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2024-07-16 11:07釋出于江西情感領域創作者

作者:塵煙(富書作者)

有這樣一句話說:“一切貧窮都是因為思維禁锢;一切痛苦,都是因為不懂人性。”

如果你對人性一無所知,勢必會承受人性之苦,最後傷痕累累也未可知。

如果你不知道通過什麼方法可以快速識别人性,那不妨讀讀《白鹿原》。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鴻篇巨制,它深刻揭示了某種真相,寫透了人生,參透了人性。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人性不是本惡也不是本善,是本私

千百年來,人們對于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一直存在争議。

然而不管是本惡還是本善,可以肯定的是人都是自私的。

書中寫白嘉軒有一天,偶然發現鹿子霖家的一塊兒風水寶地,就想據為己有,但是又不好意思親自出面。

于是便唆哄對他關照有加的冷先生作中間人,用自家祖上的兩畝水地“騙”過鹿子霖,得到了這塊兒地。

後來,白嘉軒不但将連死6房的黴運洗刷,還延續了家族香火,坐穩“白鹿原族長”的位置。

而鹿子霖将自家的“好風水”換出去之後,家族逐漸敗落。

白嘉軒是村裡出了名的大善人,然而一旦沾染了利益,他自私的本性就暴露了。

得到這塊兒風水寶地之後,白嘉軒從鎮上吳先生那裡拿了一包罂粟種子。曆來罂粟價比黃金,他靠着大面積種植罂粟,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在三年時間成了白鹿原上有名的富戶,還翻蓋大宅,連牲畜棚也進行了翻修。

村民們看着眼紅,于是也有樣學樣種起了罂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五年間,白鹿原上的平原和白鹿原下的河川已經成為罂粟的王國。滋水縣令連續三任禁種罂粟,但罂粟的種植和繁衍卻仍在繼續。”

當時大面積種植罂粟,導緻糧食減産,後來白鹿原發生大饑荒,無數人因為吃不上飯被餓死了。

作為白鹿原上的始作俑者,白嘉軒在官方明令禁止的情況下,不思悔改,罔顧毒品對人的危害,也絲毫沒有作為族長的責任和擔當。

後來,在朱先生的指點下,他才不情願地銷毀了地裡的罂粟。

金錢和欲望迷惑了他的雙眼,為了自己的利益,白嘉軒不惜以身犯險。

就像作家馬伯庸曾經說的:“人性從來都是趨利避害的,可以背叛忠義仁德,但絕不會背叛利益。”

前幾年的泰國殺妻案鬧得沸沸揚揚,故事的男主人公,為了騙保不惜将已經懷有身孕的妻子推下懸崖,幸好妻子命大,讓樹杈攔住,才保住性命。

自私的人性,讓他變身吃人的魔鬼,不惜以自己親人的生命作籌碼。

是以千萬不要把人性想得太美好,人本私這句話無論什麼時候都成立。學會正視人性,我們才能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保護自己,免受其害。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人性之惡,是見不得身邊人好

有人說人性最難克服的惡就是:見不得身邊人好。

他們可以看着陌生人好,送上掌聲,但是卻見不得身邊人比自己好。

作為白鹿村兩大家族之一的鹿子霖,就是如此。

白嘉軒當上了族長,鹿子霖耿耿于懷,覺得鹿家低一頭。

于是他套起了族中田福賢的近乎,如願當上了“白鹿原鎮第一保障所鄉約”。

當上鄉約的第一件事,鹿子霖就給族長白嘉軒施壓,讓他帶領全族繳納糧食。

結果鄉民們不堪重負,鹿子霖又開始挑動村民鬧事,還将矛頭指向了白嘉軒。

白嘉軒背上造反的黑鍋,鹿子霖笑得一臉得意。

眼看着白家一天天在白鹿村的威望越來越大,他又打起了壞主意。指使田小娥勾引白嘉軒的大兒子白孝文,将白孝文光明的族長之路斷送。

将白家族長人選折騰垮,還不解氣,饑荒之年,他要了白家的地,拆了白家的房。

這麼做,鹿子霖就是要明晃晃地挫傷白嘉軒的臉面,讓他在白鹿原擡不起頭。

嫉妒心太盛,讓他變形。

疾惡如仇的時候,什麼道德和良知都可以放在一旁,恨意充斥大腦,毀掉就成了世界安甯的唯一解藥。

有一句話這樣說:千萬不要試探人性,人的惡連佛都渡不了。

部落客@大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舅舅離鄉多年,50多歲的時候回老家承包了二十多畝魚塘。

