動,顯然缺乏足夠的整局。但是他對德軍内部存在反納粹的密謀集團,以及密謀集團正在醞釀采取行動,還是有所了解的,不能說完全掌握,但至少是了解一些情況的。

但是他并沒有上報,是以“知情不報”這個罪名基本上可以确定。

而希特勒就是根據“知情不報”來逼迫隆美爾自殺,并不能完全說是冤殺。

因為,隆美爾和密謀集團骨幹成員路德維希·貝克、埃爾溫·馮·維茨勒本、施陶芬貝格等人,以及并不是密謀集團的龍德施泰德、曼施坦因等德軍将領完全不同,這些人都是普魯士貴族出身,對希特勒從骨子裡就是看不上瞧不起,之是以當初會支援希特勒上台,隻是出于利益,因為希特勒推行軍國主義,主張對外擴張侵略,這自然符合普魯士貴族階級的利益。在德國國防軍的軍官團裡,始終充斥着對希特勒不滿蔑視的情緒。例如龍德施泰德就一直輕蔑地稱呼希特勒是“波西米亞下士”,從來都不願意主動給希特勒打電話。

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的隆美爾最後被逼自殺,到底冤不冤?

随着戰争逐漸對德國不利,甚至會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覆轍,這些人就開始活躍起來,準備推翻希特勒。

而隆美爾就不一樣了,他是出身平民階層,他的父親隻是一個中學校長,家族也不是什麼貴族。即便加入德國國防軍,也全是靠着自己的戰功在軍中争得了一席之地。但卻一直被貴族軍官團所排擠,到波茨坦軍事學校當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當校長。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才開始得到了飛黃騰達的機會,因為希特勒對他在德累斯頓步兵學校當戰術教官時寫的《步兵攻擊》一書極為欣賞。是以将他調任自己的警衛營營長。這說明希特勒對隆美爾是極其信任的。波蘭戰役之後,希特勒同意了隆美爾的一再請求,将他外放擔任第7裝甲師師長。隆美爾這才在戰場上展露頭角,率領第7裝甲師狂飙突進,勢如破竹。

之後,又讓隆美爾擔任非洲軍司令,率領非洲軍團在北非大展身手,赢得了“沙漠之狐”的贊譽,并在1942年晉升隆美爾陸軍元帥,使他成為第三帝國最年輕的元帥。同時納粹德國的宣傳機構開足馬力不遺餘力吹捧,将隆美爾塑造成了戰無不勝的“軍神”。

可見,希特勒對隆美爾是有着知遇、提拔之恩。希特勒對隆美爾可謂恩寵有加,将他視為自己的親信将領,用他在普魯士貴族軍官團中“摻沙子”。應該說,希特勒對隆美爾,和對龍德施泰德、曼施坦因這些貴族出身将領完全不同的。如果是龍德施泰德、曼施坦因知情不報,希特勒未必會“賜死”,因為這些人和希特勒本來就不是一條心,本來就是面和心不和,完全是因為利益才有合作。

被譽為二戰德軍的“軍神”的隆美爾最後被逼自殺,到底冤不冤?

但隆美爾就完全不同了,希特勒對他是絕對信任和器重,隆美爾即便隻是知情不報,都是無法容忍的背叛,是以“賜死”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相比另一位同樣貧民出身的元帥莫德爾,在720事變中的表現就要比隆美爾明顯“幹淨純粹”得多,是以他就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可以說隆美爾死後,莫德爾就成為希特勒最信任最器重的将領。應該說,盡管莫德爾的知名度遠遠不如隆美爾,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人品操守,比起隆美爾隻高不低。關于隆美爾和莫德爾的對比,本号之後會有專門文章進行深入解讀,敬請期待。

由此可見,隆美爾被逼自殺,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網名光亭,長期從事軍事戰史研究,曾多次在鳳凰衛視、上海電視台擔任軍事欄目嘉賓。出版過二十多本軍事書籍,可在微店“知兵堂書店”、某寶網店“知兵堂書店”上咨詢購買。現在喜馬拉雅上有個人專欄“老周軍事”,制作軍事類音頻節目。在各大視訊平台都開設“老周新觀察”視訊号,解讀軍事熱點,敬請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