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到了中年,男人常常感到孤獨。他醒來時,周圍所有人都依賴他,卻沒有一個人能成為他的支援。
到了中年,很多時候我們已經不再那麼任性,我們對人和事物更有包容心,對朋友更加真誠。因為中年後的朋友大多都是真心相交的。
相信每個中年人都經曆過校友聚會,年輕的時候更是有許多人追逐熱鬧,每天與朋友聊不完的話題。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聚會變成了讓人讨厭的地方。
年輕時的同窗聚會宛若朋友之間的閑談調侃,可随着步入成年,聚會時總帶着一份期盼而不免心有所失。越來越多的人厭倦了這種浪費時間的聚會。
為什麼現在願意參加同學聚會的人越來越少呢?我們應該思考一下這三個中年男人所說的話。
王先生:現在的聚會隻是披着同學的外衣,卻沒有一點同學的情誼
毛主席曾說,和我們一同成長的同窗們,正值充滿朝氣的年華;他們懷抱着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意志,輕松地書寫着自己的人生篇章。這些同志們,與我們曾一同嬉戲打鬧,分享彼此的青春歲月,共同見證時光的見證者。
但是,世事變幻無常,畢業後每個人都會經曆社會的磨砺,曾經的同窗情誼也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逝。
王先生說,現在的同學聚會已經沒有傳統的同窗情,因為飯桌上的人不是說着虛假的話,就是趁機打探别人的私事,甚至有人還忘記了自己已經結婚了,差點犯了錯。
這樣的同學聚會已經沒有意義再讓我們費心思和時間了。王先生說,與其被此類人群譏諷或追逐,倒不如回到家中,更好地享受陪伴家人的幸福時光。
李先生:原本記憶裡挺美好的人,聚會後反而讓人沒一點念想
李先生表示,近來壓力倍增,身上負擔也越來越重。難得回想起青春時光,才感受到人生的可愛。但前不久參加了同學聚會後,就連老同學也令他感到厭煩。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在經曆社會曆程後,都會變得略微不同,可能會變得像我們年輕時讨厭的人。
到了中年,人們看待事情往往更加深思熟慮,眼光也更加敏銳。同齡人們的聚會中,往往夾雜着更多的雜質,不像年輕時候簡單地隻是閑聊天。
很多人參加同學聚會時,都有一些期望。但有時我們卻發現,記憶裡美好的場景并不總能在現實中實作,讓人感到有些遺憾。或許,我們應該停下腳步,去發掘人生中更多可愛的經曆。
何先生:現在的聚會不是攀比就是嘲諷,真是沒一點意思
何先生不久前參加了一次中年難得的聚會,聚會中遇見了許久未見的同學和老朋友。但是在吃飯的時候,就開始聽到一些誇獎自己的話,其中一個同學一說完,另一個又跟進了。
隻吃了兩口飯,其他時間都在跟着别人附和。沒辦法,畢竟自己不是别人眼中的牛人。何先生說,以後還真不想再去參加同學聚會了。
人到中年,許多事情早已不同往昔。相遇時,女性會關注對方的裝扮,而男性則借機炫耀自己的成就,但這些話題對人們來說已經乏味了。
或許在學生時代,你們之間關系密切、感情深厚,但時間的洪流總會沖淡舊日的情誼。随着年華的漸長,中年人更注重的往往是家庭的和睦與孩子的成長進步,那些曾經美好卻已經改變的聚會,也許不必非要參加。
情感結語:
人到中年,友誼該講精不講多。有幾個真心相待的朋友足矣,不必過多強求。想要放松的話,更好的選擇是與三五好友相約,這樣才能真正自在随心。
與其和一些不真誠的人說了些心口不一的話,倒不如在家好好陪陪家人,畢竟到這個年紀應該更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中年,不要過于執着于同學聚會這樣的事情了。因為我們年輕時的那些友誼,已經不再像當初那樣純真。再去為那些變質的感情付出太多,實在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