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釋出之前,由于角的選擇遇到了一群嘲笑"第一爐香",釋放的真正後果一直未能實作口碑攻擊,目前,其豆瓣評分僅為5.6。
這是繼電影《愛都市》《半條命》之後,被公認為中國第一位女導演,舞台劇《金鎖》,第四部改編自其偶像張愛玲的作品。

前兩部電影改編,許鞍華自己也承認不是很滿意,尤其是《愛城》,尋找英雄周潤發飾演多愁善感的範留媛,有點木頭木頭人飾演的絢媚的白色流蘇,最後,口碑票房雙敗,也成為許鞍華的遺憾, 她不僅說,"那一年對張愛玲的工作沒有被正确了解。"
而原版的《始爐香》和《愛城》有些像,大概是30年後拿下電影,許鞍華也要彌補遺憾,甚至還有"雪前恥辱"的意思。然而,就像她的《愛在城市》一樣,角的選擇也成了影片的重大失敗。
預告片一出來,網友就嘲笑男女明星的演員陣容,甚至稱《第一爐》為"第一爐鋼"。别怪網友刻意,略顯堅實厚實的馬思純潔和一塊肌腱肉彭玉軒,帶着原來"溫熱的粉撲面"葛維龍和"帶着小姑娘的石膏像一張小小的白臉"的格奧爾基喬真的完全出界了。
另外,看一看極北的範薇不太像潮頭男聯想,至于預告片中驚豔版的餘飛鴻阿姨,其實并不合适:滿腔思路的欲望,知道老"女神"化身欲望女人的氣質——這樣的姑姑實在是不能用少女幫她勾引男人。
現在拍攝張愛玲的作品,選角确實成了一個大問題,上個世紀那些有着濃厚香港風情的漂亮帥哥,都不再年輕了,有人說,其實最适合姑姑的演員是梅豔芳,而最适合花花公子喬的喬奇無疑是"哥哥"張國榮。
對真正扮演這個角色的張國榮知之甚少——40年前,TVB制作了一部12集的電視劇《侬本之戀》,改編自張愛玲的《第一熔爐》,而張國榮則擔任主演,但該劇的名字改成了詹世宇,女老闆是劉嘉玲在香港無線美術師教育訓練班的同學。
當時在香港影視界嶄露頭角的張國榮,不僅演繹了人物的風格和冷酷無情,還演繹了一個缺乏愛情的富人的脆弱。而劇中九龍的隕落,逼迫男主的女主喝了毒酒,最後自殺了,也為劇中人物紙醉了金迷的瘋狂和沉淪,給出了合理的外在解釋。
其實除了選角之外,許鞍華的《第一熔爐》最大的失敗,也可能是它的故事完全脫離了時代的特殊背景。
一生漂泊不定的張愛玲,從來都不是一段萦繞不去的愛情,而是一種貪婪的人生——香港、人性,以及那些無助而巧合的現實,這本來應該是徐安華擅長描繪的。
然而,小說裡奇的異國島風情卻完全缺失,隻有紅燈籠和雨傘上的草,才能展現出當時的中西合璧,但"荒誕絕妙搞笑"的香港,難免顯得有些膚淺。
更令人作嘔的是,原來許多描述心理活動的陳述,不僅被人物完整地讀出來,而且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特别是結尾,書中葛維龍淡淡的自嘲:"他們是不得已,我是自願的",甚至擴大到讀到"騙我,說你愛我""你不說,那我就說我愛你"等粗俗台詞,使影片直接淪為觀衆尴尬的"青春痛片"。
不能說徐安華和她的金級不介意,也許隻能說張愛玲的故事太豐富多彩,太完美了,這個詞早就烙上了屬于她的獨特符号的烙印。其他人,無論他們是誰,都與此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