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片帶給觀衆的第一印象應該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因為有了結局,是以之前的所設定的懸念都是可以解釋清楚的,是以,好的懸疑片一定是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來引導觀衆,最終跟觀衆一起破解迷情。當然,這是好的懸疑片的标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懸疑片都能夠得着這個标準,畢竟,從頭到尾保持一種格調且不打亂自己的節奏,這并不簡單,就比如說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
《盲女兇殺案》是一部警匪懸疑片,本片講述了一個從洛杉矶調任到加州的一座小鎮上的警員在跟自己的搭檔調查某一起謀殺案的時候,出現了意外狀況。搭檔認為這是一起單純的謀殺案,所有的警察都這麼認為,然而他卻看穿了這并不是一起單純的謀殺案,而是一起有預謀的連環案件,對于警員來說,偵破案件是第一要務,然而别的警察并不是這麼想。
于是,這個警員便跟着自己的搭檔一起逐漸調查,對于死者的身份的确認之後,同樣被确認的還有死者身前的所就讀的學校,在這個學校裡,警員結識了盲人女老師,而這位盲人女老師則成為了本片中的關鍵人物,此後,警員遭遇到一連串的厄運,本片被推向更深的謎團。
《盲女兇殺案》本身是一部出色了大半部分的電影,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内,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努力的制造懸疑氣氛,然而最終卻在最後時刻爛尾,這并不是觀衆想要看到的,同時也不是創作者所想要看到的,然而我們确實是看到了。
同題材的影片中,很多情節都是共通的。郁郁不得志的警員從大城市到小鎮,這本身就代表着一種怨氣,而這種怨氣如果利用得當,就會成為這個警員通過一兩起案件東山再起的勇氣,本片在一開始也是朝着這種脈絡進行發展跟進的。曾經的事故導緻了一些故事,是以,這個警員需要用自己的工作來挽回自己生活的失敗的損失。這是一個基礎的設定,這也是一個合格的設定,然而在這個設定之後呢?
創作者為了凸顯警員的處境,一方面給他安排了很多很多的對立面,比如說在案件的偵查階段,警員面對的并不僅僅是一具冰冷的屍體,還有一幹同僚們的不了解,這種不了解與警員本身的故事相結合之後,實際上也是順乎合理的,警員想要破案,但是客觀條件反映出來的,或者說站在同僚的角度去看的不過是一個曾經被降職調離的人想要通過這起案件東山再起,因為一般的案件顯然不具有這樣的影響力,如果是連環案件呢?他的同僚們這樣想也無可厚非。
接下來依舊是非常的順暢的劇情架構,要破案就必須要找證據,而警員找到的證據就是盲人女老師,而這個時候,創作者依舊是在用懸念來勾勒故事架構,因為盲女給出的所有的側面證據都在指向警員是殺人兇手。這似乎是本片的一個不小的高潮部分,然而這部分當觀衆們想要繼續深入的時候,卻被轉移了,為什麼會被轉移,因為盲女愛上了警員。
到此,本片的優秀部分全部結束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比較尴尬的橋段,甚至于觀衆們隻要是看過了太多同類型題材的影片,都能順暢的預料到接下來的劇情,這是創作者非常失敗的地方,因為如果要讓這部影片變成一部優秀的影片,創作者隻需要在這部分更加深刻的進行下去,而不是在後來的幾十分鐘内繼續這種懸疑氣氛。
原本這部影片可以在盲女的訓示中進行到一個小高潮然後結束的,因為這樣結束的話,本片也不至于爛尾,然而本片的創作者繼續拉長了本片的時長,繼續被拉伸的時長之下,就需要有内容填充,于是,盲女愛上了警員,警員的搭檔被殺等等在,這些被填充進來的内容自然讓觀衆們有了期待,然而有了期待之後呢?
觀衆們看到的并不是之前的謎題一個一個被解開,而是讓觀衆們陷入到一種有了結局就結束的狀态,之前的謎題并沒有被一一解開,而創作者僅僅給了觀衆們一擊悶棍就匆匆宣布,本片結束,這是讓人意料之外的結局,因為這樣匆匆來到的結局并不能讓本片之前的鋪墊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我們也隻是觀衆罷了。
是以,作為一部好了大半部分的懸疑片來說,《盲女兇殺案》本身的劇情架構還是不錯的,但是最後的結局太過于匆忙直接導緻了前面的所有的鋪墊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僅僅是這樣一個結局,那麼這個結局在中間部分加進去讓本片順利結束就已經不錯了,沒必要再繼續後面的劇情,然而這就是優秀懸疑片與平庸之作的差別,創作者如果不能整體把控,那麼一念之差就會讓自己的作品很平庸。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