眼看着魚塘的收益越來越好,然後村裡就有人看不下去了,想集體入夥,參與分紅。

面對這種無理的要求,舅舅沒接茬。

結果村裡人就開始背地裡使壞:他們半夜偷偷撈魚,破壞魚塘,還造謠魚不幹淨,吃了鬧肚子,要賠償。

成年人的世界,陽光有多少,陰影同樣有多少。

行走在世間,永遠記住一句話:“深淵有底,人心難測”。

生而為人,我們也許無法避免與身邊的惡正面交鋒,但是試着用底層邏輯去識人,當你能參透且釋懷時,就不會被莫測的人性摧殘,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失落。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人性的善惡,從不泾渭分明

某位作家曾說:“人性自有可愛與可恨之處,就如這個世界也兼有着慈愛與殘酷。”

田小娥跟好幾個男人糾纏不清,作為族長,白嘉軒為了懲罰死去的田小娥,故意造塔将她壓在塔下,讓她永世不得翻身。

結果,當自己的兒子生不出孩子,白嘉軒作為公公,為了延續香火,給出的解決方案竟是瞞着兒子,讓兒媳婦和鹿三的兒子兔娃私通。

最後兒媳婦在白鹿村上下受盡白眼,白嘉軒的母親白趙氏還是以被氣死了。

白嘉軒作為族長,看上去鐵面無私,自己的兒子犯事也絕不包庇。

然而當遇上生不出孫子這件事,他不惜毀了兒媳婦的貞潔,也要“偷”别人家一個孫子,人面獸心不過如此。

就像毛姆曾經說:“人性是多麼沖突,不知道真摯的情感中會有多少矯揉造作,高貴優雅中會有多少卑劣低賤,也不知道罪孽中會有多少良善仁慧。”

這讓我想起6年前轟動一時的江蘇“保姆拐走雇主孩子”一案。26年前,何女士本來是重慶朱曉娟家的住家保姆。

結果因為她自己生了好幾個孩子接連死亡,于是她就用“抱走别人家的孩子”來“鎮命”。

于是何小平将住家的兒子帶走,領回老家自己撫養。

與此同時,朱曉娟卻因為丢了孩子,瘋狂地四處找,三年時間,她跑遍全國各地,花費了幾十萬元。

沒想到的是26年過去了,如今兒子長大了,何小平又開始帶着兒子尋找親生母親了……

唯物辯證法裡,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人性也是如此。

曾經的何小平為了“鎮命”有多狠毒,如今為了贖罪就有多賣力。

是以人的善惡,從來都不是泾渭分明的。

看似黑白分明的人性下面,多的是卑劣與偉大共舞,善良與醜惡共存。

陶勇醫生說“既然,人性的善惡就像是硬币的兩面,分不開。我們能做的是盡量營造一個環境,讓人性像流水一樣,流向善的一方。”

生而為人,我們也許沒辦法避免心底潛藏的惡念,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釋放善良。

修一份善心,做一件好事,于己是積德,于他人是慈悲。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白鹿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偉大著作,值得一讀再讀,因為它道盡了人生真相。

行走世間,你我的頭頂都懸着一把刀,橫貫在禽獸和聖人之間。

每個人心底隐秘的角落裡,都既閃耀着人性的光輝,也有自私和陰暗。

沈從文說:“我隻建造一座小廟,在這座小廟裡,我供奉的是人性。”

看透人心,從底層邏輯識别人性——

知道人性不是本善也不是本惡,而是本私;看懂人性之惡,就是見不得身邊人好;人的善惡也從不泾渭分明。

你就能看透很多事情,進而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上立足。

作者簡介:塵煙,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更新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檢視原圖 430K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 《白鹿原》:你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對人性的無知

繼續閱讀