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聯考結束以後,部分考生會被大學大學錄取,部分學生會被專科學校錄取,在民間有不少人持這樣的觀點,能稱作“大學”的隻有大學大學,“專科”學校不能稱為大學。呵呵,我對這種觀點并不認同。大學和專科都屬于高等教育階段,都可以稱為大學,專科畢業生也是大學生,不要不拿豆包當幹糧哦!
在報考專科志願的時候,很多網友肯定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同樣是專科學校,有的專科叫“專科學校”,比如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有的專科叫“職業學院”,比如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山東交通職業學院。
問題來了,為啥有些專科學校叫“專科”,有些專科叫“職業學院”呢?不要着急得到答案,且讓我慢慢捋一捋。
這幾天關于山東省19萬文科考生大學滑檔的輿情資訊刷屏了。19萬,這個數字不是小數字,有位山西省的主播說,整個山西省的文科考生總數也沒有19萬人!
說句實在話,聯考出現滑檔很正常,山東省大學劃線範圍就是按照1:1.2的比例進行的,據悉2024年的大學招生計劃在25萬人左右,就要在這個基礎上多劃進去20%的考生,也就是說,2024年出現5萬考生滑檔的話,就是正常的滑檔數量。但是,19萬文科生出現了滑檔,就不正常了。
當然,“罪魁禍首”是物化綁定以後,選科不同時選實體和化學的考生,就全部淪為了文科生,現在絕大多數高校在招生的時候,都限定了實體化學兩科必選,是以留給文科生的“活路”自然就少了。現在這些滑檔的19萬文科生,再加上部分落榜的理科生,同時就要争搶數量有限的專科計劃了。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對文科生而言,能夠考上一所專科學校,竟然也成了了不起的勝利者!
以往,大家都不在意專科學校,可以這麼說,很多人根本沒有把專科放在眼裡,隻有那些走投無路、山窮水盡的考生,才會去讀專科學校。今年,不一樣了,專科學校搖身一變,身價倍增了!
可能在50歲以上的網友當中,提到專科,會立馬想到當時的一些專科學校,那時候是被稱為大專的,有某某師範專科學校、某某醫學專科學校、某某電力專科學校、某某财經專科學校、某某商業專科學校、某某食品工業專科學校、某某外語專科學校等等,在那些大學升學率很低的年代,能夠考上專科,也是“天之驕子”了。這些專科學校是面向普通高中招生的,簡單說,就是通過夏季聯考招生的,通過單純的文化課考試選拔錄取的。
那個時候,除了這種普通的高中學校之外,幾乎各個縣區都還有一種被稱為“技校”“職業中專”的學校。也就是平時所說的中職學校,考不上高中的國中畢業生,有一些就讀了這樣的中職學校。一般情況下,中職學校的學生是不能參加聯考的,簡單說,中職學校的畢業生要麼找個活幹,要麼回家種地,因為中職學校是不包配置設定的,不負責你的就業。
大陸是世界上著名的制造業大國,制造業離不開生産一線的普通勞動者,需要腳踏實地幹活的勞工,而不是數量龐大的科技研究員和理論專家,需要一大批把理論落地的實踐者。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國家開始重視專科教育,并且在部分省、市試行招收中職學校的畢業生。中職學校的教學與普通高中不一樣,普通高中隻學習文化課,屬于理論層面的。而中職學校除了學習國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之外,還要學習專業技能課,比如醫藥、護理、汽車維修、機電、财會、計算機、土建等課程,還要參加技能訓練。應該說,中職學校的學生應用實踐的能力要比普通高中學生強很多的。是以說,制造業大國離不開這些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勞動者。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聯考報志願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高職高專”的東東,這個所謂的“高職高專”就包括了過去的那些傳統的專科學校和新出現的面向中職學校招生的高職院校。兩種專科畢業證書的含金量是一樣的,都是國家承認的,畢業後的待遇都是一樣的。
根據我的了解,多數專科高職院校都是由原來的幾所中職學校合并組建而成的,畢竟高職院校的辦學層次屬于專科,一所中專學校升格專科學校還是有難度的,幾所中專學校合并起來,無論辦學規模,還是硬體設施等條件,就能達到專科辦學的标準了。當然,也有一些高職院校是由一所中職學校升格而成的。
中職學校可以升格為專科,原來的專科也就能升格為大學,是以原來的多數專科學校陸陸續續地都升本了,有些成了“大學”,有些成了“學院”,隻有少數“老專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還是原地踏步,繼續“專科”着。
當然,根據網絡上的說法,教育部規定非師範、非醫學類的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應規範校名字尾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師範、醫學類的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則應規範校名字尾為“高等專科學校”。關于這種說法,我并沒有查到教育部的官方檔案,真僞與否就不得而知了。
無論是專科學校,還是職業學院,專科生的生源主要來自這麼幾條管道:普通聯考、春季聯考、高職單考單招,這些被錄取的學生屬于普通全日制的學生,而成人聯考、自學考試招收的學生屬于非全日制的。
總之,現在的大學專科,被稱為高職高專,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高職(高等職業專科教育),一部分是高專(高等專科學校)。
不過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并非所有專科學校都稱為專科或者職業學院,有的專科學校還被稱為“大學”呢,比如開封大學、焦作大學、牡丹江大學、開封大學,有的專科被稱為“學院”,比如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這些大學單純從學校名字上看,會被誤以為是大學大學的。當然,還有一些網友說,五道口職業學院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高職高專哦!呵呵,這個說法沒有錯,因為網絡上有人喜歡把清華大學戲稱為“五道口職業學院”。這個職業學院确實不同凡響。
看到這裡,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逐漸清晰起來了:
大陸的專科學校可以分成公辦專科和民辦專科,這些專科學校名字的字尾存在3種情況,分别是大學、職業學院(含職業技術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
在報考的時候,無需考慮學校名字的字尾是什麼,大家的“身價”都是一樣的,半斤八兩,不需要分出個高低貴賤來,隻需要報考自己最喜歡的專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